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09948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一种幽远而绵长的钟声回荡在我们灵魂的上空,招引着我们不断前行,那就是信念和信仰的力量。20世纪人类生存体验 从总体上讲,20世纪是“一个机械的世界,一个由工艺和技术制造出来的物质的世界,一个用各种语言来加以传递并且也是所有事物都变了形的信息洪流的世界,一个传统生活方式已无法维持下去的世界。对于这个世界,人必须努力去加以忍受,去扩大自己生活情感,而人们对这个新的世界的忍受,却滋生了忧郁、荒谬、无聊、孤独、焦虑、绝望的情绪和情感,这是一种过去的世纪不常有的生存体验。在现代社会,一方面是物质的极大的充裕与富足,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极度空虚与无助。这就是20世纪的世界。“在资本主义

2、制度下,人的身体被从中间分裂开来,创伤性地分割为畜牲般的物质主义以及变幻莫测的理想主义,要么太缺乏理想,要么太异想天开,要么与骨骼分离,要么膨胀为堕落的情欲。”(特里伊格尔顿) 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体验,就是烦恼与焦虑,就是人类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商品的社会,市场的社会,又是一个技术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商品社会、市场经济是以欲望为基础的社会,欲望是维持并推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人们在欲望的支配下去创造财富,占有财富,这就是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的作用,市场经济把人类的欲望魔鬼奇迹般大呼唤出来,但又无法控制它,人们既受欲望的指使和支配,又受欲望的折磨和控制,这就是人

3、类的精神世 界、人类的心灵出现了恐惧和折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危机;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在技术世界和信息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激烈,这就是人类精神始终在极限边缘上挣扎,这就是人类精神危机的技术原因。 现代社会的特征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只有技术而没有思想,只有快感而没有美感,只有欲望而没有灵魂。技术使我们强大,金钱使我们富有,思想使我们高雅,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人类只有技术的强大和金钱的富有,却失去了思想的高雅,灵魂的迷失,意义的缺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人生存的五大要素 金钱、知识、技能、思考和智慧 金钱、知识和技能是人生存的

4、必需品,它们能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需要,使人们的生活稳定和富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如此。 思考和智慧是人生存的奢侈品,它们可以使人变得高雅和有品味,显得极有个性,与众不同。 金钱、知识和技能让你食人间烟火,思考和智慧使你富有神韵灵气。绪论 马克思主义 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学说的“当代回归”一、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研究,体现出“回到马克思”的研究趋势,重视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 对当代工业社会的批判,二是强调人的解放。三、媒体和学者的评价媒体评价1、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 马克思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

5、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2、1999年英国路透社评选 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与马克思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并列第四。3、第三次: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后。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 20 名。4、第四次:2005年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 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学者评价1、许多西方著名学者认真研究马克思的著

6、作,写下了许多对马克思持积极立场的著作,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2、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段话: “马克思主义远远没有穷尽,相反,它相当年轻,几乎还处于婴儿期;它几乎没有开始发展。因此,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我们不能超越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还没有产生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条件。我们的思想,不管是什么,只能在这个营养的基础上形成;它必须比包含在它们为之提供的框架之内,不然的话,就失之空调和倒退。”3、哈贝马斯(德国):追补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 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4、

7、 20世纪90年代初,当苏东剧变、自由主义欢呼“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连同其话语理论及其实践一起“灰飞烟灭”之时,德里达却大声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5、 吉登斯(英国):第三条道路2000年 “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已经消逝了,但它们的幽灵仍然缠绕着我们。我们不能简单地放弃推动他们前进的那些价值和理想,因为这些价值和理想中有一些是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要创造的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划已经失信的

8、地方使这些价值再现其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含义及其理论实质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2)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3)广义:由马恩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革命到建设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以人的解放和实践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

9、征。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和实践为核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得出了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的结论;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过渡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由革命到建设的发展,其理论逻辑必然要发生转换。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起点,以阶级性为核心,以暴力革命为途径,以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为目标,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阶级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则是以人性为核心,以发展生产力为起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以建构和谐发展的社会状态

10、为目标。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1)阶级斗争条件 三大工人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2)科学技术条件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由经典物理学到生物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由机械自然观到辩证自然观的条件已经成熟。(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u 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u 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u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

11、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u 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 一方面,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

12、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 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但是他们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然裹足不前。马克思的婚姻(1)父亲对其婚姻的评介:认为儿子的胜利是不可思议的,直到在燕妮身上也发现她能够作出一般女孩子所做不到的牺牲时,他才理解这次胜利的意义。燕妮美貌、才智、品德俱全,被老马克思称为“为艰险莫测的未来牺牲了所有的一切”。 (2)马克思自己对婚姻的评介:在1863年,他回故乡写信给她说:“每天我都去瞻拜那个圣地威斯特华伦家的旧居:这所小房子比所有的罗马古

13、迹都更能吸引我,因为它使我回忆起幸福的青年时代,曾有一个时期它收藏过我最珍贵的宝物。而且每天从四面八方都有人来问我,特利尔的这位第一美人和舞会上的皇后互什么地方去了。当做丈夫的知道他的妻子在全城人的记忆中仍然是个迷人的公主时,他简直有说不出的高兴。”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1848年(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马克思墓志铭马克思主要著作哲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成熟。 科学社会主义: 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和1880年社会主义

14、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形成。 3、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1、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第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建立了严密完整的哲学体系 第三、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阶级关系; 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 思想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