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095944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语对汉语的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朝汉语、蒙古语、满语都是官方语言。其中满语是国语(称为清语、清书)。清朝皇帝发布的诏书、法令都是满汉对照的。几乎没有单独的满文或者单独的汉语的。若是涉及到蒙古以及西藏新疆的文件都是满、汉、蒙三种文字对照。到了清朝末期才主要用汉语很少用满语了。满语与汉语没有多大关系。二者的差别就如同英语与汉语的差别那么大。无论是从发音,还是从语法、词法关系上,二者都迥然不同。 满语属于阿勒泰语系,满语支。这种语言与赫哲语、鄂伦春语颇为相似。在语法上与蒙古语、突厥语、哈萨克语、匈牙利语.等 同属于一个系统,是典型的复合词结构黏着语。而汉语在全世界属于孤立语,自成一个独立的语系,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与汉

2、语接近。汉语与满语唯一的联系是因满汉两族的长期交往,彼此之间互相借用音译词。比如,北方一些地区汉语方言当中的 萨其马、脖勒盖儿、哈韩族、香饽饽,这些均来自满语。一些现代地名也来自满语,如 佳木斯、长春、吉林、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珲春、依兰.等。满语也借用了很多汉语词,比如:ingtori(樱桃)、lose(楼子)、dangse(档案)、miocan(鸟枪)、taizi(太子)、tanggin(堂)、gangfusi(杠夫)、sefu(师傅).等。 除此外,满语与汉语再没有什么关系。现代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当年清军入关后,定鼎北京,圈占旗地,曾大量逐汉族人出京,内城成为满族人居住

3、区。老北京话其实就是“旗人话”。满族的“旗人”讲汉语,不可避免的受到自己母语的发音特点的影响。满洲人入关前也流行过汉语,被他们带进关内的这个汉语方言来自“辽阳故里”的汉军旗人,本来只是汉语的一个遥远偏僻的小方言,却是日后定于一尊的“普通话”的前身。今天的北京官话与东北官话最为接近,原因无它,辽东汉语方言汉军旗人话满洲旗人话今天的北京话;辽东汉语方言汉军旗人话今天的东北话。近现代“官话”-“国语”-“普通话”推广的雏形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北京话-东北话存在满语词汇,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满语的语音系统与今天汉语北京话的比较,似乎有接近之处。汉藏语言特点的浊音声母清化;音节构成为“辅+元”的开音节,闭

4、音节的塞音韵尾失落;mnl/rng鼻音-边音四个,与满语同;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na、ba、ta、ga这样的吐气音;普通话中有严重的“颚化”现象,z、c、sj、q、x,如“江”由gang(古)giang(京白)jiang(现代);音位后缩,“VCD”的大C:sixi的便是;卷舌音,京腔r尾舌尖颤动。汉语普通话六元音无e的元音系统构成与满语十分相似。轻唇齿音f古所无,盖今天地广东人、江浙人、江西人、福建人、乃至日本人的f都是下唇前突,乃双唇音ph的变形。满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以及满语遗存的体现 2007年06月23日 10:36 来源:中新河北网保定6月23日电 提起满语,许多人以为它已从现实生活中

5、消失了,但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会说满语的人还较多。如今只剩一位会说满语的“活化石”了,他就是凤凰台村86岁的李濯明老先生。 去年,笔者曾采访过这位老人,并为他做了录像资料片。他说他出生那年曾领过大清的一个月俸米,少时在北京学习英语、日语,后一直在家乡教书。他的满语是在原北京市市长赵鹏飞(西陵籍人)的关照下开始系统学习的。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从满文反映的语言系统来看,元音有和谐的规律,既有粘着语的特点,又使用虚词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加大了对满语的研究力度,已有23个国家的学者在研究满语,并设有博士生专修满语课程。满德词典满俄词典

6、满英词典满日词典和一些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在各国出版。日本文部省设立了大型课题“环太平洋濒危语言抢救调查”,每年都有专家到我国进行实地考察,韩国首尔大学也为此设立了5年课题。西陵满语急剧衰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满汉杂居后,满语渐失表述环境,与汉语逐步同化;另一原因是抗战时期,日本人在西陵焚烧满文书籍,推行日语,使满语几近绝迹。现在全国会说满语的不足百人,能从事满语书面语译成汉文的不到50人,而精通书面语的不到20人。清王朝建立后,满语作为当时的“国语”,曾推行全国,它不仅记载、见证了清朝的历史,同时留给了后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目前,全世界有满文档案500多万件(册),我国现存满文档案史料约200多

7、万件(册)。专家测算,15个人每年翻译整理1吨史料,需要100人100年的时间。清王朝作为曾经的统治阶级,大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宗教、民俗、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资料都是用满文记载的。如果满语消失,很多史实再也没有解密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满语是打开满族文化乃至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把“金钥匙”。满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至今存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如:“懒散”(不振作,提不起精神)、“捅娄子”(闯祸)、“埋汰”(不干净)、“央计”(说好话)、“姑爷”(女婿)、“姑娘”(女儿)等等,都来源于满语。满语遗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口语。在汉语中特别是北方土话中至今还保存着许多满语的成

8、分,如:萨其玛(满语sacima汉译:食品糖缠)、(笨笨)拉拉(满语“拉拉lala”汉译:末尾之意)、颠儿了(啦) (满语deyembi汉译:跑了、飞了)、邋遢(满语lata汉译:不干净、不利索)、压步(满语yabumbi汉译:走、散步)、哈拉(满语harseme汉译:油有恶辣味呛鼻状)、温得乎儿(满语wenjehun汉译:温热、发热)、估摸(满语gunimbi汉译:想、虑、思忖)、藏猫猫(满语moo汉译:树,原意是藏在树丛中捉迷藏)、猫儿腻(表示有什么私下交易、藏有不可告人之事)。二是单一满语词汇。如:嬷嬷(满语meme汉译:奶娘、乳母)、劳什子(满语loksimbi汉译:令人讨厌、厌烦)、

9、忽剌巴的(满语hurseme汉译:忽然、凭空)、纳罕(满语nasambi汉译:叹惜)、哈什(满语ha汉译:哈气声)、散荡(满语sartambi汉译:消遣、解忧、悠闲)、乍乍的(满语jakan汉译:刚刚的)。三是满汉合璧的词汇。如:上档子(满语dangse汉译:档案、账簿上,汉语,义为登记)。四是满式汉语。如:消停(从容、安静)、描补描补(弥补)、不服手(不顺手)、放鹰(八旗子弟的娱乐活动)、下处(住所)、挽手(满族人相见时的礼俗)、额手(表示欢迎)、行走(入值办事)、打千(请安)、打点(办理)。语言是人类无形的文明遗产,它比有形的遗产历史更长久、更珍贵。一种语言的消亡是一种积累、传承了数千年,

10、甚至上万年的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流失,是一种无形的“文物”遗失。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特殊价值和作用,积极保护和抢救濒危的满族语言。(李文通)满语编辑满语为满洲人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由于多数网页不能良好地支持竖写排版,而Unicode的满文字体和输入法也刚刚问世,所以现网络上多采用穆麟德(穆林德夫)转写或稍作变动的穆麟德转写进行交流。全国逾千万满族人基本不会说满语,面临消失危机。1源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古老的肃慎人,通过不断地与周边各民族融合,最终在十七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满文的满族写法 (manju)民族满族,

11、满语也随之从女真语演化而来。和北方其他民族语言一样,满语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了蒙古语的影响,两种语言有不少共通词汇,如:bayan(富有)、 mini(我的)、 holo(山谷)等,满文与蒙古文也非常相像。但满语与蒙古语属于不同语支,其区别如同英语与德语的区别,双方无法直接对话。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历史学家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家都认为,使用阿尔泰语系各种语言的人民。早期都源于中国的北方。学者一般认为满通古斯语族共有12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中国有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女真语6种。在清朝的时候,满语亦称“清语”“国语”,在书面语中辅音有25个,其

12、中3个只用于拼写汉语借词。元音有6个,无长短之分,有复元音。书面语具有元音和谐律,但不很严整,有语音同化现象。具有粘着语的特点。基本语序为SOV,即主语在前,宾语居中,谓语在后。虚词较丰富,可灵活表达语法意义。名词有格,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注意:不同于时态)、体、式、形动和副动等形态变化。满语是一种表达形式丰富,形式多彩的语言。1满语源于金代女真语,但满语并不完全是女真语,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成的一种新语言。2历史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借来创制满文。虽然两位顾问有反对满语“寿”,努尔哈赤仍然继续把蒙古文改为无圈点文字,这种新文字通行当时的建州,为后

13、金国的建立及满族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后来达海更增补了十二个字头,并于老满文字旁边加以圈点,使满文更加完善,这种新文字被称为“新满文”,并通行于后金。用满文书写的“满洲”(罗马拼音:manju)一词。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乾隆以前期间满文奏折繁多,远超过单独的汉语奏折。其中顺治朝及以前多单独的满文奏折,康熙雍正两朝满汉合璧类奏折居多,单独满文或单独汉文均很少。2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使用满语的人数达四万余人,其中除满族外,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也使用满语。清朝统治者在保持满贵族优先前提下,很大程度上采取了汉化政策。所

14、有施政文书都以满汉两种文字发布。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汉文化,汉传统经典成为包括皇帝在内的满族人必修课。满族皇帝也纳有汉族嫔妃,并将公主嫁给个别八旗汉人,详见汉满通婚,不过真正解除满汉通婚禁令,是直到1902年清末新政才解除。乾隆在宫中常穿汉服以作娱乐,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满族由(女真南支、蒙古、汉、呼尔哈、索伦部)等诸多民族融合而成。3语音满语本族语有6个元音音位,19个辅音音位。元音分阳、阴、中三性,同性元音互相和谐,辅音也有和谐现象。满文字母在词头、词中、词尾的书写方式不同。4辅音音标表下表列出穆麟德转写和国际音标。唇音齿龈音舌叶音/硬腭音软颚音、小舌音鼻音u

15、/n/u /m/ng /?/塞音及塞擦音送气清音p /p?/t /t?/c /?/k /k?, q?/不送气清音b /p/d /t/j /?/s /k, q/擦音f /f/c /s/? /?/p /x, /颤音y /r/近音w /w/l /l/y /j/其中软腭音和小舌音在本族语中不对立(/k?, k, x/和e、i、u相拼,/q?, q, /和a、o、相拼),但在外来语中可以对立(/k?, k, x/可以和a、o、相拼,穆麟德转写作k, g, h)。另有三个外来语辅音:ts /?/、dz /?/和? /?/。元音前中后i /i/a /u/t /?/ /?/u /o /?/a、o、是阳性元音,e是阴性元音,i和u是中性元音。与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和蒙古语相似,满语中存在元音和谐现象,即词干元音决定词缀元音,词干以a、e、o结尾,则词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