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学习 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8279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性学习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主性学习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主性学习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主性学习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性学习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性学习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一般定义学习是对大脑的锻炼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 2表现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

2、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这就是自主性学习。 3认识误区误区1 : 自主性学习者不仅是学生,而是每一个有意识的人类个体。每一个有意识的个体都会潜意识或下意识的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能力缺陷,都会成为学习者。误区2 :自主性学习不仅包括知识认知学习,还包括技能、态度等学习。如医护学员学习包扎技术、脾气暴躁者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等等。误区3 :认识性的学习要及时复习;能力的学习要不断的实践;态度的学习要做到一点一点的改变。 4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1、评估自己的认识、技能、态度缺陷,找到不足,确

3、定学习目标。2、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一个可行、能持之以恒的计划永远比一个看上去美好的计划好得多。3、多途径学习。通过书籍、因特网、电视、身边的人等方式,获得改变自身不足的知识。4、学习过程中做好自我控制,反馈、调整。学习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兴奋状态等,对所学知识作自我反馈,评价学习效果。对学习行为等作调整,以做到学习效用最大化。5、及时总结、复习。根据记忆遗忘曲线,对知识做一个复习。6、认识性的学习要及时复习;能力的学习要不断的实践;态度的学习要做到一点一点的改变。5 素质教育自主性学习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的“一问一

4、答”。依靠学生查找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

5、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6学生的自主性学习1、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促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学习倾向和教学需要。它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按教学目标需求教学的作用,达到教师讲课分析,学生听课思考的目标。“有的放矢”,而密切配合,这样就减少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局限在课堂内,因此,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有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教师必须把它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一项基础教学工程来实施。2、 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运用。凡是能够引起学生

6、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方法的运用是直接的教学认知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予以精神指导。其一,通用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这种方法对各门学科都适用。如记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歌诀法、理解法、联想法和形象法等。其二,专科性的学习方法,这是专门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如语文学科阅读方面的学习方法,有朗读法、默读法、选读法、说读法、熟读法、识读法、精读法等等。一般来说,要求达到识记、了解程度的,可选用讲解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领会、理解程度的,可选用启发讲导法、质疑法和探索法等;要求达到分析、综合、应用程度的,则应选用类似比较法、系统讨论法、讲评法和练习法等等。3、 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扩大教学信息传递,以增加课堂学习密度,给学生最大最快最有效的知识信息,加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信息传递,转换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努力掌握和研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将其传递形式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中。对于教科书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课堂上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和较难掌握的公式方法,教师应善于及时调整信息传递,转换成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信息传递信号形式。由于信息传递的形式不同,信息传递的“质” 与“量”也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