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10313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教学方法 】 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幻片 1】 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

2、问,他是谁?苏轼。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工程建筑、农田水 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 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 “千古绝 唱”的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板书课题】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 (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片 2】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 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二、朗读诗歌,整体感

3、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 你看完之后, 有何感受?结合你刚刚读诗 的初步理解(豪放)。宋词在风格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 流。这首词是豪放派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犹如贝多芬 的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因此我们读时要铿锵有力。3、生个别读。 谁来读一读?将这种气势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 评价

4、:读出点气势,朗读时如行云流水。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读得很好,听 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 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4、齐读。 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 【幻灯片 3】三、合作探究(一)上阕1、人说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要唱苏轼的词 都要高歌“大江东去” ,可见开篇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已然成了苏轼作品的象征,这是唯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下面请 同学们来品一品,你品味出了什么?【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 “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字面:难道

5、江浪真的像淘沙一样,淘洗着风流人物,把他们都淘洗净吗? 面对长江我们会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谁的感慨?(孔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已”喻指时光的流逝。孔子早就有这样的嗟叹,苏轼登赤壁临长江, 也会由这滚滚的江水想起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 一时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再有当年的光彩。 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 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 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 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6、 2、“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三国)什么地点?(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 ,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 ,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3、在我看来,“周郎赤壁”四字更耐人寻味。这里,周郎是指周瑜,能否改成 “周瑜赤壁 ?联系课下注释揣摩一下。明确:“郎”显得特别年轻潇洒,这是一个有亲切意味的美称。 赤壁,原不属于哪个人,词人却让他归了周瑜,赤壁因周瑜而著称。反过来,周 瑜指挥了赤壁大战而扬名,周郎与赤壁密不可分地联在一起。接下来,词人浓墨重笔描写赤壁的景色。 【齐读】4、我们知道,古人作词讲究炼字,留下许多炼字佳话。 【幻灯片 4】下面请同学 们品一品,你喜欢哪几个字?【讨论

7、】结合图片来细细的咀嚼。【明确】“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 “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石: 从形的角度,写出了山石奇峭高峻。“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 的汹涌澎湃。水:从声的角度。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 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 不可阻挡的威力“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犹如白雪。从色的角度。 “拍岸 ”后 的“惊涛 ”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 在目。词人从不同角度而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描写出赤壁景色的什么特 点?(雄奇壮阔)【板书赤壁

8、雄奇景】把我们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 动魄的奇险境界,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 这种境界能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 时代环 境,通过这种描写能体现三国时怎样的社会环境?用四字成语概括一下。(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群雄割据。问鼎中原。英才辈出。) 从形、从色、从声上,我们能一起感受到也仿佛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写景的 目的是为抒情,也是为写人,只有这样的赤壁, 这样的长江才能和英雄周瑜相配, 就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能写伊人一样,就像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能写离情 一样,这样的赤壁长江才能千呼万唤出周瑜的形象。 作者通过长江写赤壁, 通过 写景这种描写手法,最终为人物出场作出铺垫,这种写法叫?(衬托

9、的手法)我 们齐读上阕,再次感受这赤壁雄奇景。(二)下阕6、既然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你们的心中,可堪称英雄的有 谁呢?(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流行歌曲; 驰马射虎的孙权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 隆中对策的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载谁堪伯仲间 ;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 , )真是“一时多少豪杰”!7、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作者却情有独钟地认为周瑜是 英雄,我请个同学读描写周瑜的句子, 【个别学生读】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这个 英雄人物形象的?【讨论】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制了一个表格。 【幻灯片 5】 “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周瑜

10、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正意 气风发。 “小乔初嫁了”, “小乔 ”,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周郎 与她结婚,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 10 年了。在这里,老师 有个疑问, 小乔在赤壁之战前十年嫁给周瑜的, 把他和赤壁之战放在一起写, 是 不是诗人的疏忽了?应把“初”改成“出比较好吧?写他的婚姻生活,是否 是闲笔?【明确】“初”刚刚开始,“出”既可现在时,也可过去时。在这里,词人玩 了个时空穿越, 因为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 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 看似 闲笔,其实不闲, 有意用这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嫁

11、给他主要衬托周瑜的, 这是侧 面描写,衬托周瑜什么呢?(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深谙兵法,八十万大军直下江南, 不可一世。当时周瑜只有 34 岁,作为东吴的主帅,本来应一身戎装,一脸严肃, 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装束的?(羽扇纶巾) ,什么是羽扇纶巾?(羽扇是鸟羽所 制的扇,纶巾是青丝编成的头巾。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 美,这是儒将的行头)把周瑜描写成儒将,风度翩翩。 接下来,又写其谈笑。于是写他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在赤壁火光中, 在刀光剑影中,周瑜这一笑,比星空还灿烂,写出了周瑜临战前的从容镇定,稳 操胜券。曹操

12、八十万大军化为灰、化为烟,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很容易挫 败了敌人。 老师在查阅资料时, 看到一个版本, 把“檣橹” 写成“强虏” 可以吗?【明确】“樯橹”指船桅杆,船桨,这里泛指船。借代的修辞,抓住了火攻 水战的特点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 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 谈笑自若地指挥 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 等的气势!在这里,词人怀着极大地热情赞颂周瑜【板书英雄周瑜颂】 。苏轼为 什么如此艳羡周瑜?我们一开始不是说他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人间不可无一难 能有二的旷世奇才吗, 他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难道他也有不如意吗?在哪一 方面?政

13、治上。谁来说说这首词的背景。 从某种程度上说, 周瑜是他热切向往的, 又是难以企及的梦。8、接下来,我们看苏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这是个倒装句,词人形象和周瑜形象构成什么关系?(对比)在诗中如 何呈现?有几层?我们看大屏幕,填一下表格: 【幻灯片 6】【明确】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 34岁。而苏轼被贬黄 州是四十七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外貌: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的周瑜与早生 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婚姻生活 ; 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贬黄州之前, 【幻灯片 7】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

14、的爱妻王弗,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他曾经为她写了一首读后令人柔肠寸断的 江城子 : “十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远处话凄凉。” 两人一生一死, 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 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对东 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以上三组 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 事业上的对比。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苏轼被贬时是四十 七岁,可谓报国无门, 【幻灯片 8】所以苏轼在他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这样 自嘲:“心似已灰之

15、木,心若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什么意思?想我一生的功业, 就是被贬到黄州之后, 又被贬到更远的惠州, 儋州, 可谓满纸芳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在泪眼朦胧之中, 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独的背 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 强烈的对比导致一种失落, 一种悲剧的美。【幻 灯片 6】 我们看一下表格:周瑜: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黄州、 惠州、儋州,州州失意。在这里,苏轼写周瑜就是为了写自己,借古人之酒杯, 浇自己心中之块垒。9、【幻灯片 3】最后词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16、 【明确】“人生如梦” ,写人生是短暂的, 虚幻的。正如苏轼赤壁赋在中“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尤其 会有这种喟叹。他为何有这种概叹?因为他想建功立业,但是已近知天命之年, 就没有机会了。 人生易老壮志难酬, 正是壮志难酬所以才感叹人生易老, 想当年 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的幽燕老将曹操在历史的舞台上纵横驰骋, 施展其雄才大略 等等这些风流人物都经不住时间的淘洗, 何况自己呢?这是壮志难酬, 人生无常 的苦闷。苏轼的常人之处在于他总是旷达的, 他怎样排解这种苦闷的呢? “一尊 还酹江月。 ”向江月洒酒祭奠, 引江月为知己, 向江月寻求安慰。 赤壁赋中: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