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处理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10462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处理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处理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处理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处理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处理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一节课的三种不同处理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同一知识内容前后三次不同教学处理手法中所悟到的 广州市美华中学 生物科 骆丽玲【引 言】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入生物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其中生物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条重要途径。若在生物教学上,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则在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上是三赢并事半功倍的。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发展得很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丰富生物教学,可使生物教学更直观、更快捷、更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出于怕放开手让学生动手尝试实验时纪律难以管理、时间难以控制等因素,干脆用多媒体代替学生亲自尝试,尤其是

2、一些生物教学内容在教材上无标明是学生必做的实验时教师可能就会“可省则省”。事实上,有些教学活动是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尝试收益更大的,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完全替代的,另外,在实验材料的选用上可多把目光瞄向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上,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感悟得益于我的一次同一生物知识内容前后三次不同教学处理手法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那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第一课时的课,其中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内容我在三个同等层次的教学班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处理手法。第一个班我采用了FLASH动画的方法处理;第二个班除了FLASH动画外,我本人用自制教具作

3、了演示实验;第三个班则除了FLASH动画外,我和学生一起用自制教具做实验。【提炼主题】 关于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原理是:人在呼吸时,当胸廓的容积在增大,会导致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从而外界的气体会通过呼吸道被压入肺内,产生吸气动作;当胸廓的容积在缩小,会导致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从而肺内的气体会通过呼吸道被排出体外,产生呼气动作。但由于初一的学生还没有物理学基础,故人呼吸时胸廓的容积的变化导致肺内外气压随之变化的关系学生会觉得很难理解。教师需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理解,达到破解这一难题的目的。采用哪种教学策略会更有效?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还是学生亲自动

4、手去经历得出结论?【案例描述】第一个班完全采用FLASH动画的教学策略:由于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的课的知识点的教学容量较大,如:胸廓的概念解释、呼吸时胸廓容积大小的变化,还有学生互测胸围差的实验等等,为了节省时间,我完全采用了胸廓在呼吸时一吸一呼的动态变化FLASH动画以及模拟肺呼吸的模型在扩张和收缩时的动态变化FLASH动画来处理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的原理这一教学难点。课上完后,学生告诉我,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感觉很混乱(初一学生未学物理学,没有关于气压的知识基础),记不清楚胸廓扩大时,究竟是肺内气压大于还是小于外界的气压,此时是吸气还是呼气,反之亦然。第二个班采用教师演示为主FLA

5、SH动画教学为辅的教学策略:吸取第一个班的教训,我添加了两个演示实验,再以FLASH动画作归纳小结来处理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的原理这一教学难点。在解释为什么当一个容器里的气体总量不变,则容器容积扩大,里面的气压会降低(反之亦然),我向学生演示了第一个实验。在该演示实验里,我使用了一个家用保鲜袋作解释,做法是,打开保鲜袋,让其进入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捏紧袋口,不让其漏气,并用捏紧袋口的手尽量往袋底部方向推直到保鲜袋尽可能大地鼓起来,这时学生能用袋内气压大来回答解释保鲜袋为什么鼓起来这一现象;然后,我把捏紧袋口的手慢慢往袋口方向移动(注意不让其漏气),刚才鼓起来的保鲜袋慢慢凹陷下来象泄了气的皮球一

6、样,这时学生能回答这是因袋内气压在减少的缘故。由于演示实验直观、感性,因此,物理学有关气压的知识通过“保鲜袋”演示实验得到了很好的化解。紧接着,我把这一原理延伸到肺、胸廓在呼吸时内外气压的变化的情景,演示了第二个实验。我用了一个自制模型来模拟肺、胸廓及膈在呼吸时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这一教具很简单:胸廓用一个去底的空塑料生油罐来模拟,肺用两个大小适中气球来代替,膈则用废弃的篮球剪去一半成半球状来模拟(膈在人体内处于舒张期时是隆向胸腔呈半球状的),再用一个三叉管(可用实验室的玻璃三叉管,也可用生活中报废的接驳煤气管道用的三叉管)模拟气管和左右支气管。把三叉管放进空生油罐,其中一个叉口在空生油罐的

7、狭窄瓶口塞紧了的橡皮塞子的大小适中不漏器气的穿孔处伸出模拟气管,另两个叉口在空生油罐内模拟左右支气管接上两模拟肺的气球,把半球状的篮球连接绑紧在空生油罐去了底的位置模拟膈。演示时,通过我的手牵动半球状的篮球,向上隆起时(相当于膈在舒张),空生油罐内(相当于胸腔)容积缩小,原先通过瓶口管道取得罐内外气压平衡的状态被打破,罐内气压增大,大于罐外气压,这时气体通过瓶口管道被排出,这是模拟人体的呼气过程;向下牵拉时,空生油罐内(相当于胸腔)容积增大,原先通过瓶口管道取得罐内外气压平衡的状态被打破,罐内气压缩小,小于罐外气压,这时气体通过瓶口管道被吸入,这是模拟人体的吸气过程。末了,再以FLASH动画把

8、整个连贯的呼吸过程作归纳小结。课后学生告诉我,他们明白了呼吸的原理。第三个班在第二个班教法基础上作了少许变动第三个班的教学策略基本与第二个班相同,只是把教师的第一个演示实验改为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因为保鲜袋这“实验道具”既简单又经济,整个实验的流程也比较简单,让每个学生都亲手去做问题不大;第二个演示实验则鼓励学生与生物开放性考查作业结合起来做。模拟肺、胸廓及膈在呼吸时的变化的自制模型相对来说难度大了些,不统一要求人人必做,但课前布置并加以指导,鼓励他们课后可作生物开放性考查作业上交,课上有好几个同学能呈现他们的自制模型,并在堂上亲手演示了他们的实验,同学们都表现得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课后学生告

9、诉我,他们明白了呼吸的原理,并且印象很深刻。第二、三个班加了演示实验后,我尽量在其他环节不“拖泥带水”,例如,不重复多余的说话、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实验果断及干脆利落,这样就把加了演示实验的时间争取了过来。第三个班的课有很多生物同行来听课,有的来自增城等地方,他们听后都纷纷表示用“保鲜袋实验”来说明气压变化的原理这方法真是简单明了,真是妙极了,并说他们自己怎么没想到能这样处理呢。【案例反思】1、 多媒体技术发展得再“牛”也不能忽视和取代实验活动 生物实验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进行科学探究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而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也发展得很快,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大大

10、丰富了生物教学,使生物教学更直观、更快捷、更生动,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如何取舍?在课堂时间紧及发散让学生实验纪律难管理时间难掌握的情况下是否可用多媒体技术取代实验教学?事实证明,有些教学活动是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尝试收益更大的,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完全替代的。即使由于学生热情高涨,纪律一定没有安静坐下来看动画那么好管理,时间也没那么好把握,教师也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困难,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经历和尝试,这样学生更容易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例如,语言尽量精简,可不重复的决不罗嗦重复第二遍以争取时间,甚至这节解决不了的可放在下节解决,适当在其他难度不大的章节里调回时间等也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弄明白一些难

11、点问题。像本课例第一节备课时,我预设认为FLASH动画在这部分已表现得比较直观、立体和清晰,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学生又能看得明白,不是两全其美吗?故没考虑用实验去说明问题(教材也没要求要做这一实验)。而课后学生的反馈给了我“当头一棒”,通过第二、三个班的教学调整让我领悟到在生物教学中用富有创意的演示和生动形象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让学生把学习得来的东西记得牢固和深刻,即使时间花多了也是值得的。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确实对辅助教学有帮助,但它无法达到实验活动所带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生物教师应多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并

12、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并获得相应的生物学知识。2、 教师的展示转变为学生的经历效果更佳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学生能做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把过去属于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现在改为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象本案例的第二个班,我采用了教师演示实验,从学生课后的反馈,尽管比起第一个班只是完全看FLASH动画学生对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的原理是明白了很多,但是比起第三个班的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经历,学生的学习热情度是不如第三个班高涨的,第三个班学生自己动手经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

13、自主活动和参与,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增进了对相应生物知识的理解,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牢固和长久。3、“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验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简便、直观、原理简单等优点。可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生物实验的,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象本课例我使用了家用保鲜袋做实验材料,不仅听课的老师同行,连学生也赞叹这真是一个经济简单效果好的实验阿!由此可见,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即使是发达的国家,实验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仍然将学生身边的各种器材列入实验的课程资源。发扬“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