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第八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088227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游戏第八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心理游戏第八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心理游戏第八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心理游戏第八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心理游戏第八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游戏第八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游戏第八章.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八 心灵成长篇单元八 心灵成长篇 生命的成长时间有限,心灵的成长空间和深度无限。成长是一个过程,每一个人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在学着逐渐去认知、洞察、感受、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心灵的困惑和彷徨,少不了无助和迷茫,当我们在强调要珍惜生命的时候,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应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既要引导他们具有健康的、坚强的心理品质,也要防止他们稚嫩的心灵因为“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地健康成长。通过前面多个篇章的游戏活动,相信学生对自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许多心理品质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本篇章设计的这些心灵游戏,旨在从深层

2、次上让学生对自信、感恩、自我挑战、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等内容进行反思和感悟。游戏“走出舒服圈”让学生意识到克服每个人身上所存有的惰性,敢于走出自己的“舒服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收获糖弹”让人感受到被人赞美的内心喜悦;“看我走过来”体现了每个人独特的风采和魅力,让人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规则的意义”使人体验到了“生命与规则发生冲突时心灵的两难选择”;“寻宝记”让人重新感受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一致和集体智慧的力量;“心灵电报”使人感受心灵之间的交流;“感谢父母”、“命运之牌”则激发人的感恩情怀。“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心灵的健康成长”是本书众多团体心理游戏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衷心希望这些游戏活动能提高学生

3、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也希望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更希望他们也能为别人的心灵播洒阳光。 第1章 舒服圈一、 活动目的1. 体验改变习惯的困难及改变习惯的普遍反应。 2. 让学生意识到要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可能的。 二、 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5分钟三、 活动道具无。四、 活动场地以室内为适。五、 活动程序 1所有学生面向中心围成一圈;2主持人邀请学生自然地十指交叉相扣约5秒;3主持人再邀请各学生以相反的位置十指交叉相约扣5秒,感受和之前动作不同的地方;4恢复垂手状态,主持人再邀请各学生随自己的习惯自然地绕手;5主持人再邀请各学生以相反方向绕手,感受和之前

4、动作不同地方;6恢复垂手状态,向学生提问:“第二次的十指相扣和绕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改变习惯可能吗?什么因素可协助改变?”7引发学生讨论如何改变不良习惯。 提问与讨论:在生活学习中,有哪些情况要求我们打破自身的舒服圈?我们的舒服圈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拓展我们的舒服圈?做完游戏后,人们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六、 注意事项由于舒服圈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主持人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一定要借助于一个具体的载体而不能空讨论。最好结合跟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事件,让学生有一种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下面提供的是游戏延伸训练:如果自己怕羞或不擅长人际交往,可以尝试多和陌生人打招呼和聊天,如假装问到某个

5、地方怎么走,你会发现与陌生人交往并不是一件难事;放学回家时换一条路走,或换乘另外一辆公交车,虽然可能会费一些时间,但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说不定会发现更近的路线。过去你只读小说、只听流行歌曲、只欣赏水彩画,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你也读哲学、听古典音乐、欣赏雕塑,从个人兴趣这样的小地方先着手,挑战自己过去不接触的东西,让生活多一点弹性。试着用左手写字、拿筷子、打球、取东西等,笨拙一点也不要紧,因为训练左手可以开发人的右脑。 尝试一些从前不敢尝试的“新”事物或“新”活动(这个“新”是相对自己而言的,尽管别人可能已经觉得不再时髦):如平时不敢吃辣,今日不妨尝点辣的,说不定你开始喜欢那种很爽很刺激

6、的感觉;穿一些色彩、风格和你平时衣着不同的衣服,说不定它会给你带来一种新的感觉和情绪。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当主持人让学生变换两手交叉的姿势时,许多学生都说感觉不习惯,感觉也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持人向学生介绍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舒服圈”,意思是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界限里,其中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在界线内的我们感到很舒服;反之,当我们走出界线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界限内。如果我们不刻意扩大自己的舒服圈,个人的发展及进步就很慢,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过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主持人让学生自己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勇气改掉不良的

7、习惯,有没有经常接受新鲜的思想、学习新的事物,有没有敢于挑战自我,敢于走出自己的“舒服圈”。在分享交流的时候,学生们积极发言,对自己进行了理性的剖析:我的一个“舒服圈”就是喜欢睡懒觉,所以经常有迟到情况发生,已经被老师批评好多次了,我以后争取克服自己的惰性,学会早起一点,不再被“舒服圈”所束缚;我的课外阅读很多都是小说和散文,可能是我太喜欢小说和散文了吧。这或许就是主持人所讲的那个“舒服圈”。今天的讨论让我意识到我的阅读面太狭窄了,我也要打破这个“舒服圈”,以后看书的范围广泛一些,这个周末,我打算看一本哲学书;以后,我也要读读诗歌、人物传记、科普等方面的课外书;我总是喜欢把一些事情拖到第二天做

8、,可以说拖拉就是我的一个“舒服圈”,也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很多时候是自己缺乏立即行动的精神导致了拖拉,我要做的就是要立即行动,别再找借口拖拉;人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被自己的“舒服圈”框住了,无法突破。所以一个人成长的快慢,关键是看一个人是否愿意冒一些风险,尝试去做自己没做过或不拿手的事,从自己的“舒服圈”中走出来,进而从这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成长进步。尤其是在今天变化快速、竞争激励的社会里,不尝试的危害比尝试的风险大许多。如果你也想让自己拥有多彩多次的人生,请走出自己的“舒服圈”,不要做一位拒绝冒险和成长的人。2、活动案例在活动分享的时候,主持人让学生反思自己有哪些不利于自己成长的“舒服圈”,同学们

9、都认证思考,积极发言。陈东,一个很内向的男生,小声分享着他对“舒服圈”的认识与感受:“我喜欢跟我的两个号朋友呆在一起,不喜欢跟其他的同学交往,感觉这样很好的,现在发现,我是躲在一个很小的人际“舒服圈”里。要认识更多的朋友,必须要走出我这个小舒服圈,今后我愿意和更多的同学做朋友,希望你们能接纳我。”他的话引来同学们的一阵掌声。可能是由于父母保护得太好的缘故,陈东性格非常胆小,他只喜欢跟要好的两个同学交往,害怕跟其他人交往,跟人说话很容易怕羞,自己感觉很孤独,可又非常想希望自己有很多好朋友。在这个活动中,主持人帮他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他喜欢躲在自己的“舒服圈”里而不愿意去跟新的人进行交流。要想摆脱目

10、前的困境,他必须要打破原来的人际交往的“小舒服圈”,不断扩大这个“舒服圈”。特别是扩大自己与不同人交往的能力与感觉,这是他扩大“舒服圈”很重要的一点。老师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第一阶段3天,每天到超市买一点小东西,练习和收银员讲话。第二阶段3天,每天在放学后,在学校旁边问陌生人,到自己家所住的小区怎么走,练习和陌生人讲话。第三阶段10天,每天至少了解班级的一位同学,了解其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信息。第四阶段10天,每天到其他班级认识一位同学,了解其生日、爱好特长、性格脾气、理想志向等信息。通过接近一个月的训练,陈东基本上克服了害羞的弱点,能很自然地和同学交往,交往的范围有了很大的改变。看来,只要自

11、己愿意挑战自我,敢于走出原来的“舒服圈”,就一定能不断进步成长。3、学生感言 听说过一个温水中的青蛙的故事,说是当青蛙不小心掉进滚烫的水里面时,它会奋力一跳,死里逃生;而当青蛙掉进一只温水的锅里时,青蛙感觉很舒服而就不愿意跳走,当水温越来越高时,此时青蛙虽然发现了危险,但已经没有力气逃生,最后就只好命归黄泉了。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惰性,都有自己的“舒服圈”。在“舒服圈”里呆久了,人就缺少了进取心,就会变得停滞不前。这个游戏让我深深体会到:人要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不断改变自己,千万不要做温水中的青蛙。“舒服圈”让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和惰性。我喜欢睡懒觉。睡懒觉可能就是我感觉比较舒服的一个地方。我太

12、拘泥于自己的“舒服圈”而没有勇气改变自己,最后只能导致我现在变得越来越懒,我想这是不利于我的成长的。我现在要马上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不好的“舒服圈”。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我相信自己能行。第2章 糖弹一、 活动目的1. 通过给予赞美发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2. 通过接受赞美发现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 3.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掌握人际和谐的法宝。 二、 活动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三、 活动道具漂亮的彩纸、笔。四、 活动场地以室内为宜。五、 活动程序1活动分组,每组58人,每个学生根据需要领取做“糖弹”的漂亮纸,在5分钟时间内,对班内同学尽可能多的赞美,把赞美话写在纸上,做成“糖弹”;25分钟后大家把“

13、糖弹”抛给想要赞美的人,直到把手中的“糖弹”全部送完后,才能打开自己收到的“糖弹”;3小组交流自己收到的“糖弹”,并把它读出来。安排小组讨论:(1)收到“糖弹”时与人目光接触时的感觉是什么?(2)收到的“糖弹”是甜的还是有伤害的?(3)当你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感受如何?(4)你是否还有赞美想送出去?4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做全班分享。六、注意事项1因为可能每个人收到的“糖弹”不一样多,主持人要关注收到较少的或根本没有收到的学生,所以主持人应事先准备几个“糖弹”备用。2在制造“糖弹”时,主持人可以暗示同学们,赞美可以是浅表的,也可以是深层的,最好是独特的。可以赞美熟悉的人、尊敬的人,也可以是初识

14、的、需要鼓励的人等。3发射“糖弹”时一定要有目光的交流和真诚的回应。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游戏把给人的赞美比做“糖弹”,是大家乐意接受的礼物。但如何赞美是人际关系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巧。不合适的“赞美”可能就是嘲讽、吹捧,它不仅不“甜美”,还会伤人。另外,当别人给你送来“糖弹”时,你的态度同样会使送“糖弹”人感到欣慰或委屈。所以要学会以真诚的态度来接受别人的赞美,要学会微笑着接受,并由衷地感谢。每个人打开自己收到的“糖弹”并把它读出来时,整个团队的情绪不断高涨,并形成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气氛。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赞美就是将这种肯定由衷地表达出来。一定要抓好合适的时机,找准对方的闪光点,

15、夸奖那些你认为是优点的,或者你帮他发掘的优点。获得真诚的赞美,可以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有助于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促进自身的学习与工作。2.活动案例经过5分钟的准备,小明准备了5发“糖弹”,但他迟迟没有发射出去。看着同学们快乐地交换着“糖弹”,他像是在等待。等待什么呢?是等待收获“糖弹”?还是等待发射“糖弹”?“为何不行动啊?”主持人轻声地问。“我还没想好呢。”小明不好意思地说。他在想什么?这个发射“糖弹”的游戏应该是很轻松的,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快速地把自己的“糖弹”发出去,并在发射的过程中收获“糖弹”。像小明这样感到窘迫的情况不是很多,但主持人是必须要关注的。后经了解,小明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与同学交往不多,所以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在交换“糖弹”时,他就担心收不到同学们的“糖弹”。手中的“糖弹”是写给一位他暗恋的女生,但又不敢送给她。这种收不到又送不出的情形使他紧张焦虑甚至痛苦。主持人假如能够理解这些细节,就可以在当时帮助他,让他学习交往的方法并感受赞美的魅力。 学生感言一颗“糖弹”,一份肯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