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09426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一. 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 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二. 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1. 标准预防的定义:认定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都需要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 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 基本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

2、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水痘、麻疹和结核)和微粒隔离(又称飞沫隔离:流感、腮腺炎、脑膜炎球菌感染、百日咳、SARS及禽流感)。3. 标准预防所采取隔离措施的主要内容:A.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应认真洗手。B. 接触上述物质及病人黏膜及非完整皮肤时均应戴手套,接触两个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接触同一病人不同 部位之间也需要更换手套,摘除手套后要立即洗手。C.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溃,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接触上述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D. 与普遍预防相同,在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穿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

3、围裙。E. 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F. 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设备应及时正确清洗消毒处理。G. 污染的床单要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附;防止微生物传播,禁止在病房、病区过道清点污物。H. 采取正确运送病人的方法I. 防止尖锐物刺伤:首先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不要直接用手从注射器上取 下、折弯、破坏针头或进行其他操作,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利物品应防入防水耐刺的锐器盒内。J. 容易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给予单独隔离。K. 容器、复苏袋和其他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三. 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BV

4、 HCV HIV)等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 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BV HCV HIV)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 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四.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1. 立即停止医疗活动,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黏膜。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彻底冲洗;禁止进 行伤口局部的挤压。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剂, 如: 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 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上报到院感科,评估

5、伤情,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处理方法。五. 卫生洗手六步骤(内外夹弓大立腕)掌心对掌心相互搓揉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相互搓揉手指交错掌心相互搓揉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拇指在掌中搓揉,交换进行指尖在掌心中搓揉(必要时增加对腕部清洗)六、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1、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 6. 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

6、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6.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2、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b)严格按照附录A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 3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1、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后、接触体液后、接

7、触患者后、接 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七. 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定义: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 、毒性 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 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分类: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一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一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

8、染的物品。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2、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 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3、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4、药物性废物:

9、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 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 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2)(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八、医疗废物收集1我院派出专人收集医疗废物(张丙友)2收集的时间:下午:15:0

10、0-16:003损伤性医疗废物登记时:一定要填“x盒”4感染性废物:一定要填写“x斤”5严禁把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放一起6我院医疗垃圾的最终去向:集中处置(由宿迁柯林公司每星期来收集)7. 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登记要双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 天。8. 医院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盛放、医疗垃圾用黄色塑料袋盛放。盛装医疗废 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 时应当使用有效封口方式。9. 包装袋应具备防渗漏、防破裂、防穿孔包装袋上应印有医疗废物专用警示标识。九、常用

11、84 液浓度的配制我院处置间浸泡桶用40g/L的84消毒液配制1:20=2000mg/L=500ml(84 液)+至 10000ml1:40=1000mg/L=250ml(84 液)+至 10000ml1:80=500mg/L=125ml(84 液)+至 10000ml十.消毒、灭菌、消毒剂、灭菌剂1.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 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制剂。分为高效、中效、低效4. 灭菌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甲醛、戊二醛、

12、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都属于高效消毒剂 碘类、酚类、醇类属于中效消毒剂季胺盐类(新洁儿灭) 胍类(洗必泰)属于低效消毒剂 化学消毒法的注意事项(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的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时间及方法(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4)浸泡前将消毒物品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5)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消毒后的物品,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十一、我院重点科室有:口腔科、胃镜室、血透室、产房、手术室、供应室、紫外线灯新灯管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的30w灯管不得低于70uw/c

13、m2,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多重耐药菌的隔离十二.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多重耐药菌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专人诊疗护理限制,减少人员出入手部卫生六步洗手法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鼻护 匚防、3XHH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 防护镜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 护镜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 护镜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应穿一次性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专用,用后应

14、清洗与灭菌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 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 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 用后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 入利器盒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 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 利器盒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 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内容见科室医院感染管 理

15、制度档案盒十三医院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一、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 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 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 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和预防。(一)患者的隔离(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 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