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得实惠文物得保护余乾松.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09794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得实惠文物得保护余乾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民得实惠文物得保护余乾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民得实惠文物得保护余乾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得实惠文物得保护余乾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得实惠文物得保护余乾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得实惠 文物得保护 澧县文物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遗址保护近几年来,湖南省澧县文物管理部门在省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地方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澧阳平原遗址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施行在遗址范围内不征地、不要农户迁居,与农户共住共建的原则,使遗址保护区农民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由遗址保护的局外人向局内人转变;使遗址保护区的村容村貌得到大大改观,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使遗址保护区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成就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实现了农民得实惠 文物得保护的双赢局面。以澧县为中心的澧阳平原,在距今约40万到50万年就有人类活

2、动,它有湖南目前最密集、文化序列最清楚的400多处古文化遗址所组成的遗址群落,其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直至石家河时代的各个时代文化特征极为明显,其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全国十分罕见,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头山、八十垱、城头山则是最为典型的代表。这里发掘出了目前国内最早的旷野高台建筑遗迹、最早的土围环壕聚落、最早的水稻田及水利灌溉设施、最早的古城、最早的城壕、最早的白陶等,许多重大考古发现已为世人瞩目。它不仅是我国史前考古最为理想的区域之一,而且当今史前考古的许多热点问题:如考古学文化编年与谱系结构问题、新旧石器过渡问题、史前稻作农业起源问题、聚落演进、古城古国的兴亡与文明起源问题等等,都

3、有可能在这里得到解决。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在国家新农村建设中,新增大批动土项目的实施;农民不断地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经济生产活动的加速,一些修建房屋、开挖鱼塘、种植经济速生林等活动的进行,文物破坏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现日趋严重的态势。这种新农村建设与文化遗址保护的矛盾、经济社会生产活动与文化遗址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湖南省澧县文物管理部门认真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规划先行、社区参与”的原则,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开展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认真搞好文物保护“四有”的基础工作。澧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所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均设置了标志牌,并建立

4、了完整的记录档案;县政府还公布了各级文物单位的具体保护范围,为全县413处文物点全部聘请了文物业余保护员。文物业余保护员除了与所在乡镇政府签订保护协议外,还与县文物保护部门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状,明确了保护员的职责和义务,确保了在文物保护区内的“三不准”(不准取土、不准植树、不准建房)。这样,全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了有标志牌、有档案、有保护员、有文物保护责任状。同时,县政府还对150人次文物保护有功人员及单位,定期进行了表彰。二是结合本地农户的生产、生活实际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搞好各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展示工作,改善遗址区内的村容村貌。前段,地处彭头山、八十垱遗址保护区的村民,在国家有关道路建

5、设的“村村通”政策以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规划时,对道路交通问题反映强烈。澧县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便自筹资金启动彭头山、八十垱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2009年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评审。同时在遗址区内进行展示,接着聘请相关单位拿出具体的保护方案,与遗址所在地的乡政府联系,使遗址道路路面硬化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并且与县水电部门接洽,规划在八十垱遗址区内兴建四座桥梁。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遗址区内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使遗址区内的各种建设项目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站在民生、民本的高度,为群众办实事,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质量。2009年3月,鸡叫城遗址周

6、边发生严重干旱,造成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水困难,200多亩稻田无法耕种,当时农民们准备在遗址范围内掘井取水。澧县文物管理部门面对农民生产、生活与遗址保护这一矛盾积极应对,一方面向村民阐述遗址保护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在保护范围内绝对不动土;另一方面积极为他们想办法,协助村里向县发改委报告立项,在省里落实了维修疏通水渠和抽水机埠资金3万元,解决了遗址范围内干旱缺水的状况,保证了当地农民的正常生产,改善了遗址区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保护了古遗址免遭破坏。四是挖掘遗址的文化内涵,打造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家园。澧阳平原的各个文化遗址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澧县文物管理部门充分利用遗址的这一特点,与

7、遗址区内的农户一道,积极挖掘遗址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各遗址区内管理所的微型博物馆进行展示,一方面利用其精神元素打造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家园。使群众既产生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又懂得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牌坊”是建于清代的文物遗址,早两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澧县文物管理部门便与县人大、乡村有关领导、群众一起,针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在牌楼村积极开展文明创建,以挖掘“余家牌坊”传统道德文化为突破口,结合“八荣八耻”大力开展传统道德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致力打造“文化村”。筹资6万元修建了长1200米的“余家牌坊”文化走廊,沿线树立了20块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宣传牌,将传统的道德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年,常德市委组织部在这里召开了以“节孝礼仪”为主题的流动现场会,湖南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也到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