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流通费用本章的中心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费用流通费用是资本循环在流通领域 所消耗的费用它是由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等三部分构成 本章共有三节,分别对这三种费用进行具体分析,着重研究这些费用的性 质、作用以及补偿的来源I.纯粹流通费用所谓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单纯的价值形式变化所引起的各种费用, 它属于非生产性费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买卖时间的费用、簿记的费用和货币的费用一、买卖时间商品的买卖是需要时间和支出劳动的资本由商品到货币和由货币到 商品的形式变换过程,是资本家的买卖行为;资本家在市场执行卖者和买 者的职能所需要的时间,是买卖时间在买卖时间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 如商业店员的工资、房屋设备、广告费等,正像资本的流通时间是资本再 生产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一样,他的买卖时间也和生产时间一样,是其经 营时间的一个必要部分,因此,在买卖时间里需要支出的费用是不可缺少 的但是,买卖时间里支出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因为商品变换为货币 和由货币变换为商品的过程只是单纯的价值形式变化,不论是否按等价进 行交换,都不会创造价值但从商人的角度看,在买卖中取得了商业利润 于是容易产生错觉,好像他的活动是能增殖价值似的。
其实,商品流通虽 然是再生产一个必要因素,但它本身是非生产性的,把买卖活动独立出来 变为商人的特殊行业,只是为许多生产者缩短了买卖时间,并不会改变买 卖活动的非生产性质那末,又怎样看待商业店员的劳动呢?他的劳动是再生产过程的一种必 要职能不过他的劳动的内容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产品他本身属 于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这种劳动既不会使非生产职能转化为生产职能 也不会使非生产劳动转化为生产劳动他的作用只是在于把原来由许多人 所进行的买卖活动集中由少数人专门来完成,从而使多数人摆脱非生产职 能的束缚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节约了劳动时间应该强调,这种劳 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店员仍遭受资本家的剥削作为一 个雇佣工人,他的劳动时间总是要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例如,他 每天劳动10 小时,其中8 小时得到了报酬,余下2 小时从事剩余劳动从 社会的角度看,这10 小时虽然不是生产劳动,其中8小时必要劳动得到补 偿,但社会对这 2 小时的剩余劳动却没有给予补偿,他们既然受雇于某个 资本家,所以就可以减少某个资本家的流通费用的支出,这“对资本家来 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收入综上所述,耗费在买卖上的时间,是一种不会增加价值,是纯粹与价 值形式转化有关的流通费用。
其特点是:(1)这项费用是促使商品价值形 式转化所必要的因素2)这项费用既不创造产品,也不创造价值,“是 非生产性的支出3)这项费用是靠扣除社会产品的一部分来补偿的二、簿记簿记就是记帐、算帐耗费在簿记上的费用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纯粹 流通费用它既要耗费劳动力,为雇佣会计员、簿记员,及因此而支出的 工资;又要耗费物化的,如笔墨纸张、写字台、事务所等费用这种簿记 费用,同买卖时间的费用一样,也是一种非生产的纯粹流通费用簿记费用支出是由价值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的因为资本--这个处于不 断运动着的价值,不管在生产阶段还是流通阶段,总是首先以货币形态观 念地表现出来这种运动是包含商品的定价或计价(估价)在内的簿记 来确定和控制的”簿记的作用就在于它通过货币这种价值形式的计算, 来反映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所以,簿记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的经 济手段既然簿记是由资本价值形态变化所引起的支出,因此,“很明显,他 的这种职能和他执行这种职能所消耗的劳动资料,如纸张等等,都是劳动 时间和劳动资料的追加消耗,”不形成产品的价值不论这种职能是许多 小商品生产者的职能还是一个资本家的职能;不论这种职能是生产职能的 附带部分,还是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独立职能,都不会改变这种 职能的非生产性质。
簿记费用是怎样才能得到补偿呢?既然它的职能不会形成产品价值, 资本家就必须把一部分资本用来雇佣记帐员和记帐品,所以“这部分资本 是从生产过程中抽出来的,它归入流通费用,归入总收益的扣除部分虽然簿记费用和买卖时间的费用都是流通费用,但二者毕竟有一定区 别买卖时间的费用只是由于社会生产采取商品经济形式的条件下才存在 的,而簿记费用则不同,它是作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存在于 一切社会生产形式之中的因此,生产"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 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 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这是因为,作为小生产者的手 工业者和农民,他们的核算都是比较简单的;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了, 在企业内部进行核算和分析更为必要了;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突破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局限,不仅使簿记核算在企 业内部,而且必须在国民经济范围进行就成为必要了但是,“簿记的费 用随着生产的积聚而减少,簿记越是转化为社会的簿记,这种费用也就越 少三、货币货币费用是指为货币本身而支出的费用。
货币费用由两方面的因素产 生,一是金和银作为承担货币职能的商品,既不进入个人消费,也不进入 生产消费,从而使“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被束缚于这种非生产的形式上”; 二是金和银在流通中还会发生磨损,需要不断补充这一切“对社会来说 是仅仅由生产的社会形式产生的流通费用这是商品生产的非生产费用” 并且这笔费用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增大既然货币费用是非生产 费用,就要靠社会财富的扣除来补偿,所以“它是社会财富中必须为流通 牺牲的部分II.保管费用凡是用于保管储备品的一切费用,都叫保管费用保管费用与纯粹流 通费用的性质不同,纯粹流通费用是单纯由商品价值的形式变换而产生的 而保管费用则是由商品使用价值运动引起的它们可以产生于生产过程 这种生产过程只是在流通中继续进行,因此,它的生产性质只是被流通的 形式掩盖起来了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观点看,它们又可以是单纯的费用 是活劳动或物化劳动的非生产耗费,但是正因为这样,对单个资本家来说 它们可以起创造价值的作用,成为他的商品出售价格的一种加价这就 告诉我们,保管费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引起的费用,只是流通的 形式掩盖了它的生产性质,所以,保管费用能追加价值并成为单个资本家 致富的源泉。
但就社会而言,它是只能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能增加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保管而引起的劳动耗费是非生产消耗,所以,对社会 来说,“它是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保管费用能加大商品价值是有条件的,为此需要研究商品储备和一般 储备的关系,研究真正的商品储备的内部状况一、一般储备的形成(一)商品储备及其费用一定的产品储备(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是任何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条件作为储备形式的商品 在每个资本循环中出现两次:一次是经历生产过程之后创造出来的等待出 售的商品,即W,; 一次是被购买而进入生产过程即将转为生产资本的商品, 即W(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出卖者即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作为待售商品(W7)的储备,要尽量少,尽快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即卯-G'实 现越快,再生产过程就越顺畅,否则将“是市场上的一种违反目的的非自 愿的停滞状态,”会妨碍资本的正常循环对G-W来说,作为生产资料和 生活资料(W)的储备是多一些的好,以便随时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可见, 一定的商品储备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必备条件储备商品需要支出保管费用保管费用主要包括:一是由于受自然因 素的影响,被保管的商品本身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变坏,由此而产生的损 耗要计入保管费用。
二是为储备商品而提供的房屋、仓库、容器等物质资 料,以及用于搬运的劳动力,即需要支出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或 者说需要相应支出一定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消耗的物化劳动会转移 到商品中去,消耗的活劳动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些都归入储备费用那末,怎样看待储备费用的性质呢?为储备商品而产生的这些费用, 不属于生产领域,应算作流通费用但它与纯粹流通费用有所区别,它主 要是由于使用价值的运动而产生,有时也会由于价值形式的变换而产生, 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入商品价值,因此使商品变贵这是因为,储 备费用的支出,虽然不能增加使用价值的数量或提高使用价值的质量,但 能避免使用价值的损耗,限制使用价值的减少,从而保存商品的价值,使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少受损失因而它们只能从现有的社会产品中得到 补偿,所以,从社会的观点看,它是非生产费用如果商品储备费用只是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一定社会形式(只是由于 产品是作为商品生产的,因此必须转化为货币),那末,这种流通费用, 从它的产生原因来说,就与纯粹流通费用的性质完全相同从另一方面看 即从费用的目的看,储备费用同纯粹流通费用又有不同,“这些费用的目 的本身不是价值的形式转化,而是价值的保存。
即“通过产品的保存, 使用价值本身的保存,价值才能得到保存虽然在商品储备中,使用价 值在量上没有增加,反而会减少,不过它的减少受到了限制,并且被保存 下来了在这里,商品中存在的预付价值,也没有增加,但是,加进了 新的劳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就是说,储备费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加 入商品价值这就是储备费用的作用和特点二)一般储备的三种形式及其变动趋势储备费用究竟在什么情况下 能加进商品价值呢?马克思指出,需要对下列两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是这种费用在什么程度内由一般商品生产和普遍绝对形式的商品生产 (即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有性质引起的;二是在什么程度内,是一切 社会生产所共有的,不过在资本主义生产中采取了特殊的表现形式这就 是说,既要区别储备本身与储备的形式,还要区别储备的不同形式一般储备(产品储备)有三种形式:一是生产资料的形式,这时生产 资料处于生产过程,或者已在生产者手里处于潜在的生产过程,它的资本 形式就是生产资本的形式;二是个人消费基金的形式,这是为满足个人需 要的消费品的储备;三是商品储备的形式,当商品生产出来停留在市场上 尚未卖出时,它已经离开生产过程但还未进入消费领域而成为商品储备, 它的资本形式就是商品资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储备形式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就绝对量而言,三者可以同时增加;相对而言,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 程中,如果某种形式储备增大,则其它形式的储备就会相对减少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产品绝大部分是留在生产者手中作为备用的生活 资料或生产资料的,从而直接进入个人消费,这样商品形式的储备极少, 而消费基金的储备形式较多发展到资本主义初期,生产资本形式的储备 就占了较大的比重,这既包括劳动资料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增大,也 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的增大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机器的使用,机器 厂房等生产资本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中所 消耗的原料、辅助材料也大大增加了为了保证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就 要求在生产场所储备更多的原材料,“因此,这种以生产资本形式存在的 储备的规模是绝对增大的”至于以原材料形式储备的生产资本增大多少 则取决于客观的经济条件,诸如原材料的供应是否更迅速、更有规则、更 有保证等等这些条件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水平和社会劳动率提高而 变化的一般地说,二者的发展水平越高,对原材料的储备要求就越小, 反之就越多,它们之间成反比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生产资本储备的绝对量在增大,但从相对 量看,它的比重会下降而商品储备的比重会上升。
影响生产资料储备相对 量减少的因素包括:第一,原料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增大,生产者所需的原 料可以源源不断地保证得到供应,不需要进行大量储存因此,这部分生 产资本的储备减少了;相反原材料在市场上,或在商人手中的储存即商品 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