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098131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8个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

2、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的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的能力。本册安排8次习作。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

3、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活动”设置以下三个栏目:1“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内容有关联词、阅读、叠词、填空、辨析词义、近义词、词语归类、变换句式等。题型活泼、新颖,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2“百宝箱”重在积累感悟。内容以诗词、名言、词语、对联为主。有意识地丰

4、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在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大舞台”重在拓展延伸。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关爱动物、画坛趣事、汽车王国、家庭辩论会、蹦跳的汉字、电视访谈等。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进射创新火花的平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味创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三、教学目标:1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211个,其中会写138个。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质疑问难。4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

5、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指定的课文。9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四、教学措施: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6、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独立识字能力。2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3加强朗读,从读入手,以读带讲。在读中把握文章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从读中理解,在读中了解段的构成,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4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加强训练,夯实基础,促进发展。5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6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7把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和内容设计,借助提示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7、,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8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活动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9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问。10注意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谈的能力。五教学进度;第一周 1春 2风筝 3遍地黄金 第二周 4小塘春色 口语交际 习作一 语文活动一第三周 5古诗两首 1 2 6古文两篇 1 2 7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四周 8爱国诗人屈原 口语交际 习作二 语文活动二第五周 9自己的小路 10不用搀扶 11养成好习惯第六周 12一个纯真的朋友 口语交际 习作三 语文活动三 第七周 13赛马三月街 14拉萨

8、的天空 15诗二首 1 2第八周 口语交际 习作四 语文活动四 16心中的丰碑第九周 17袁隆平访谈录 18红虾 19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十周 口语交际 习作五 语文活动五 20小丑的眼泪第十一周 21感激 22短文两篇 1 2 习作六 活动六第十二周23古诗二首 1 2 24成语故事二则 1 2 25马陵之战第十三周 26甲午海战 习作七 活动七 27天山之夏 28海滨仲夏夜第十四周29莲叶青青 30捉不住的蝉声 口语交际 习作八 语文活动八第十五周 总复习 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1. 怎样才能省力12、撬棍的学问53、轮子的妙用8斜坡的科学11自行车14小鸟和小猫

9、17落地生根20相似与差异22克隆羊-多莉26生命从哪里来31寻找进化的证据33生物进化的秘密34山脉的变化36沙洲的形成37溶洞里的钟乳石39人类改变地表41常见矿物43金属的来历45煤与石油48矿产资源51工具人类的帮手52机器人541. 怎样才能省力教学目标: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教学准备:图钉 磁铁 小铁片 绳子 木板 钉锤

10、 相关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2、掰手腕比赛: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同学评判)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 (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3、认识简单机械: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

11、撬起来。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4、拔图钉比赛: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方法:手拔 磁铁吸出来 用小铁片撬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械感觉很轻松,省力。)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二. 新授1. 简单机械的应用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将油桶送上台阶将桶盖打开将泥桶送上房檐将谷物磨碎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

12、到机械的组合使用。)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2. 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全班汇报交流3. 动物的省力“工具”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多。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啄木鸟:杠杠、斜面蜘蛛、蚂蚁:杠杆虎:斜面课后小结:1、掰手腕活动让同桌为一组进行比赛,全员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用力的不同。比赛分两次,一次是悬腕,一次是支撑桌面,强调用腕力而不用臂力,体会两次不同比赛腕力的不同感受,从而使学

13、生认识到有支点,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认识简单机械的概念、认识杠杆。2、活动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图下面写出简单机械的名称,再小组讨论汇报。效果会更好。使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学会小组合作交流。3、吊车一图可参考课本第11页分解图认识,只要简单讲讲就行了,具体的到讲第三课的时候再详讲。2、撬棍的学问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2. 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3.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教学准备:简单

14、机械实验盒 钩码 各种重物 平衡尺 天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二. 新授1、杠杆三要素。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1. 将重物抬起来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学生实验制作,记录。汇报交流。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第二课时小组实验并记录,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吗?小结:规律 阻力X 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3、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实验结果。4、 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的杠杆三点在那?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