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滑轮10.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10403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 滑轮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节 滑轮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节 滑轮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节 滑轮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节 滑轮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 滑轮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 滑轮10.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下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学 校林西县实验中学姓 名孙 立课题人教版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

2、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师:播放视频师:视频中使用了很多机械,出现最多的就是轮,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轮的一种-滑轮。师:引入和板书课题,生:观看视频生:回答用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息

3、息相关。讲授新课一、滑轮师:引导学生观察滑轮师:引导学生得出滑轮的定义。师:在生活中,滑轮这种简单机械很常见。那么,你在哪里看见过滑轮呢?师:出示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滑轮。师:出示幻灯片,展示滑轮的两种运动情形。师:引导学生得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板书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师:出示幻灯片我们在使用滑轮提升物体时,1、拉绳的力和物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呢?2、绳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3、绳移动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呢?师:要探究力和距离的关系,我们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师: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我们应该做什么?师:大家观察一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师:我们在实验中

4、,小组要分工合作,其中两个人操作,一个人读数,一个人记录。师:分配每一行的钩码个数。师:每一行做得快的小组把你的数据抄录到前面的表格中。师:出示实验步骤,并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方法。师:演示定滑轮的组装过程。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1、组装定滑轮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3、挂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4、把钩码的底端与零刻线处相平,观察弹簧测力计挂钩底端在刻度尺的位置,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移动的一定的距离,记录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5、记录钩码移动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6、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师:引导学生改变力的方向,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

5、数变化。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师:分析G、F两个力不同的原因。师:学生按照探究定滑轮的步骤,自己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实验。师:演示定滑轮的组装过程。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师:引导学生改变力的方向,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引导学生计算物重与与测力计示数的倍数关系,物重移动距离和测力计移动距离的倍数关系。师:板书:关系式:F=1/2G物师:引导学生分析在提升重物时都谁被提升。师:在这个实验中,相对物重而言,动滑轮重、绳重、摩擦较小,三者都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动滑轮的重相对较大,这是我们就不在忽略动滑轮重。所省的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重的1/2。师:弹簧测力

6、计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呢?师:若物体移动的速度时1m/s,那么弹簧测力计移动的速度是多少呢?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这是为什么呢?师:现在我们从杠杆的角度对滑轮进行分析。师:出示定滑轮及其简化图,要求学生找出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师:引导学生分析定滑轮是一个什么样的杠杆?师:出示动滑轮及其简化图,要求学生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师:引导学生分析动滑轮是一个什么样的杠杆?师:出示练习生:观察滑轮长什么样子?说出它有什么特点?生:得出滑轮的定义: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生:举出生活中看见过的滑轮生:仔细观察动画,看一看,这两种方式中,滑轮的运动有怎

7、样的区别? 生:总结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生:回答所需的测量工具。生:回答问题。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生:组装定滑轮生:依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生:实验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生:比较G、F的关系、移动距离h、S的关系和方向改变情况,得出结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生:组装动滑轮生:进行试验,记录数据。生:实验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生:比较G、F的关系、移动距离h、S的关系和方向改变情况,得出结论。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得出结论:省一半的力、费2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生:分析被提升的物体。结论:F=1/2(G物+G动)生:S =2

8、h生:分析得出弹簧测力计移动的速度。得出结论:V绳=2V物生:思考问题生:找出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生: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生: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生: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生:完成练习通过实物,使学生对滑轮的认识更深刻。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滑轮就在他们的身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由学生自己探索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并

9、养成边实验边记录数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作业1、练习中出现了水平方向的滑轮,学生根据竖直方向的滑轮得出水平方向的滑轮中力的关系,距离关系。2、在使用定滑轮时,如果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力的大小不变;在使用动滑轮时,如果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力的大小改变。从杠杆的角度分析原因。板书设计第二节 滑轮一、定滑轮 1、定义: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2、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实质:是等臂杠杆二、定滑轮 1、定义:轴随物体移动的滑轮2、特点:省力,费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0、。3、关系式:F=1/2(G物+G动)S=2h(V绳=2V物)4、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课后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实验加分析的教学模式,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体验,在分析思考、对比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 1、这节课基本达到预设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2、在实验的教学,注意一下细节的处理。做探究实验中如果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对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明确实验操作步骤会更有帮助。就不会出现学生只注重实验操作,而不是按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实验。这样也会节省实验的时间,效果可能会更好。3、课堂节奏的把握基本较合理,如果学生实验再紧凑一些,会给分析实验结果留出更充裕的时间。4、对讲课的实际环境没有事先分析好,使设计的学生板书和后面的教师板书没有展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