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09021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自由,毋宁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关于作者帕特里克亨利, 美国革命时期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在美国革命文献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时,北美殖民地正面临历史性抉择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甘受奴役。亨利以敏锐的政治家眼光,饱满的爱国激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此,“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为自由独立而战,这篇演说也成为世界演说名篇。关于演讲辞演讲辞:演讲辞是在某一特定场合(群众集会或某一会议)发表讲话的文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听众和演讲目的,确定演讲的

2、题目与中心,确定演讲选用的材料,确定文章的详略。第二,要有鼓动性。要针对问题,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一个最能说服听众的逻辑顺序,包含真挚的激情,运用生动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打动听众,鼓动听众的目的。第三,要有可说性、可听性。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口语化。多短句,多用积极修辞手法,达到生动、吸引人的目的。另外,演讲辞在结构和写法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在文章的开头,或开门见山,直陈己见,或故意发问,引人思考,或巧作婉言,从旁切入。主体部分,要围绕中心展开,使听众能抓住要领,展开时或逐层深入,或分成几个方面一一阐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在每一层次或每一方面的开头处,往往先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

3、要点,段尾再加以重申,并且段落与层次之间要注意过渡与衔接。结尾部分,要么概括演讲的中心,使之强化,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么发出号召,指明方向;要么留下问题,发人深思。【阅读指导】北美洲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中的

4、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与之相反,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这次演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为了使议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争取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亨利在演讲时十分注意策略,采用了后发制人、逐层推进的方法。演讲一开始,他先对其他发言人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表示了钦敬。接着话锋一转,说明自己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并非不敬和冒犯,而是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时,不能缄口沉默,很自然地转到坚持斗

5、争、反对妥协的观点上来。亨利对议会中主张和解的保守派的心理了解得十分清楚,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沉湎于希望的幻觉”、“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心理倾向,批评他们对“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然后,以“我只有一盏指路明灯,那就是经验之灯”领起,详尽陈述求和的历史事实与大兵压境的严峻现实,逐层批驳和解妥协的思想,用连续的问句启发人们从对经验的回顾中判断未来,呼吁人们“再也不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希望之中了”,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反复强调“必须战斗”,“我们的惟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接下来针对“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敌“抗衡”的畏惧心理,分三层展开说理。先说力量并非指日可待

6、,等待的结果是束手就擒;次说利用自然条件,发动民众为正义而战,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我们;最后说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别无选择!随着演讲的逐步展开,亨利的语调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激烈,感情越来越高昂,直到最后,以“不自由,毋宁死”的警句表达了誓为自由而战的坚定决心,将整篇演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他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他谙熟口语表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排比、呼告、设问、反问,以及感叹、长短句交错等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例如,最后一段就连用了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演讲的鼓动性和说服力。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

7、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相关资料】演讲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性。要明确会议主题,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了解听众,因人设事,有所侧重。2、雄辩性。要观点明确,旗帜鲜明,拥护反对,毫不含糊;要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包括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等,用材料阐明观点;但材料不能太长,也不宜作严密推理;切忌空泛说教。3、间明性,要思路清楚,分几部分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主线,不转换话题。4、生动性。开场白要抓人心,重点部

8、分要调动语音因素来突出,结束语要耐人寻味;应多用短句,多用对偶,排比、反问、呼告;要善于打比方,深入浅出地说理。一般演讲都是有讲稿的。讲稿可用提纲式,也可用文章式,应根据自己对演讲内容的熟悉程度而定。演讲还应该掌握一些控场技巧。1、掌握听众心理。要分析听众思路,求同存异,或辩异求趋同,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障碍和干扰。2、恰当表达感情。要考虑好感情基调,不同段落的语速、语调、不同句子的重音,节奏等;要设计出身体的表情、姿态、动作;要注意感情投入,增强抒情成份。3、提高应变能力。要始终处在与听众平等的地位上,注意观众的情绪,必要时调整演讲内容,改变音量语速,插入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拉扰与听众的距

9、离。4、注意服饰仪态。穿着庄重、整洁,装扮自然、大方。北美独立战争简介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北美洲成为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争夺殖民的地区。在北美洲,法国人建立了新法兰西(包括圣劳伦斯河流域下游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处);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广大地区)。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到达殖民地的大多数是西欧贫苦的劳动人民,也有贵族、地主、资产阶级,以英国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战祸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和非自愿的“契约奴”以及乞丐、罪犯;还有从非洲被贩运来美的黑人。1607年,

10、英国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詹姆士城。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船来到北美,建立了普利茅茨殖民地。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政策。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在七年战争前,英国虽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的航海法、贸易法、工业法,限制北美殖民地经济的独立发展,但当时英、法矛盾甚于英国和殖民地的矛盾,英国还要利用北美殖民地的人力、物力来抵抗法国,因而执行不力。北部殖民地商人通过与西、法所属西印度群岛进行走私贸易,获利甚巨,促进了北部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七年战争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

11、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禁止殖民地人民开发;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殖民地人民的经济活动。18世纪60年代,英国颁布糖税法、印花税法、唐森德税法等法令,严重地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18世纪70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0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17721

12、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殖民地人民的抗英斗争。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同时向英王呈递请愿书。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来克星顿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次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北美独立战争开始时,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独立战争基本胜利结束。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北美独立

13、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它是由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独立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如大陆军的总司令G.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人T.杰弗逊、外交家B.富兰克林、文化战士T.潘恩。在战争过程中,大陆会议制定了邦联条例,17811787年,13个州组成了邦联国会,宣布成立美利坚共和国,它是一个松散的州际联盟。1786年,爆发谢司起义,使资产阶级和奴隶主震惊。他们决心强化中央政权,保护有产者的经济利益。1787年,在费城秘密地召开制宪会议。在会议期间,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经过争论,同意每州均选出两名参议员;在蓄奴制问题上,北部资产阶级对南部种植园奴

14、隶主也作出了重大妥协,默认奴隶制存在,在征税及分配众议员席位方面,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计算,最后制定了宪法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8年6月,由9个州批准生效。根据宪法,美国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联邦制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对宪法不附载任何权利法案感到不满,掀起抗议运动,由此增加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于1791年12月,经11个州批准生效。其中,以权利法案著称。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4月,华盛顿就任美国首届总统。1792年连任。17891791年间组织了联邦党,主张中央集权,外交上亲英,控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国务卿T.杰弗逊派主张维护国内人民民主权利,同情法国

15、革命,组织了民主共和党。1793年,华盛顿在欧洲列强联合干涉法国革命时,采取中立政策。1794年11月,联邦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损害美国主权的杰伊条约。亲英和亲法成为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内政方面,联邦政府制定关税条例,建立银行,稳定经济,但实行不利于贫苦人民的偿还国债、州债的办法,并征收国产税。当西宾夕法尼亚农民因抗缴国产酒税而举行起义时,汉密尔顿亲自率领部队前往镇压。1798年,联邦党人J.亚当斯政府颁布了4项摧残人民民主权利的法令,其中客籍法是为驱逐来自法国和爱尔兰的侨民而制定的,镇压煽动叛乱法规定对总统或国会以言论、文字“意图中伤”或“加以轻蔑诋毁”的人予以惩处。这些措施

16、激起人民群众的愤慨。联邦党由此声誉衰落。1801年,由民主共和党T.杰弗逊任总统。杰弗逊政府废除了上述4项法令,削减开支,减轻税收,取消了酒税,鼓励农产品出口。1803年,从法国手中购买了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英国一直不甘心丧失北美殖民地。英舰在公海上继续拦截美国船只,强制征用美国海员。为维护航海自由,18121814年美国第二次发动了对英战争。除海战外,优势在英军方面。1814年8月,英军曾攻占华盛顿首府,焚烧总统府及国会。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时的根特签订和约。这次战争使美国得以摆脱英国在政治上的控制、经济上的渗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能力训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