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七律·长征2.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101965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 七律·长征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1.2 七律·长征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1.2 七律·长征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1.2 七律·长征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2 七律·长征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2 七律·长征2.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一、揭题导入。1.(出图)他是谁?板书:毛泽东他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呼唤他的名字。2.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一位诗人。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毛主席写的一首诗。3. (出示诗)什么是“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整首诗共八行,每行7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中间两联对仗。4. 对于长征,你们都有了哪些了解?老师和你们一样,课前也阅读了大量关于长征的资料,其中,这段话给我的印象最深刻。(1)出示资料。谁来读一读这些红色的数字。(2)此刻,你认为这长征的“长”,是指什么长?(时间长、路程长)“路程长、时间长”是显而易见的“长”,除此之外,还有漫长的

2、战斗与考验要写下这“长征”,该用多少文字啊!(出示资料)然而,毛泽东主席只用了多少个字?(56个字)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今天真要好好读读这首诗。5.预习时读过诗了吧?你觉得哪个词难读?(1)出示“逶迤”“磅礴”(2)指名读,理解“逶迤”,贴黑板。观察“逶迤”这两个字很有意思,都是“走字底”,红军战士就是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完了漫漫长征路。“磅礴”都是“石字旁”,这么多的山石,这山一定很高大。(3)小结:祖国的汉字多有智慧,它通过字形悄悄向我们传递了意思。6. 指名朗读整首诗。二、了解一首诗。(一)品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这首诗主要想表达什么?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么?

3、(亮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在这句诗中,你从哪里读出了长征的难?(1)亮红“万水千山”)。这个词,包含了红军翻过的一座座大山,蹚过的一条条大河,经过的一场场战斗。(2)下面几句中写到了哪些山,哪些水?(点亮五个地点)你们看,毛主席只选择了最典型的三座山、两条河,用它们来代表“万水千山”,代表红军经历的无数艰难险阻,多高明!板书:典型3.面对万水千山,红军怕不怕? 板书:不怕你从哪里看出来?(“只等闲”)“等闲”的意思就是?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齐读。4. 那么,毛主席又是怎样具体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呢?要想真正读懂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背后的长征故事。5.小组合作学习(1)

4、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资料包中含有学习任务和参考资料。)请大家借助资料,品读诗句,进行圈画。(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集体交流,感受诗中“巨大的反差”和“事例的典型”1.小组交流:(出示要求)围绕刚才的问题,小组成员依次表达,认真聆听,及时补充。2.集体交流:我们就按照红军长征时行军的顺序,依次交流下面的三句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重点让学生交流、补充,指导学生朗读好诗句。1. 夸张的手法在古诗文中常见。补充诗句:为了说明路难走,便有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为了表示楼宇高,便有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为了表现落差大,便有了“飞流直下三千

5、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2. 你们有没有发现,同是夸张,毛主席的这句诗却和这些诗句不同。(缩小夸张)这就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反差之大,就更能表现出红军不怕难! 板书:反差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金沙水拍云崖暖” 预设1:学生说出了“机智”,没有提到“暖”。 红军战士凭借着勇敢和智慧夺取了胜利,真让我们欢欣鼓舞。诗中只用一个字就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了“暖”。预设2:学生说到了“暖”。强调,这个“暖”字就把战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出来。2.“大渡桥横铁索寒”(1)如果说金沙江一战是智取,那么大渡河上的这一仗则是场恶战。这一仗打得是惊险悲壮,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红军飞夺泸定桥

6、时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吧。(2)播放视频(3)看完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怎么理解这个“寒”字?(战斗的惊险悲壮) 采用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的形式反复练读诗句。3. 抛出问题:长征中的战斗那么多,为什么毛主席只挑选这两个?(一个表现机智,一个表现勇敢;一个突出喜悦,一个强调艰难;最后都打了胜仗)4. 小结:你主席的这首七律长征虽然语言简洁,但是内涵丰富,含义深远。他选取了最典型的事情来表现长征。强调板书“典型”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重点让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指导学生朗读好诗句。红军翻越大雪山被称为“最悲壮的死亡行军”,其中的艰险不言而喻。为什么红军战士面对这千里雪山,不仅“不怕”,

7、还“更喜”?(指导读出长征即将胜利的喜悦)这样的诗句多么鼓舞士气啊!(三)小结 刚才我们借助文字资料、影视资料,了解这首诗背后的长征故事,通过一遍又一遍朗读,深深感受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顽强的革命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出示毛主席七律长征书法作品)我们要把“长征”刻进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全体起立,把这首诗朗诵一遍。(配乐齐读整首诗)三、了解一个人1.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不朽奇迹!漫漫长征路,不仅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还留下了许多诗篇。(出示他人写的长征诗句)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张爱萍(中国解放军高级将领)2.长征苦不苦?难不难?同样在写长征,你们再读一读毛主席的这首七律 长征(渐渐亮红“不怕”“只等闲”“更喜”“尽开颜”)。我们分明从毛主席的诗中读出了(不怕难)这就是一种革命乐观精神。3.毛泽东是一位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他还留下了许多气势磅礴,充满了豪情壮志的不朽诗篇。男生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女生读: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一起读: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收获可不小,学习了一首诗,了解一段历史,认识了一位伟人,还掌握了一种品读诗词的方法。给自己掌声!【布置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