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赢得幸福人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090512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赢得幸福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赢得幸福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赢得幸福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赢得幸福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赢得幸福人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赢得幸福人生裴锋 甘肃省山丹县第三中学 734100关键词:减负 创新 学会生活中文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他们的身体被透支,需要放松。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正文:伴随着教育部拟定实施的中小学减负步法,学校利用假期收费补课、教师办补习班或在校外补习班任教等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新学期开学后不久,每到双休日,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特长班以及艺术培训班又挤满了补课的中小学生。补课让学生叫苦连天,可是“幕后”的推手却

2、主要是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起跑线”上开始,就要跑在前面,追求在学业,事业乃至人生幸福方面,都要一路领先。在家长看来,学生上课是为了分数,分数为了名次,名次为了升学,升学为了成功。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让孩子向那个方向跑,目标是哪里.所以,一到了双休日,他们就急火火地送孩子去补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还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关,比如一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能力还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依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有的教师没有精心地设计作业练习,还停留在“苦干”层面,每天总要给孩子布置大堆的作业;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能力差,学习方式

3、、方法有问题,学习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都是造成如今即使“学校减负,家长也要增压”的原因。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他们的身体被透支,需要放松,需要调整。只有这样做了,他们学习才会有效率。所以,对孩子的培养,不能仅仅只看重成绩和名次。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具体地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但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够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

4、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要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声、形、色、光、画等独特效果,鲜明而直观地再现各种场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其次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成功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师才能引起学生的好感,各项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

5、到成功的喜悦,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次,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欣赏和鼓励也能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动力。一次适当的表扬,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名列班级前茅。正所谓一次表扬就是给了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当然在质疑过程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与敢于提出问题密切相关。他又说,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6、 也是创造的起点。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研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想像的空间,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对于有新意的错误,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可批评,并引导其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创新的成就感。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引导得当,随着学生的成长,其知

7、识面越广,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同时,教师也要更新教育观念,摈弃应试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改革教法、教材和考试方法,提高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三、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也就是为人处世的能力,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但中国的教育传统和现状是,家长、教师对孩子智商的重视远远超出情

8、商。家长教育孩子,应该关注孩子管理自己和料理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人自我生存的能力;还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再就是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大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成长和进步乃至未来的幸福;以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他人的能力;别忘了自我批评的能力,也就是能自觉、主动、及时地纠正自己错误或过错的能力,一个人哪有不犯错误的时候,犯了错误要改正。还有多多锻炼一下自己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团体游戏来提升。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社会中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良性竞争意识也十分必要。 四、全社会要为少年儿童的校外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学校和社会要大力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让中小学生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参加一些有组织、有安全保障、益智益体的训练或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绿色环保”系列实践活动,阅读学校推荐的经典名著等积极健康的书籍,和其他社会公益劳动,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热爱劳动的品行,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三中学作者:裴锋 (1963-), 男 ,甘肃省山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通讯地址:甘肃省山丹县第三中学邮编:734100联系电话:13993606710邮箱:A11月发表在学周刊山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