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10195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还是全域城市化?大连全域城市化的概念、内涵与实施途径基金项目:刘天宝,韩增林(辽宁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摘要:在总结了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全域城市化的内涵、认识误区及实施途径。认为全域城市化可以避免城市区域化空间范围过小和区域城市化地域分割的不足,适合较发达地区的地级市或县域内实施。全域城市化的三个目标为区域整体实力提升、城乡关系协调与共同进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全域城市化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地域之间、城乡之间三个重要关系,从体制改革、城镇体系建设、公共服务扩展、现代化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整体实施。关键词

2、:全域、城市化、城乡协调、区域一体化城市化反映了由乡村到城市转化的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包括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等4个方面。其中地域空间的转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单个城市地域的扩大两个方面1。从空间角度刻画城市化的概念有很多,如郊区化、摊大饼、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等,最近的概念还有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每个概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用以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或指导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大连2009年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概念,但这一概念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如全域城市化到底是什么?与传统的城市化相比其优势在哪里?是否具有普适性?应该如何实施?本文

3、尝试将这一概念与原有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其内涵与目标定位,探寻其适用性和实施途径,为分析和指导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另一视角。1.超越郊区化的城市区域化彼得霍尔将城市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流失中的集中、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相对分散、绝对分散和流失中的分散。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的绝对集中,相对集中以后的一种离心分散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的外迁。郊区化的前兆是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趋缓,在城市人口中的相对比重下降,即所谓的相对分散。郊区化的典型标志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即绝对分散2。这种定义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历程,其特点为明显的阶

4、段性,容易识别和判断。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相比有显著的差别,突出表现为“时空压缩”这一特点。一方面,从全国或区域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已经出现了郊区化的过程,表现为人口、产业、住宅等向郊区的迁移。由郊区化引起的城市空间向外围(郊区)的扩展只是我国城市化空间过程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范围内区位优越的郊区也获得了大量的国外投资,同时集聚了大量的人口,促进了这些郊区的快速城市化。可以看出,城市扩展是一个比郊区化更能真实刻画我国当

5、前大城市空间变化的表述3。殷毅等在分析了我国1990年以后城市空间扩展的特点后提出了城市区域化的概念4,认为城市区域化是中国较发达地区大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功能提升、规模扩展而产生的城市空间大规模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新的城市区域空间形态,表现为产业、人口、设施在区域空间层次大规模的扩散,空间形式已不同于原先的“点”,而是覆盖了相当范围的多层次的“面”。城市区域化这一概念比城市扩展更加规范、专业,有明确的动力机制、空间范围等,同时比郊区化更准确的刻画了我国当前大城市的城市空间变化。2.有别于传统的区域城市化区域城市化这一概念在国内城市化研究中有较高的使用率,一般理解为区域视角的城市化5-7,

6、从空间上看是着眼于面,分析某一区域的城市化状况。江莹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了区域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是有区别的8。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深受时代背景、国家制度和政策、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城市化是在全球化时代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国内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政策及管理等迅速、深刻变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基础的作用依旧巨大。因此,这种条件下的城市化过程必定不同于传统(西方)的城市化过程,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与交流广度和深度有限,国内的分工合作和统一市场建设相比国家之间更加成熟。市场成为经济要素配置的主要力量,资源、要素、人口等在相对自由、规范

7、的国内环境中流动。区位优越的城市成为资源和人口集聚地,城市分工与交流按市场规则进行。可以将西方国家经历的城市化过程概括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城市化过程,自发特点鲜明。我国当前阶段的城市化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通常认为这一背景包括全球化、分权化和市场化。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快速发展,产业间分工向基于价值链的产业内分工演化,全球化的影响深入到了几乎每一个角落。同时,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始于1980年代的行政性分权包下放括财政权和税收权,实施财政包干体制;下放投融资权限;下放企业管理权限9。分权化改革给予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和能力,由此不同层级

8、的区域之间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相互竞争,通过吸引外资、扶植本地企业等各种办法发展本地经济,从而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进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但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已经很大,人口的跨区域流动非常显著,不仅是大中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的郊区及区位优越的农村地区都成了人口的集聚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市场为基础,行政力量充分作用的模式下发生的。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通过市场的作用体现着传统城市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地方政府的巨大作用,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城市化过程以市场的基础作用为底色

9、,覆盖了浓重的地方色彩。从空间角度,城市化在区域范围推进的同时,体现着地方分割的特点。本文将这种区域视角的城市化定义为区域城市化。3.扬长避短的全域城市化3.1城市区域化的特点与不足城市区域化以大城市为中心,城市空间由点向面扩散。在这种扩散过程中实现了城市中心区功能的转换和城市周边(郊区)的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更趋合理。但城市区域化的着眼点在以大城市及其郊区,从局部来看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了提升,如果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区域整体发展的视角来考虑其效果,城市区域化空间范围有限的不足就会凸显出来。目前以经济一体化为主导的一体化区域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基本单位10,国内区域一体化的要求和实

10、践越来越多,如何从城市化的角度推动一体化发展应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城市区域化这一概念因其空间范围的有限性不适于应用到着眼于区域一体化的城市化进程。3.2区域城市化的特点与不足区域城市化从区域的角度概况了我国当前城市化的特点,范围包括了从城市到农村的广大地域,为城市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宏观的视角,为一体化做了铺垫。但区域城市化只是对当前我国区域范围城市化状况的一种描述,其中包含着基于行政的地域分割这一重大问题,不适于应用到从城市化这一角度推进区域一体化研究。如何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协调?如何实现城市化过程中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城市化过程中基于区域优势的地域分工如何形成?这些重要问题都需要新的理

11、论来回答。3.3基于全域和区域协调视角的全域城市化 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需要着眼于区域,实现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以避免地域分割带来的问题和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全域城市化正是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的,它以整个区域为推进城市化的实施范围,通过管理改革和地方协调及市场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通过城乡协调实现共同发展。这样即实现了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又避免了地域分割和城乡差距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因而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城市化实现模式。4.全域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4.1概念与内涵 全域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化的中后期,区域经济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上级政府的协调和统一推进作用下,城市化的主要空间过程

12、从少数几个点通过城镇体系扩散到整个区域,从而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通过人口、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一体、协调的城市化过程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全域城市化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益从极化向扩散转化的条件下发生的。早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需要实现规模效益和集聚经济,全面推开有违基本的经济规律,而中后期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成为主要方面,与之相应的城市化也会大范围扩大。市场是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有弊端,会导致区域差距过大等,同时我国当前基于地方政府的地域分割阻碍了人口、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上级政府发挥作用,

13、通过协调地方利益、统一政策等实现区域协调、共同发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全域城市化通过城镇体系向农村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通过农村政策的调整避免城市化对农村的负面效应,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城乡互动和共同进步。全域城市化通过区域范围的整体、协调进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其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区域整体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区域内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关系协调和共同发展;区域内部地域之间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合理分工和竞争与合作充分展开,实现一体化。4.2全域城市化的认识误区全域城市化不是全面城市化。全域城市化是要通过城镇体系,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一方面,通

14、过城镇体系的发育,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化进程得以在更大空间扩展。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影响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得以更好的发展。全面城市化不是要消灭城乡差别,区域全部变为城市,这在区域范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农村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域城市化不是同步城市化。全域城市化虽然是在区域范围内推进城市化进程,强调地域之间协调、共同发展,但由于不同的地方之间存在区位、历史基础、产业特点等方面的差别。全域城市化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地域差异,逐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全域城市化不是同样城市化。全域城市化强调地域之间协调、共同发展,但并不是要实现同样内容的城市化。经济发展要依赖竞争

15、优势,而基于区域差异的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所以,全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地域差异化的发展内容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全域城市化不是通用模式。全域城市化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化进入中后期的一种发展模式。另外,全域城市化比较适合较小的地级市或县域实施。太大的空间尺度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和发展差距,统一实施难度过大,过小的区域不需要考虑区域协调、城镇体系建设等内容,也不适合全域城市化。4.3全域城市化与区域一体化 全域城市化与区域一体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区别主要体现在两者的着眼点。全域城市化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区域范围内更好的实现城市化,从而推动区域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目的是为了

16、消除区域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两者紧密联系。区域一体化是实现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一体化的区域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全域的城市化。同时,全域城市化是区域一体化在城市化阶段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4.4全域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和全域城市化紧密联系,一方面城乡一体化是全域城市化的目标之一。全域城市化的落脚点不仅在城市和城镇体系,它着眼于全域,在实现城市化空间扩展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和城乡关系,可以促进农村发展和城乡互动,为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同时,农村是城市化过程的另一端,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支持,只有农村与城市形成互动,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另一方面,全域城市化是当前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农村的发展需要城市的支持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扩散,借助全域城市化推动的城镇体系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