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08798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证口试资料豫园风景区.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豫园导游指南:大假山景区-万花楼景区-点春堂景区-会景楼景区-玉玲珑景区-内园景区站在门口讲解(顺时针方向):东面:书画楼(南、上海画派的发祥地。现为小卖部)、得月楼(北、楼为二层,西近荷花池,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现为高级贵宾厅,不对外开放)。均为歇山式,中间小建筑攒尖顶式。南面-园外之园:湖心亭(乾隆时在豫园“凫佚亭”旧址上建成,咸丰时改为“也是轩”、最古老的建筑-茶室)、绿波廊(全国十佳饭店、国家特级饭店)西面:湖滨美食楼(上海人家小吃)、南翔馒头(小笼包子)店北面:湖石狮来自河南路桥天妃宫-第一对、来自黄山重达一吨的盘陀黄褐石块(正门内),上面镌刻*(为庆祝豫园建园440周年)

2、所书“海上名园”四字。豫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A旅游区。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园林题额“豫园”两字,此是明代王樨(音稚)登题。豫,“平安、康泰”之意,取名“豫园”,有“愉悦老亲”的意思。豫园按主体建筑可分为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处景区。大假山景区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楼、大假山、游廊、萃秀堂等景观。豫园正门背面题额是“椿寿”两字,典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长寿,后“椿”作为父亲代称。“椿寿”照应“豫园”。“三穗堂”原名“乐寿堂”(取自孔子的论语雍也:“智者乐,仁者寿”之意,点明豫园园名寓意)。清乾

3、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乐寿堂”旧址建“三穗堂”。清代,这里是官府举行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文人绅士聚会之所。晚清“三穗堂”成为豆米业定标较斛之所,时称“较斛厅”。后恢复“三穗堂”名。堂高9米,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建筑,屋顶塑像左为拿着长矛的张飞,右为手持大刀的严颜。是豫园最高敞的厅堂。内有回廊分隔,里间主任议事、会客、宴请,外廊仆人上茶、送巾、上菜。厅堂正门的8扇槅(音阁)扇裙板上雕刻着稻麦、玉米、高粱、瓜果等图案。堂外回廊四周,有8幅精美的泥塑漏窗(漏景),其中东北角的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四边为回文(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

4、,也叫回环。)“福禄寿喜”四字,寄寓对长辈的祝颂,呼应豫园园名。堂内中堂张挂着潘允端撰文(潘伯鹰书写)的豫园记,梁上高悬“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贴金匾额。“三穗堂”匾之“三穗”,典出后汉书蔡茂传中“梁上三穗”的故事。蔡茂生逢西汉和东汉交替之际。他未发迹时,一天梦见自己坐在大殿的梁上,看到一禾有三穗,便伸手去拿,拿到了中间的穗,梦就醒了。第二天,郭贺给他解梦:大殿是朝廷的象征,“梁”是栋梁之材意。古代官员以粮食为单位计俸禄,“禾”即寓意俸禄,取得“中穗”隐指“中台”之位。不久,蔡茂果然就任中台官职。因其为官清廉,公开反对王莽篡汉,被后人尊为楷模。该典故表达了“朝为田舍朗,暮登天

5、子堂”的祈盼。“一禾三穗”又有祈求丰收的寓意。“灵台经始”匾,典出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有两解:一是“灵台”为周文王所筑高台,用来祭天,观天象;二是据孟子:“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盖用以游观。”表示主人建造豫园,乃是上承古圣之举。“城市山林”匾(清道光六年(1826年)兵部侍郎翰林院编修陶澍所书),表示园主建园追求“身居闹市(不出城廓)而有山林野趣”。三穗堂中堂背面有豫园全景图。出三穗堂,即是一座两层楼厅,隔荷花池与大假山相望-对景。下层是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仰山堂以“仰山”名,“仰山”有两层语意:一是堂上所

6、挂清人所书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句,点出此处为观赏大假山的佳处,这里“仰山”是“仰望”的意思;另一层则是此堂昔日曾供奉孔子神位,诗经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虽不能止,然心向往之”,用来表达对孔子和孔子学说的推崇,此处“仰山”是“仰慕”的意思。卷雨楼的“卷雨”,一般认为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诗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站在仰山堂外,看卷雨楼屋顶,细数翘角竟有28(每个角下仰山堂3上卷雨楼4共7)个。大假山为豫园镇园之作。大假山高14米,宽60米,深40米,由2000吨浙江武康黄石叠成,是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传世作品。(已故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

7、评价大假山有三绝:石壁、飞梁、平桥。大假山象征“寿比南山”,荷花池象征“福如东海”。既是一幅“城市山林图”,又是一幅“福山寿海图”,此即“芥子纳须弥-第一处”的最佳意境。大假山山顶有望江亭-第一制高点(明清时期,站此可以观看黄浦江),山麓有挹秀亭(喻登此处可挹豫园之秀),山后有萃秀堂(豫园景色最幽雅的地方),堂前有一对矾石幼狮-第三对。堂右(西侧)一龙卧于山后,闲适假寐,蓄势待机(发),此曰卧龙-第一条即伏龙墙,隐喻蛟龙雄才大略,暂潜深壑,他日穿云而出,便是万花楼东“穿云龙”墙了。游廊(仰山堂东侧)-第一条是进入大假山和万花楼景区的通道。游廊口西侧墙上有“武举夺魁”砖雕和“梅妻鹤子”泥塑。古时

8、科举考试,如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中了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图中武将盘马弯弓,英姿勃发,志在必得。“梅妻鹤子”典出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仕,终生不娶,赏梅养鹤,留下梅妻鹤子佳话。砖雕意在激励人们博取功名,积极“入世”;而泥塑似又推崇淡泊名利,消极“出世”。游廊口有一对铁狮-第二对,左雄右雌,铸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原来放在河南安阳县衙前,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掠走,流落东赢,日本投降后回归故土,修园时移植于此。廊中上方有“渐入佳境”匾,典出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遮,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廊中还有一太湖石,高约2米许,状似

9、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廊后西侧有一洞门,上有明代祝枝山(明史卷286:“徐祯卿与一说是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所书“溪山清赏”门额,由此可登大假山。但为了保护大假山,洞门被隔,故只能在仰山堂或游廊“观山”,而不能“游山”了。洞门右侧墙上有神仙图砖雕-观音菩萨、达摩祖师、福星、禄星、寿星及其前面7岁的项蠹、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一说为其中离斗柄最远的一颗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被古人称为主管文运之神。魁星被形象化为一赤发蓝面鬼,立于鳌头之上,翘足,捧斗,执笔的模样。唐宋时,皇宫正殿雕龙和鳌于台阶正中石版上。考中进士者站在阶下迎榜,而

10、头名状元则站在鳌头上,所以称为“独占鳌头”。),表露主人尊儒崇道信佛。由游廊尽头石刻“峰回路转”(清嘉庆年间过庭闻所书)折而向右,步入万花楼景区。万花楼景区主要有鱼乐榭、亦舫、两宜轩、复廊、万花楼等景观。向右有一榭突出溪流之上,凭栏观鱼,自然领会小榭取名“鱼乐”寓意。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取名“鱼乐”蕴含着园主人对庄子的仰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中国园林追求理趣,贵在含蓄,常在有限的空间采取分隔方法,以产生空间无限的艺术境界。分隔有虚实两法。在鱼乐榭可以欣赏到一处生动的虚隔产生无限遥想的景

11、观。榭前小溪,长仅数丈,一饰有漏窗和半圆洞门的粉墙,不落水面,横临溪上,小溪从拱型墙下淌去,让人产生“小溪不知流向何处”的遐想。此即“芥子纳须弥-第二处”的最佳意境。鱼乐榭南边有300多年的紫藤。复廊-第二条,中间用墙分隔(北窄南宽),墙上饰以洞窗(框景),两边皆可行走,左顾右盼,宛见图画小品。复廊西端有方亭,亭中有匾,所题“会心不远”,典出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记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晋简文帝游华林园,对侍游的大臣讲:“会心处不必在远。”“会心”就是领会事物要旨的意思。复廊东有小轩“两宜轩”(观山观水两相宜)

12、。复廊北有状如船舫建筑,名“亦舫”-第一个船形建筑。东出复廊,便见万花楼。楼二层,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明代此处称花神阁。清末楼内供奉城隍神小像,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取名“神尺堂”,建国后改称“万花楼”。神尺堂记说:“取咫尺神明之意,以勉事神之勿怠,戒议事之或欺也”。要人“以礼仪事神明”,勉励人们多做善事,修道成神,故在回廊围栏雕饰“暗八仙”。“暗八仙”即八仙手中所持的八种法器: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韩湘子的宝笛、曹国舅的檀板、何仙姑的荷花、张果老的鱼鼓、蓝采和的花篮。楼下四角还有四幅梅、兰、竹、菊图案漏窗,映衬楼名。万花楼前庭院有古树两株,一是400多年的银

13、杏树,一是100多年的广玉兰。庭院小溪对岸粉墙下,花石点缀其间,山石间有兰草、迎春、黄杨、杜鹊、翠竹以及一年四季的应时盆景,点出“万花深处”的寓意。万花楼景区的特色是藻饰精致,曲栏迂回,布局巧妙,给人以感悟想象的空间。从万花楼向东,过“穿云龙-第二条”墙(在“穿云龙”头的口下,塑有一只三足金蟾,龙吸金蟾吐的精气,金蟾则饮龙的唾液,龙蟾互利共生),进入点春堂景区。点春堂景区主要有点春堂、打唱台、古井亭、快楼、和煦堂、静宜轩、听鹂亭等景观。点春堂建于清道光初年,为七开间大厅。门前一对矾石幼狮-第四对。堂名取自苏轼词戚氏:“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为苏淞太兵备道沈秉成所书。堂内门窗槅窗上雕刻

14、有戏曲人物,照应门前小戏台。小刀会起义时,义军城北指挥部设帐于此。中堂张挂晚清画家任伯年的观剑图图画古代常以“观剑”抒发英雄抱负。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胆量”,指小刀会义士们的胆气和肚量。“空廓”,无限广大的意思。“心源”,人心的本源、本质。“粹精”,形容人的品质完美无缺。对联讴歌了小刀会(小刀会义军首领陈阿林和刘丽川。小刀会是明末清初的秘密反清组织,称“金钱会”,小刀会货币称“日月钱”。)的义举。堂内有三个展柜,分别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兵器、自铸的钱币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点春堂对面是一座条石结构的清代小戏台,名“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戏台依山临水,半跨池上。戏台的四面

15、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打唱台正中壁上平置郭沫若1961年游览豫园时写下的诗篇。点春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飞飞跃跃”匾,意思是“鸢飞鱼跃”;北有藏宝楼;西北有古井亭;东北有学圃;东南有湖石假山,上有双层楼阁,下层称延爽阁。上层名快楼-第二制高点登楼眺望豫园全景,心胸为之一快。快楼向南,有静宜轩和听鹂亭。和煦堂与北面的打唱台、点春堂、藏宝楼在一条线上依次排开,与错落布局的园林规则是一特例。和煦,即阳光温和的意思,此指春天的阳光。这样,和煦堂和点春堂正好和谐相融,点出这一景区“春”的主题。和煦堂内的一堂家具不同凡响,全是南方的榕树根制作,虽由人作,宛若天成。会景楼景区主要有会景楼

16、、九狮轩、流觞亭、浣云假山和积玉水廊等景观。步出和煦堂西面的双龙戏珠门-第三、四条龙,门口一对金刚石狮-第五对,便见一片水景,顿觉豁然开朗,此是会景楼景区。景区的主建筑是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的会景楼(下称敦厚堂,上称会景楼)位居豫园的中央,登楼一望,全园景色会于眼底。楼三面环水,周围栽着香樟、石榴、紫薇-230年、红枫、罗汉松等树木,环境宜人。会景楼西北是九狮轩,为1959年修缮豫园时所建,九狮即“救世”之谐音。特色为进深较小,卷棚顶,厅前较宽,半临池上,前置有台,登台近水。在此观花赏鱼,心旷神怡。轩西杉树挺拔,茂林青翠,饶有野趣。池南有亭,名“流觞亭”。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大书法家王羲之和41位诗人墨客共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