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9914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6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依据21.3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41.4 研究结论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62.1 项目提出的背景62.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9第三章 市场预测133.1 国际茶叶市场133.2 国内茶叶市场143.3 竞争能力分析143.4 价格分析预测163.5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16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04.1 项目选址204.2 项目建设条件21第五章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275.1 指导思想275.2 规划原则275.3 功能定位305.4 建设范围315.5 建设目标315.6 总体规划方案32第六章 项目工程方案336

2、.1 茶叶项目工程方案336.2 养殖项目工程方案406.3 旅游观光休闲项目工程方案436.4 道路工程456.5 给排水及循环水工程456.6 附属工程46第七章 环境保护477.1 环境影响477.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487.3 评价49第八章 节能分析518.1 节能依据518.2 电气518.3 给水排水518.4 通风52第九章 消防及职业安全卫生539.1 消防539.2 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56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5910.1 项目进度计划建议5910.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110.3 项目招标方案62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6510.1 企业组织架构及工作制

3、度6510.2 劳动定员6610.3 人员培训6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812.1 编制依据6812.2 项目投资估算6812.3 资金筹措73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7413.1 财务评价计算依据7413.2 成本及成本总费用估算7413.3 盈利能力分析7513.4 盈亏平衡分析7613.5 财务评价结论76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评价7814.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7814.2 项目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分析79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82II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建设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单位名称:赣州清溪茶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 系 人:

4、联系电话:公司简介:赣州清溪茶叶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优质茶叶生产加工的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拟在赣州市上犹县油石乡清溪村征地1300亩、投资2265万元建设赣州清溪茶叶生态园。赣州清溪茶叶有限公司内部设行政部、生产部、财务部、采供部、设备部、销售部、质检及技术研发部,计划招收员工86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0人以上,高级工程师1人,经济师1人,会计师1人,工程师3人,技术员18人。同时,赣州清溪茶叶有限公司配置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检测手段。内部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规范运作。赣州清溪茶叶有限公司特别注重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运行前开展食品安全、HACCP、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全员职工培训。为确保

5、原料、成品的品质安全,赣州清溪茶叶有限公司建立严格的生产技术控制流程,制定较高水平的质量控制标准,技术研发部将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在对优质茶叶的生产、加工进行检测、控制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以使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使产品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1.1.3 项目建设地点赣州市上犹县油石乡清溪村。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依据1.2.1 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2)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文);(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6、法(1989.1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7)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修订);(13)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15)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16)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局2007年9月12日发布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17)污水综合排放标

7、准GB8978-1996;(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上犹县土地利用规划纲要(20)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1)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2)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3)上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4)上犹特色农业产业规划(25)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2 研究报告的范围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企业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量进行预测;(2)对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进行论述,通过研究确定项目拟建规

8、模,拟定合理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3)对项目的建设条件、交通条件进行研究;(4)对项目总图运输、生产工艺、公用设施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5)就项目的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的评价;(6)对项目实施进度、劳动定员的确定;(7)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8)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1.3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园,项目规划拟新建名优茶园1000亩,畜禽养殖与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等占地300亩,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300亩。1.4 研

9、究结论(1)本项目总投资226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65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来源为由企业自筹1585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680万元。(2)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1条农林业第2款“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产业政策。(3)本项目工艺技术和设备选型先进,产品方案切合实际,产品销售市场广阔,原料来源可靠,投资规模适中,产品质量稳定。(4)本项目工程条件优越,交通位置便利,公用工程设施,水、电、汽配套设施齐全,能满足项目建成投产后的需求。(5)本项目能够做到清洁生产,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消防符合国家规范。综合研究表明,本项目符合国

10、家产业政策,同时可为建设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7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2.1 项目提出的背景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苏区精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原中央苏区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提出的。本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四条的第11款“大力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积极

11、发展蜜桔、茶叶、白莲、生猪、蔬菜、水产品、家禽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第12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第的要求,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点之一。上犹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坚持以有机、绿色、无公害、观光为主导取向,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突出以“两茶”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使生态农业产业成为后花园的特色产业、观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全力争取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县在稳定粮食总产9万吨、推广优质稻基地1万亩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两茶”为主的现代农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大户带农户”的产业发

12、展模式,坚定不移按照“三年搭框架、五年打基础、十年成体系”的发展思路,坚持开发与巩固并重,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将“两茶”产业建设成为体系较完善、竞争力较强的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两带六圈十基地”(注释6)的“两茶”产业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两茶”发展集团及担保中心。加强品牌整合和推介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上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将“上犹绿茶”、“上犹油茶”等打造成知名品牌。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以“两茶”等绿色食品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到2015年,实现茶园面积10.1万亩、年产值3.83亿元,高效油茶林40万亩、年产值4亿元的目标。同时,支持发展生猪、果业、苗

13、木花卉、甜叶菊、蔬菜、纸业原料林、绿色大米等区域特色产业。依托上犹山水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后花园的中长期支柱产业”,成为四省边际生态旅游区域中心,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带动休闲娱乐、会展餐饮、商业购物、房地产、交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渐形成与赣州市服务产业互补的格局,提升城市魅力和竞争力。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坚持以旅游、休闲、度假、会务、户外体验、养身健身为主导取向,大力开发湿地生态游、文化山水游、休闲度假游、科普科考游、乡风民俗游、体育旅游、健身养生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打造“一核一区一带五片”格局(注释7)。突出上犹山水的整体形象,全力支持配合陡水湖旅

14、游整体开发,积极承办生态旅游文化节等各种旅游文化和节庆活动,积极举办和承办环湖自行车、山地自行车、龙舟赛、赛艇和皮划艇国内或国际邀请赛,加大旅游营销、促销力度,努力激活旅游市场,不断提升上犹旅游品牌知名度,力争将上犹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乃至省级、国家级赛艇、皮划艇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山地自行车运动训练基地,成为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体育旅游、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养生、户外体验基地,成为四省边际生态旅游区域中心,把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后花园的中长期支柱产业”。上犹特色农业产业规划中具体提出:充分发挥上犹县良好的茶叶生产基础、较强的技术力量,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良好的市场声誉

15、等优势,重点抓好梅水、油石、五指峰、平富、水岩等重点乡(镇)茶叶基地建设,采取高标准建园、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的操作规程,每年抓好3000亩新茶园开发种植;建设好梅岭有机茶公司、云华茶厂、五指峰茶场等龙头企业,继续抓好名优茶加工,采取拓展有机茶面积和提升品质的措施,逐步形成有机茶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专业化、营销品牌化格局。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5.5万亩,茶叶产量达1520吨,茶叶产值达3960万元。 茶叶在国内农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上犹茶叶不仅生产历史悠久,而且产地地理气候条件特殊,产品品质优,质量好,在本地及周边地区茶叶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年,国内茶叶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