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1783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摘 要: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进入“小社会”的最初阶段,常规要求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幼儿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常规培养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幼教;常规;主动性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了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

2、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设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常规教育是小班教师必须抓好的工作之一。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初步探索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发现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新策略。一、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

3、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勺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程的这一提法明确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4、。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意味着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寓教育与游戏中。在某一教育阶段,以什么样的活动作为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该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

5、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有需要养成的生活常规。吃饭、午睡、人厕、盥洗等小细节都需要教师用心地关注和有意识地培养。针对小班幼儿易记却易忘的特点,教师设计了很多图标,贴在幼儿活动室的四周,通过图标来提醒幼儿,如何正确地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如:在幼儿的杯子橱前、洗手池前的地卜,都贴卜了小脚印和直线。这些小脚印和直线可以提醒幼儿喝水洗手要排队、一个接一个,不抢、不推挤。在小脚印的网标提醒下,很多孩子都自觉地踩脚印,并懂得

6、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的道理。三、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树立榜样引导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

7、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对个别幼儿正确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是巩固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这是幼儿园教育方法中最常见和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小班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教师应多用正面教育、积极的语言来引导他们。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获得正面强化刺激并使其同化下来,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在排队去户外活动前,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当音乐一响,教师说:“排队做到静、齐、快!”幼儿一听到教师的讲话,自然地放小椅子,并很快地排好队。然后教师对幼儿的排队进行评价。如:“今天第l、2组的

8、小朋友排队最快了,站得整整齐齐的,还不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通过在集体呵前表扬的方式,肯定一部分幼儿,并使这些幼儿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使其他孩子也有了约束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天性就喜欢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表扬,尤其足小班幼儿。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生活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所以,在行为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抓住第一时间,用口头表扬、肯定、奖励小红星的方法进行激励,使幼儿知道安静休息、排队喝水、安静午睡、轻拿轻放物品等,都是可以得到教师表扬的,是正确的行为。这样幼儿的正确的行为会得到

9、稳固,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为幼儿多提供直接获得感性经验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各种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是实物、图示、情的境表演、启发提问等教育手段与方法;让幼儿多看,多听,用动作表示,用语言表达。鼓励每一个幼儿充分参与活动,使幼儿多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有助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还可以提高他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改变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处于被动接受的消极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在活动中学习。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

10、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小班幼儿对儿歌、歌曲、故事最感兴趣。教师也有意识地选择了三轻歌、洗小手、大公鸡和漏嘴巴等优秀的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如三轻歌能帮助幼儿懂得说话、走路、放下东西,都要轻轻的。针对幼儿的排队、收理积木吵闹的现状,教师也可以进行情感上的强化。每当幼儿收积木发出很响的声音时,教师就念起儿歌:“放下东西也要轻。不要老师告诉我,自己会留心。”这时,幼儿马上安静下来,很小心地放积木等。排队的时候也一样,有些孩子排队的

11、时候开始讲话,教师就念“说话轻。走路轻”,孩子们一下子意识到“轻”这个字的意思,就停止了讲话,很快排好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幼儿对三轻歌已经完伞理解,能根据三轻歌的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幼儿最初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的,可以说幼儿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环境客观存在着教育价值,环境教育是实现幼儿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的优劣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影响甚大。幼儿的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即通过环境创设最

12、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在原有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幼儿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六、组织幼儿进行比赛,激发积极性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

13、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括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三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像这样的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意见得

14、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七、重视家园配合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注意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常规。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既要在幼儿园帮助幼儿主动

15、学习,还要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学习环境以及和谐、宽松的家庭学习氛围。家长要创设物质学习环境,有属于幼儿的天地。幼儿作为家庭生活的一员,不可忽视其特殊需要。家长应尊重幼儿,在家庭里安排一个属于他的、任他活动的小天地。有了这个小天地,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各种能力可以受到锻炼和提高。幼儿的天地可随家庭条件而创设。此外,家庭还需创设和谐、宽松的家庭学习氛围;尊重、鼓励幼儿,使幼儿有学习的兴趣;父母应对幼儿有一直的儿童观和教育态度,在方法上沟通默契;家长以身作则,作好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 总之,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做老师的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儿

16、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儿做得不好或添麻烦,就包办,代替了。孩子特别好模仿,有时你在调颜料时,孩子会有趣地尝试一下,这时,你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打翻颜料或弄了一地的水等,这时,我们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幼儿园教育必须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才能培养出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让我们为了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携起手来,共同托起明天希望的太阳!参考文献:1张爱荣.在常规培养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J.魅力中国,2009(30):152-153.2张燕.利用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生活常规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