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08301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恩格斯: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原文.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写于1886年) 1888年单行本序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的序言中说,1845年我们两人在布鲁塞尔着手“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主要由马克思制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两厚册八开本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利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於情况改变,不能付印

2、。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从那时起已经过了四十多年,马克思也已逝世,而我们两人谁也没有过 会回到这个题目上来。关於我们和黑格尔的关系,我们曾经在一些地方作了说明,但是无论哪个地方都不是全面系统的。至於费尔巴哈,虽然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 这期间,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有某种 活。甚至在德国,各大学里借哲学名义来施舍的折衷主义残羹剩汁,看来已叫人吃厌了。 在这种

3、情况下,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脱 ,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同样,我也感到我们还要还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的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後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所以,当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时,我也就欣然同意了。我的这篇文章发表在该杂志1886年第4期和第5期,现在经过修订以单行本出版。 在这篇稿子送去付印以前,我又把18451846年的旧稿找出来看了一遍。其中关於费尔巴哈的一章没有写完。已写好的部分是闸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这种阐述 是表明当时我们在经济史方面的知识还多麽

4、不够。旧稿中缺少对费尔巴哈学说本身的批判;所以,旧稿对现在这一目的是不适用的。可是我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找到了十一条关於费尔巴哈的提纲,现在作为本书附录刊印出来。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後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88年2月21日於伦敦一、我们面前的这部着作1使我们返回到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就时间来说 我们不过一代之久,但是它对德国现在的一代人却如此陌生,似乎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然而这终究是德国准备1848年革命的时期;那以后我国所发生的一切,仅仅是1848年的继续,仅仅是革命遗嘱的执行罢了。 正像在18世纪

5、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但是这两个哲学革命看起来是多麽不同啊!法国人同整个官方科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公开的斗争;他们的着作在国外,在荷兰或英国印刷,而他们本人则随时都可能进巴士底狱。相反,德国人是一些教授,一些由国家任命的青年的导师,他们的着作是公认的教科书,而全部发展的最终 系,即黑格尔的 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在这些教授后面,在他们的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在他们的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竟能隐藏着革命吗?那时被认为是革命代表人物的自由派,不正是最激烈地反对这种使头脑混乱的哲学吗?但是,不论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的东西,至少

6、有一个人在1833年已经看到了,这个人就是亨利希?海涅。 举个例子来说吧。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像黑格尔的一个着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这个命题就是: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 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弗里德里希威廉叁世是这样认为的,他的臣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於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 “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 所以,他决不认为政府的任何一个措施黑格尔本人举“某种税制”为

7、例都已经无条件地是现实的。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也是合乎理性的。因此,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应用於当时的普鲁士国家, 是意味着:这个国家 在它是必然的时候是合乎理性的,是同理性相符合的。如果说它在我们看来终究是恶劣的,而它尽管恶劣却继续存在,那麽,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当时的普鲁士人有他们所应得的政府。 但是,根 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恰恰相反,罗马共和国是现实的,但是把它排斥掉的罗马帝国也是现实的。法国的君主制在1789年已经变得如此不现实,即如此丧失了任何必然性,如此不合理性,以致必须由大革命(黑格

8、尔总是 其热情地谈论这次大革命)来把它消灭。所以,在这里,君主制是不现实的,革命是现实的。这样,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於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

9、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麽矛盾。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但是,黑格尔哲学(我们在这里 限於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完成的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於它彻底否定了关於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在黑格尔看来,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 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现在,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 愕地

10、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在哲学认识的领域是如此,在任何其他的认识领域以及在实践行动的领域也是如此。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 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 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於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正如资产阶级依靠大工业、竞争和世界市场在实践中推甸了

11、一切稳固的、历来受人尊崇的制度一样,这种辩证哲学推甸了一切关於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麽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的,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我们在这里用不着去研究这种观察方法是否同自然科学的现状完全符合的问题,自然科学

12、预言了地球本身存在的可能的末日和它适合居住状况的相当肯定的末日,从而承认,人类历史不仅有上升的过程,而且有下降的过程。无论如何,我们 社会历史开始下降的转折点还相当遥远,我们也不能要求黑格尔哲学去研究当时还根本没有被自然科学提到日程上来的问题。 但是这里确实必须指出一点:黑格尔并没有这样清楚地作出如上的阐述。这是他的方法必然要得出的结论,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这样明 地作出这个结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 系,而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 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所以,黑格尔,特别是在逻辑学中,尽管如此强调这种永恒真理不过是逻辑的或历史的过程本身,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得不给这个过程一个

13、终点,因为他总得在某个地方结束他的 系。在逻辑学中,他可以再把这个终点作为起点,因为在这里,终点即绝对观念它所以是绝对的, 是因为他关於这个观念绝对说不出什麽来“外化”也就是转化为自然界,然後在精神中,即在思维中和在历史中,再返回到自身。但是,要在全部哲学的终点上这样返回到起点, 有一条路可走。这就是把历史的终点设想成人类达到对这个绝对观念的认识,并宣布对绝对观念的这种认识已经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达到了。但是这样一来,黑格尔 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是矛盾的;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在哲学的认识上是这样,在历史的实践上也是这

14、样。人类既然通过黑格尔这个人想出了绝对观念,那麽在实践上也一定达到了能够在现实中实现这个绝对观念的地步。因此,绝对观念对同时代人的实践的政治的要求不可提得太高。因此,我们在法哲学的结尾发现,绝对观念应当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叁世向他的臣民再叁许诺而又不予兑现的那种等级君主制中得到实现,就是说,应当在有产阶级那种 应於当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关系的、有限的和温和的间接统治中得到实现;在这里还用思辨的方法向我们论证了贵族的必要性。 可见,单是体系的内部需要就足以说明,为什麽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这个结论的特殊形式当然是由下列情况造成的: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

15、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妨碍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而且没有妨碍它在这一领域中阐发了现在还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精神现象学(也可以叫作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各个发展阶段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类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的缩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明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

16、於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当然,由於“ 系”的需要,他在这里常常不得不求救於强制性的结 ,对这些结 ,直到现在他的渺小的敌人还发出如此可怕的喊叫。但是这些结 仅仅是他的建 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 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保持充分的 值。在一切哲学家那里,正是“体系”是暂时性的东西,这恰恰因为“体系”产生於人类精神的永恒的需要,即克服一切矛盾的需要。但是,假定一切矛盾都一下子永远消除了,那麽我们就达到了所谓绝对真理,世界历史就完结了,而世界历史虽然已经无事可做,却一定要继续发展下去因而这是一个新的、不可解决的矛盾。一旦我们认识到(就获得这种认识来说,归根到底没有一个人比黑格尔本人对我们的帮助更大),这样给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