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化语言教学.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1018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化语言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儿童化语言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儿童化语言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儿童化语言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儿童化语言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化语言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化语言教学.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在学儿童说话儿童化语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低年级的孩子是一群特殊人群,他们从幼儿园刚刚跨入小学,天真浪漫,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也不完善。这就决定了小学低年级教师教学语言的特殊性,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在发展。为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师要善于运用贴近儿童心理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亲切,愿意与老师亲近。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也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关键词低年级、儿童化语言、教学正文:儿童的世界有着他们特定的语言,当我们用成人的语言表达方

2、式和孩子交流时,尤其是教师想要和孩子“打交道”,走进孩子的世界,教育好孩子,需要你蹲下来,倾听孩子语言,学说孩子爱说的话,让语言成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作为在教学岗位一线的老师,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活”用儿童化语言,提升教学的质量。问题的症结:小学语文教学在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的今天,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利用多媒体设备,如利用幻灯片与音频、视频资料创设情景,“有声有色”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这种意识的普遍树立,应该说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精美的课件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们在看课件时兴致盎然,注意力集中,但是一到师生对话、互动环节,却出现了要么呆板

3、地面对教师的提问,全班鸦雀无声,要么少数的孩子自顾自地做小动作,丝毫不理会老师的提问,师生的对话交流十分艰难,无法达到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鸣。而在有的老师的课堂上,课件不如前者精美,但是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的交流顺畅,班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排除课堂上孩子回答问题时的胆怯心理和自控能力不强的因素外,还与老师的教学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常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它连通的是两个个体,使之相互理解,从而彼此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同样是两个个体,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从教师这里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语言是二者沟通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小学生,尤其是

4、中低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很有限,语言能力尚处于学习和发展阶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儿童化口语与其交流,让孩子真正能听懂、听明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提高语言能力。“所谓“儿童化语言”是指符合儿童心理、儿童语言习惯、儿童易于接受的规范化语言。儿童化语言与儿童口语 儿童化语言与生活中的儿童口语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是一味地模仿儿童讲话,而是教师针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在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使用规范的语言,从而慢慢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一用儿童化语言教学,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图,理解所学知识,化很深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大大

5、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儿童化语言 对小学一年级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仅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明晰、合乎规范是不够的,同时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对儿童产生吸引力,而恰当使用儿童化语言,往往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幼儿易于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自己的教学用语进行精心设计。 一、老师嘴巴要甜“甜”是指教师语音语调包含着慈爱之情,亲切悦耳。小学生对富有感情或寡淡冷漠的语言是很敏感的。教师的教学如能让真诚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就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内心体验,造成课堂教学的和谐境界。那么教学语言富有“甜”味的窍门是什么呢? (1)是对儿童说话。教师自己要

6、焕发儿童心,投入到“角色”中去,把自己当作儿童的一员。如:上课前讲授后鼻韵母时,看到学生们注意力散漫,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认识的拼音娃娃很乖,就像你们一样,但是今天有几个特别调皮的拼音娃娃却一直钻到老师的鼻孔不肯出来,因为它们钻得很深,那么,你有什么办法吗?”此时,底下的孩子各个睁大眼睛,仔细地盯着我的鼻子,一脸努力想办法的样子,甚是可爱。借机我导出了后鼻韵母 ang eng ing ong,并讲了发音方法,学生掌握良好。 (2)语调舒缓,语气柔和,音色甜润。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优美的语言伴随着精美的语调能给人一种悦耳、轻松的感觉,能唤起学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逗引他

7、们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这样教师很容易将他们导入亢奋状态,猎取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用纯正的普通话来表达轻重、停顿、儿化、变调,使之抑扬顿挫、强化美感。如:学习小雨点课外拓展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本来比较枯燥的“云和雨的关系”,我这样去解释:“可爱的小雨点是乌云妈妈伤心时流出的眼泪”,这样说比起说复杂的“看云识天气”要简单形象得多,正是符合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还可以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同时采用拟声词、形容词叠用等修辞手法,以造成娓娓动听的效果。如向孩子们说话总是不忘叫做拼音娃娃,弯弯的月儿,尖尖的草芽,调皮的影子,胖乎乎的花生,懂事的平平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

8、,对于儿童来讲多么重要。 (3)适当的用一些“吗、啊、吧、呢、呀”等有语气助词地句子,如:“我们一起把拼音娃娃送回家吧!”,“同学们帮这几个丢了尾巴的动物找回尾巴,好吗?”,“是谁偷走花生了呢?”学生们听着美滋滋的,觉得学习充满了乐趣。二、老师讲话要亲切“亲”是指语气丰富、亲切自然、语调起伏升降变化。儿童有一种“爱抚期望心理”。因此,儿童化口语应该感情丰富、娓娓动听,把师生的课堂距离拉近,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例如:“韩小雨回答的真好,你就像只聪明的小兔子”,“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很棒的小画家,那么,把你眼中的春天画在纸上吧!”,这样说话比较亲切,不知觉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三、老师讲评要有趣“趣”

9、是指语意浅显明白、直观性强、充满生活的情趣。小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情绪性,容易为兴趣所左右。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儿童感到一种审美的愉悦,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大脑细胞活动持稳定的兴奋性。尤其是教师在讲评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不整洁时,“有些同学的字歪歪扭扭,好像在跳舞,甚至缺了胳膊少了大腿,很不舒服的样子,是不是生病了啊?”“你应该给你的字宝宝洗洗澡了,注意卫生的生字宝宝才让人觉得可爱”,讲评写了错字、别字的学生时,“老师有火眼金睛,你相信吗?”这个学生瞪着两只大眼睛惊奇的看着我,我接着说道“要不是的话,我怎么能分辨出你写的字是假的呀?!”教师生动比喻给孩子留下了

10、深刻印象,同时有效地激发起孩子们认真写字和修改错别字的积极性。二是善于编拟故事,将枯燥无味的概念演化为生动可感的事物形象。如记忆“南”字,可编顺口溜“歪十字,小南房,里面住着缺腿羊。”在笑声中学生就把“南”字容易写错的部分记住了。四、老师说话要简短“短”是指语句短小、结构简单、言语表达简洁明快。小学生的瞬时记忆尚不发达,注意范围不广,因此他们对较长或复杂的语句理解较困难。据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如果一句话超过了8个词,他们听了后面就忘了前面。教学用语要注意两点:一是多用“散句”,即在不损害语法规范的前提下,在句子内部多留停顿,将一个复杂的长句拆零为几个分句表达。如:河面闪着阳光,

11、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收款的阿姨用电脑很快算出了要付的钱。二是力求避免儿童听不懂难理解的修饰成分。如在讲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时,“阳光就像你妈妈对你的爱一样,我们能不能失去她呀?”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阳光的重要性了。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激励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这不仅对幼儿学好这一门学科,而且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总之,灵活的运用儿童化语言,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润滑剂。 总之,儿童化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老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俗语说得好:“三年练一腿,练

12、不出一张嘴。”尤其是六年之久,学生要经历儿童、少年两个时期。学生心理在发展、智力在提高、语言在丰富,教师的语言就更需要发展、提高。因此,儿童化口语的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只要我们刻苦训练、持之以恒,我们的语言修养就一定会提高。除了一些教学用语技巧之外,在与低年级孩子交流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五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一、常提醒 不能忘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极强,他们活泼好动。课堂上最明显的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等。因此,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一些特别的语言来调动。如“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黑板”、“三、二、一,坐整齐”、“谁认真?我认真!”等和孩子喊话的形式,孩子们一边

13、说,立刻也能放下手里的事,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当遇到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可以化批评为鼓励,让鼓励的语言也充满童趣。如“抓紧时间呀,可别做班级的小乌龟!”,不愿意改正错别字的学生“请你当回啄木鸟医生,找找自己的作业有没有错误呀?”,“快赶走身上的小赖虫,做只勤快的小蜜蜂!”,“你愿意作一只勤快的小鸟还是一只笨笨的大狗熊呢?”等。这样的语言学生易于接受老师的批评,也易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二、多表扬 少批评苏霍姆林斯基有着这样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对孩子犯的错误我们要沉得住气,要懂得表扬要比批评效果好。在表扬孩子们时,老师表扬的语言也

14、应该浅显、生动、儿童化。老师可以带动孩子一起去表扬他,如: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棒棒棒,你真棒!”、“我要夸夸你”、“瞧,他坐得多端正,背挺得多直呀!”、“你是班级的写字小能手!”、“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得好!”等。也可用些夸张的语言表扬,如“你是最最最棒的”,“哇,你比老师还聪明呢”等。在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的感召下,儿童受好奇心驱使,自然被吸引。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单纯地批评孩子们,用严厉的眼神看他们,久而久之,孩子们会觉得老师不够和蔼,不想和老师亲近,打消了孩子们想被老师表扬,想得到老师的肯定的积极性。三、编儿歌 快乐学从心理学角度讲,新奇的语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对大脑皮层的

15、刺激,使其印象深刻。儿歌是受儿童们欢迎的一种形式,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无意注意,从而转向有意注意。在教学中,把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编成儿歌,配上简单的动作,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认识方向”时,我编了这样的一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下午放学,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指方向,很轻松的掌握了不同时段太阳的方向这个知识点。四、讲故事 吸引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多用一些形象、拟人、童话、甚至夸

16、张的手法,把枯燥的、难懂的课文生字词变成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来讲,学生的兴趣会更浓,积极性会更高。在教学小小的船这课时,我说:昨天晚上老师一直没有瞌睡,拉开窗帘望着天空,上面有好多颗星星在向我眨眼睛,它们说它们也没有瞌睡,我望着望着,突然天的另一边呀有一个像小船一样的东西飘过来,飘呀飘,飘到了我的跟前,我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轮又亮又弯的月亮,再仔细一看,月亮角上挂了一个书包,旁边坐着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我问她“你从哪里来?现在又想往哪里去啊?”她说她是月亮神的女儿,想到我们这里来玩玩。于是老师跟她说了我们一二班的学生懂事又乖巧,想不想和我们交朋友,这位月亮神的女儿很高兴的答应了。现在我们把她请进门吧!这种充满童话色彩的语言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让我的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充满着乐趣。五、动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