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100684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渗碳淬火工艺1、钢的淬火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也是用途最广泛的工序。淬火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为了消除淬火钢的残余应力,得到不同强度,硬度和韧性配合的性能,需要配以不同温度的回火。所以淬火和回火又是不可分割的、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两种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作为各种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最终热处理是赋予钢件最终性能的关键工序,也是钢件热处理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1.1 淬火的定义和目的把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为淬火。钢件淬火后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图4为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温 830 度 油

2、 冷 200 8 空冷 时间h 图4 渗碳齿轮20CrNi2Mo材料淬火、回火工艺 淬火的目的一般有:1.1.1 提高工具、渗碳工件和其他高强度耐磨机器零件等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例如高速工具钢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63HRC,且具有良好的红硬性。渗碳工件通过淬火回火后,硬度可达5863HRC。1.1.2 结构钢通过淬火和高温回火(又称调质)之后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例如汽车半轴经淬火和高温回火(280320HB)及外圆中频淬火后,不仅提高了花键耐磨性,而且使汽车半轴承受扭转、弯曲和冲击载荷能力(尤其是疲劳强度和韧性)大为提高。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水、盐水、碱水和油等。通常碳素钢用水冷

3、却,水价廉易得,合金钢用油来冷却,但对要求高硬度的轧辊采用盐水或碱水冷却,辊面经淬火后硬度高而均匀,但对操作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容易产生开裂。1.2 钢的淬透性2.2.1 淬透性的基本概念所谓钢材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钢材淬透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顶端淬火法)淬火获得的有效淬硬层深度来表示,淬透性是每种钢材所固有的属性,淬硬层愈深,就表明钢的淬透性愈好,例如45、40Cr 、42CrMo钢三种试样,按相同条件淬火后(油冷却),经检测45钢能被淬透的最大直径(称临界直径)10mm;40Cr钢能被淬透的最大直径22mm; 42CrMo钢能被淬透的最大直径40mm

4、。实际工件的有效淬硬深度与钢的淬透性、工件尺寸及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等许多因素有关,例如,同一钢种在相同介质中淬火,小件比大件的淬硬层深;同一钢种相同尺寸时,水淬比油淬的淬硬层深。同一种钢,其成分和冶炼质量必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而有关手册上所提供的某钢号的淬透性曲线往往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范围,称淬透性带。图5为40Cr钢的淬透性带。图5 40Cr钢的淬透性带 1.2.2、淬透性的表示方法钢的淬透性值可用J(HRC/ d )表示,其中J表示末端淬透性,d表示至水冷端的距离,HRC为该处测得的硬度值。例如淬透性值J(42/5)表示距水冷端5mm处试样硬度值为42HRC;淬透性值J(3035/10

5、)表示距水冷端10mm处试样硬度值为3035HRC。对淬透性值有具体要求的钢应根据GB/T5216-2004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标准的规定订货,其钢号最后用H表示,例如42CrMoH。2、钢的回火2.1 回火的定义和目的钢淬火后必须经过回火,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c1(钢件加热时的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经过保温,然后以一定的冷却方法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见图4。回火的目的:2.1.1 降低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2.1.2 获得工艺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淬火工件的硬度高且脆性大,通过适当回火可调整硬度,获得所需要的塑性、韧性。2.1.3稳定工件尺寸。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非

6、平衡组织,它们会自发地向稳定的平衡组织转变,从而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的改变,通过回火可使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为较稳定组织,以保证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尺寸和形状的变化。2.1.4 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合金钢,空冷便可淬成马氏体,如采用退火软化,则周期很长。此时可采用高温回火,降低硬度,以利切削加工。淬火钢不经回火一般不能直接使用,为了避免工件在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形和开裂,淬火后应及时回火。2.2、回火的种类淬火钢回火后组织性能决定于回火温度,根据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三类:2.2.1 低温回火 低温回火的温度为150250,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低温回火主要降低钢的淬火内应力和脆性,同时

7、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一般为5864HRC)和耐磨性,常用于处理各种工具、模具、轴承、渗碳件及经表面淬火工件。2.2.2中温回火 中温回火的温度为350500,回火后不仅保持较高硬度(一般为3545HRC)和强度,而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足够的韧性。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各种弹簧的处理,还用于某些塑料模、热锻模以及要求较高强度的轴、轴套等。2.2.3 高温回火 高温回火的温度为500650。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这种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二、化学热处理工件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为化学热

8、处理。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的结果是改变了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例如低碳钢经过表面渗碳淬火后,该钢种的工件表面就具有了普通高碳钢淬火后的高硬度、高耐磨的性能特征,而心部仍保留低碳钢淬火后良好的塑性、韧性的特征。显然这是单一的低碳钢或高碳钢所不能达到的。1、钢的渗碳1.1钢的渗碳基本原理和气体渗碳工艺1.1.1钢的渗碳基本原理在渗碳温度下(920)渗碳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一是由介质(甲醇、煤油、异丙醇)分解出活性原子。如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分解出活性碳原子: 2CO CO2+C CH4 2H2+C二是活性碳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三是被吸收碳原子向工件内部扩散。

9、渗碳过程由分解、吸收、扩散三过程组成,三个过程又是同时发生的,全部过程存在着复杂物理化学反应。1.1.2气体渗碳工艺气体渗碳法是将工件放入密封的渗碳炉内,图8为气体渗碳法示意图,使工件在920高温的渗碳气氛中进行渗碳。通入的有机物液体(甲醇、煤油、异丙醇)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并被加热到奥氏体状态的工件表面吸收,而后向钢内部扩散。渗碳时最主要的工艺参数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愈高,渗碳速度就愈快,且扩散层的厚度也愈深。 图8 气体渗碳法示意图 温 920 度 渗碳 830-850 排气 强渗 扩散 淬火 时间(h)图 9 气体渗碳典型工艺图9为气体渗碳典型工艺,从工艺中明显可见渗

10、碳剂分解(含排气)、强渗(吸收)、扩散和炉冷到850直接油冷淬火的全过程。1.2 渗碳件质量要求对渗碳件质量要求在国标GB/T8539-2000中已有明确规定,这里对几个主要方面再说明一下。1.2.1 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齿表面硬度是指成品齿轮工作齿高中间部位齿面硬度,对锥齿轮指齿顶部表面硬度。轮齿的心部硬度是指齿宽中部齿根30o切线的法向上,深度为5倍硬化层深,但不少于1倍模数。这是一个推荐测量部位,为了便于可操作性,可按技术条件或供需双方协议的 图10 齿心部硬度示意图 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一般检测齿宽中部法截面上,在轮齿的中心线与齿根圆相交处的硬度,见图10示意图。 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是工件

11、耐磨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材料抗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的一个特性。经渗碳淬火后表面硬度应达到5864HRC(大截面齿轮和齿轮轴一般5662HRC),心部硬度根据不同质量要求按规定控制,一般在2542HRC,MQ级齿轮要求25HRC以上,ME级齿轮要求35HRC以上。硬度一般采用里氏硬度计或洛氏硬度计作为检测工具。1.2.2 渗碳层表面碳浓度和碳浓度梯度 渗碳零件表面碳浓度要求控制在0.750.95%为宜,过低会使耐磨性下降,过高时脆性增大,强度不能满足要求。碳浓度梯度反映了碳浓度沿渗层下降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渗层的硬度梯度。碳浓度下降得越平稳越好,以保证渗层与基体牢固结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剥落

12、现象。图11为相同渗碳层总深度(3 mm)三种碳浓度梯度状况。 图11 相同渗碳层总深度(3 mm)三种碳浓度梯度 a)好 b)不好 c)不好1.2.3 有效硬化层深度(渗碳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取决于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心部强度,是确定零件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目前对有效硬化层深度我厂技术设计部推荐采用GC/SY01-10渗碳淬火齿轮有效硬化层深度技术规范的标准。有效硬化层深度是指零件渗碳淬火后,从零件表面到维氏硬度值为550HV1处的垂直距离。测定硬度所采用的试验力为9.807N(1 kgf)。1.3、零件渗碳后的热处理工件渗碳的目的在于使表面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渗碳后的工件,必须通过热处

13、理使表面获得马氏体组织,渗碳后的热处理方法有三种:1.3.1直接淬火法 直接淬火法是将工件自渗碳温度炉冷到淬火温度后立即淬火,然后在160190进行低温回火。这种方法不需要重新加热淬火,因而减小了热处理变形,节省了时间和降低成本,但由于渗碳温度高,渗碳加热时间长,因而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较多,使工件性能下降,所以直接淬火法只适用于本质细晶粒钢或性能要求较低的工件。这是一般工厂经常采用工艺。1.3.2 一次淬火法 一次淬火法是将工件自渗碳后以适当方式冷至室温,然后再重新加热淬火并低温回火。对于要求心部有较高强度和较好韧性的零件,可以细化晶粒。这是大型齿轮、齿轮轴等经常采用方法。1.3.3 两次淬火法 两次淬火法是将工件自渗碳后冷至室温后再进行两次淬火。第一次淬火目的是细化心部晶粒,淬火温度较高,第二次淬火目的是细化表层晶粒,淬火温度较低,这种方法适宜用使用性能要求很高的工件,缺点是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工件容易变形,工厂应用较少。对于零件有不允许渗碳硬化部位应在设计图样上标明,该部位可采用防渗涂料进行保护。近几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