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18126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黄石市第二十中学陈世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十中学(435001) 陈世文 论文摘要 : 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学困生不良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一下对学困生的能力培养方法,交流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育规律。关键词 :学困生 性格 能力 论文提纲:一、学困生性格特征二、学困生性格产生的根源内因 : 情商较差 外因 : 后天环境的影响1. 社会环境 : 社会风气的好坏,诱导学生心理、性格、行为的变化 ;2. 家庭环境 :(l) 富贵子弟,父母教育不当;(2) 父母从小过于溺爱,长大无法教管;(3) 父母离婚,无人教管,从小有家庭父爱、母爱的缺陷。3. 学校环境: (1) 学校

2、的管理;(2) 教师的自身因素;(3) 教师的管教方式。三、学困生良好品行的培养1. 帮助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确认自我。2. 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精神。3. 帮助正确处理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四、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1.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2. 学习兴趣的培养。3. 教师的微格教学与学困生的循序学习。4. 让学困生走上讲台的尝试。学困生不良性格归因与能力培养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十中学(435001) 陈世文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是生产高素质社会劳动力的工厂,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那样的学困生。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每位教师都

3、面临着一个问题: 学习不良学生的转化。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分析总结了学困生性格的形成与能力培养方面的素材,交流交流教育的经验,旨在共同探讨教育规律,丰富发展教育理论。一、学困生性格特征:多数学困生成绩很差,有的甚至品德也差,从而形成双困生,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困生基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性格: 不遵守纪律、学习态度差、依赖性较强、撒谎、任性、我行我素、利已、懒惰、优柔寡断、自尊心不强、自制力差;另外,男生攻击性强、好动、好斗,女生娇气十足、爱慕虚荣,且倾向于早恋。二、学困生性格产生的根源:对每一名学困生而言,“学困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同样学困生的

4、性格的形成也有其根源。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实践活动中,人和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正如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性格在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有其内因,也有其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当内因一定时,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学困生性格的形成也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有些学生先天弱智、痴呆、反应迟钝,当然就已成定论。但现代的学生,多数并不在此之列,多项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商差距并不大,重在情商差距很大。情商是指一些非智力因素,如:习惯、态度等

5、。多数学困生的情商较差,这也就成为学困生之所以为学困生的内因了。至于外因,后天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作用。1.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好坏,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加大,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泛滥,各种社会潮流的负面影响,都存在着潜在的诱导力,而中学生正值快速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年龄阶层,同时, 又缺乏应有的准确判断真、善、美的能力,极易受到诱惑,从而诱导学生心理、行为的变化,如长期如此,最后终可形成性格特征。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的,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学生的成长

6、,从教育的顺序上来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因此,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社会信仰、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从而传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因此,孩子与父母的性格较为相似。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把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学困生分为三类:(1) 富贵子弟,父母教育不当,听之任之;(2) 父母从小过于溺爱,长大无法教管;(3) 父母离异,无人教管,从小有家庭父爱、母爱的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离婚率在日趋上涨,家庭的破裂,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年幼的子女,这

7、种情况的在学困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 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生年龄越小,影响越大。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场所,学生在学校中不仅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发展智力,接受政治、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但如果一个学校因管理不善,整体校园风气较差,学生身居其间 ,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潜在的诱发学困生不良格性格特征的萌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言教,还要对学生进行身教。 教师只有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才能树立教师威信,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教育学生工作的成效如何,与教师

8、在学生中的威信有密切联系,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越高,越受学生尊敬和钦佩,其教育劳动的过程就越顺利,效果就越好。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只能靠严格要求自己,忠诚教育,热爱学生,钻研知识,关心集体,廉洁奉公,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身立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此所以,身教重于言教。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事物都趋向金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大多教师都面临着师德与经济待遇的矛盾的困惑,为求生存,部份老师就忽略了应有的某些方面的师德水准,这在某些程度上,对学困生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教师的管教方式,特别是班主任的管教方式

9、,直接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民主型的管教方式,培养的学生情绪较稳定,积极,态度友好;专制型的管教方式,培养的学生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缺乏自制力;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培养的学生无组织纪律,懒散、放任、无团体目标。因此,过于专制或放任的管教方式, 在一定程度可能促进学困生的产生,促使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三、学困生良好品行的培养:由于各种原因,学困生一旦产生,学困生的不良性格特征已经形成,这就并不意味着就永恒不变了。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相对稳定性,也有可塑性。通过一定的训练、培养,是可以塑造一个新的灵魂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在教师的教导下,家长的督促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行。1帮助进行正确的

10、心理分析:确认自我班主任首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全面情况,个别交换意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根源,在征得家长的督促下,再与学生个别谈心,投其所好,与学生交朋友,然后帮助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充分肯定其自身的优点以及周围环境(家庭、社会)的优势,并指出其缺点和外部的劣势,使其充分肯定地确认自我,给自已正确地定位。2. 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精神 学困生的心理状态通常是十分矛盾复杂的,他们常常表现得傲慢、粗野、骄横,但心理上却是自卑的;他们对犯错误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心理却常常忐忑不安,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他们对好学生常常表现出鄙视,但心里有时

11、也会泛起羡慕之情;当他们受到讽刺、打击和孤立时,会极度怨恨和愤怒,有时也会感到苦恼;当他们稍有进步受到表扬时,又会兴奋不已,得意洋洋;每犯一次错误,心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懊悔,涌起一定程度的改正错误的希望,但由于他们约束自己的能力较差或割不断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常常会重犯错误,因而丧失信心,甚至想破罐子破摔, 倘若及时得到教育、帮助、关怀,又可能鼓起勇气重新做起。因此,必须透过消极的东西,看到积极的因素,透过屡犯错误的现象,看到重犯的错误,不只是简单的循环,其中也有进步的苗头,依靠他们的优点,调动积极因素,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或其它形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困生的自尊、自信

12、、自律、自强的精神,使之成为学困生的一个良好的思想品质。3帮助正确处理个人与班级集体的关系,使学困生成为班集体中较受欢迎的一员。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一般较差,且学困生一般在班集体中多数处于受排斥的地位。因为学困生学习不努力,成绩差,对同学不关心, 态度冷漠,言行举止令人讨厌,学困生在班集体中一般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班主任应适当调整学困生在班集体中的角色地位。调整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角色地位,是改善班级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措施。在班集体中,好学生受到老师的重视、表扬,受同学们的支持、赞誉,学困生受老师的批评、训斥,被同学瞧不起。从教育的角度看,可以用适当改变学困生在班集体中角色地位的办法,如:给予学困生

13、在某些方面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其懂得乐于奉献,这样去改善其在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困生进步,促使学困生的心理性格特征的好转。四、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与能力培养一旦学困生确认了自我,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具有一定的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精神后,学困生的性格特征开始转变,良好习惯逐渐形成,这时就应注意学生成绩的提高与相关能力的培养。能力与成绩好坏是密切联系的,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学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在知识的积累、成绩的提高。学困生一般基础特差,厌学情绪较大,要想提高他们的成绩,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作出如下的一些小结

14、。首先,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多数学困生是出于父母的压力或已形成了上学、放学、回家,又上学、放学、回家的条件反射,而来到学校读书,但进了教室,又不知为什么要学, 该怎么学,没有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其意义,特别对学困生本人的个人意义。2要改变学困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3培养积极的认识兴趣或求知欲望。4. 帮助学困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志向水平。学困生的志向水准,开始不宜定得很高,学习目标要分段定级,逐步升高,只有使他们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志向水平,才能有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动力。其次,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

15、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 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有很大关系,这在心理学上叫期望效应,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对每一个学困生都抱有良好的期望,这样被期望的学生才会充满喜悦和自信,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个人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般来说,老师对学困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自我评价也越高,取得的成绩也越好。老师在进行期望效应的同时,也要注意表扬与批评的结合,表扬与奖励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过多的夸奖,则可能使学生置主要目标于脑后而着重于争表扬,还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和忽视自己的缺点。适当的批评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批评不当,适得其反。另外,可以开展各种竞赛 (不一定是学科成绩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励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但对学困生难度不宜过大,在竞赛过程中,学困生的成就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学习和活动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但要注意保护失败者的信心。第三,教师的微格教学与学困生的循序学习。学困生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增强的快慢,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由于学困生基础差,即使学困生在转变过程中, 已具备各种较好的品行条件,但还是不知从何开始,作为老师应注意微格教学法的应用。微格教学法,就是将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内容,逐级分解为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