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08261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小学校长的困惑与思考一、雾里看花:素质教育是什么?是整个教育都应试,还是教育有应试倾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素质教育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既有过去的烟台经验、汨罗经验,也有现在的洋思经验;既有合格加特长的教育模式,也有绿色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的种种提法。作为一名校长也听过很多专家的报告,走访过大中城市的不少名校,但就素质教育的概念来说,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素质教育与教育本身是个什么关系?它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还是教育的全部?它与应试教育是什么关系?是教育集合中的两个不相交的子集,还是应试教育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如何评价素质教育提法以前40多年的教育?是百分之百的应试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2、与“素质教育”并存?应试教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既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概念,它只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是教育集合内诸多因素(历史的、文化的、经济基础的、人事制度的、评价机制的、教育队伍的)造成的一种教育在某个社会阶段所特有的教育现象,是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倾向和问题,而不是整体教育都“应试”。重文凭轻水平,重升学率轻全面发展,重选拔甄别轻人文涵养,教师素质不高,教育基础落后等等。这些社会现象不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而是产生应试教育的原因,如果社会不是从源头入手进行自身的改革,而是简单得把问题归罪于教育,那么今天的素质教育明天是否也会被推上历史的审判台?。

3、二、自伐其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人的个体发展,还是整个民族的和谐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关注个体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等提法喧嚣尘上,美国“自由、民主、平等”的文化理念,被有些人当作偶像来追捧,有的学校不顾教育规律,竟然提出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话、可以喝水、可以下桌走动等主张。如何对待“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还是当作一种教育思想,这不是一个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的方针、路线问题。首先,美国“人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国家历史、地理位置、民族结构分不开的,这种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特殊性的,未必就一定带

4、有普遍性。人们追捧美国原因是因为它的经济奇迹,美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其偶然性的,是利用两次世界大战而发展起来的,未必就是文化思想的结果。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思想文化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明,也就是说,“自由、民主、平等”的人本思想,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价值,美国社会自身并不能证明什么。其次,人本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是有选择性的,它对于单一民族的国家,其危害是不大的,对于多民族的国家,不但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而是民族精神的消溶剂。就英、德、法、日等国家来看,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完全接受美国的“人本文化”,另一方面,虽然有的国家有少数民族,但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民族文化,所

5、以对于他们来说,伤害并不大。但对于多民族国家,人本文化的影响就非常值得人警惕。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家的悲剧,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这些国家迷信了“人本思想”,盲目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结果在一夜之间撕裂了社会,分裂了族群,肢解了国家,激化了矛盾,引发了战争,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和民族的衰落。其三,中华文明是倡导以民为本的,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讲民族大义,讲中庸,讲和谐,追求集体利益至上,而人本思想恰恰相反,倡导个人主义至上,鼓励人们追求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讲竞争,讲个人发展,把弱肉强食当作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个体发展就一定带来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吗?这个问题中华五

6、千年的历史已经有了无数次的证明,个人私欲的膨胀之日,就是国家动荡之时。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的“人本思想”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冲击和否定,对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美国人讲究“人本”也好,推崇“民主”也罢,凭美国这么一个“人本”立国,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卖力的在全世界推销他自己的“好东西”?如果美国人讲求人人平等,为什么在高科技方面和贸易方面层层设卡?如此浅显的道理,为什么我们的有些教育工作者却不明白,还在那里拼命的提倡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什么?张扬个性的背后是不是美国人谈的人权?是不是美国人要的“人本”思想?是不是美国人千方百计要卖给我们的“民主、自由、平

7、等”?我们决不反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差异。这样的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仁、义、礼、智、信的具体体现,决不是什么美国或西方的东西。三、缘木求鱼:国民素质是教育的结果吗?习惯是教育问题,还是经济基础、社会环境问题?随着国门的打开,国人与外界交流越来越广泛,中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开始引人注目,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说话等等,这些问题是教育的结果吗?中国是一个历史农业大国,80%以上人口前三代都是农民,一个天天与黄土粪便打交道的人,养成随地吐痰的习惯不是很必然的事情吗?与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吗?如果他一出生就在一个

8、铺满地毯的环境中长大,即使没有人教育他,还会有随地吐痰的习惯?农民在田间劳动,在大草原上放牧,隔着山梁说话,声音小了能行吗?形成的高门大嗓子一下子就能改变吗?美国是一个新生的工业国家,移民到美国去的人,没有几个是农民。即使在美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也是机械化作业,生活、居住环境也远远高于中国农民,他们已经是市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中美国民之间没有多少可比性。国民素质并不是教育的的结果,而是社会环境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和崛起,国民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他们正处在由农民到市民再到公民的发展变化之中。就学校教育而言,不是实行什么美国式素质教育的问题,而是教育如何适应国情,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问

9、题,在国家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迈进的过程中,考虑如何把农民转化为市民,进而培养成合格的公民,才是学校教育的正途。四、谁主沉浮。谁来主导教育?家长?媒体?作为一个小学校长,工作中总有一种感觉,有一只黑手在左右着学校教育,在不断化解学校教育的效果,5+2=0的说法,比较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现在的校长和教师,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只能做他人操作的木偶,被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牵来扯去,甚至是被反教育的东西所干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环境不断恶化,社会和家长变得越来越不宽容,一方面,把教师当作万能的上帝,不允许有半点儿的缺失,另一方面,自己又做着学校、教师的上帝,站在教育门槛之外不断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搞

10、得人无所适从。一方面学生要有个好成绩,另一方面不能增加学习时间;一方面家庭、社会带给学生好多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又不准学校、教师有惩戒教育;一方面期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成为天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应成为上帝。现在课堂教学有一种倾向,从教学手段到教学评价都在强化学生的快乐体验,说什么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性最终显现的标志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学习主动性的确立。课堂上学生说得多、动得多、问得多,都不能理解为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主要看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与形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过程中有点枯燥和机械是难免的,学习毕竟不是娱乐、不是游戏,快乐学习只是一种理想,是相对而言

11、的,绝不是一种教学标准。学习是今后劳动生产的基础,是劳动的一部分,学生理应吃点苦。忍受寂寞、不怕枯燥,本身就是教育的内容。上帝不需要教育,也是无人敢教育的。一旦学生成了上帝,学校教育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功能和作用。孩子最初是没有是非观念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定的惩戒,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更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惩戒虽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但也应是必要手段。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非观念的确立、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无法靠法律手段来完成的,惩戒既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一种教育经验,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教育现象:如果一个小孩不知暖瓶的危险,总喜欢去摸一摸,动

12、一动,聪明的母亲就会拉着他去瓶口烫一下,让他知道暖瓶是摸不得的。农村的父母怕孩子溺水,在他偷着下水后,总要狠狠地教训他一次,让他知道这件事是危险的,是不允许的。即使是西方的教育也不完全摒弃惩戒。由于社会和家庭对学生地位的错误解读,我们的教育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牵制。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今天的教师是绝对不能使用的,现在的教育已不再是完整的教育,如果学生再成为上帝,那教育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现在的学生更需要教育。现在的学生已不同于20年前的学生,物质条件的优裕,使他们身上缺少了许多应有的良好习惯和品质,现在的社会环境,更不同于20年前的教育大环境,黄赌毒等封建沉渣的泛起,西方不良观念的冲击

13、,各种信息、技术的刺激和诱惑,使今天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增多,问题学生也越来越多,而家庭教育却表现的越来越情感化、非理性化,20年前家长对教育是宽容的、配合的,如果孩子在学校做错事,挨了老师的批评或惩罚,家长知道后,多数是更加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今天的部分家长恰恰相反,对孩子越来越娇惯、放纵,对教师、学校越来越苛刻。面对社会人文环境的不断恶化,家庭教育的弱化,教育的功能只能加强,而不是一味迁就,一味的迎合世俗,把学生当成不需要教育、没人敢教育的上帝。五、鞭打芦花:谁该为学校乱收费买单?是学校乱收收费,还是地方政府不作为?改革开放二十年,科教兴国的旗帜越举

14、越高,口号越喊越响,教育的地位也相应提高。最近,教育却又成了社会的大热点,成了与官员腐败、环境污染并列的最让百姓痛恨的三大问题之一。原因说是学校乱收费。学校为什么要乱收费呢?本是一个连小学生都不难回答的问题,从家长到社会,从媒体到官员,却一边倒地指责教育,没有人能站出来为学校说几句公道话。如果不顾社会责任和个人良知,一味为尊者讳,为当权者寻找推卸责任的种种借口,能真正解决教育问题吗?从社会现实看来,造成教育乱收费的根本原因是校长教师腐败了,还是政府不作为?!1995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平均比重是5。2%。高收入国家是5。5%,中等收入国家是5。2%,中低等收入国家是4。6%,低收入

15、国家是3。6%,尼日利亚1980年是6。1%,而中国仅占2。46%。2005年6月8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内蒙古教育经费拨付情况的调查,不少县市区是零拨付。中国仅仅是内蒙古一个省份有零拨付现象吗?恐怕有的地区不只是零拨付,还存在向教育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的现象!那些在乱收费浪潮中触礁的校长们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校长个人的自身利益,还是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一个人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教育大业,不惜身败名裂而义无反顾地去踩踏高压线,这种献身精神不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少而值得提倡吗?为什么这样的人却成了过街老鼠,甚至是民族罪人了呢?六、买椟还珠:英语课程为谁开?是学习吸纳西方的文化,还

16、是学习西方的语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国际通行语言的英语被人们所重视,这是一种必然,但怎样重视?重视什么?重视到什么程度?把英语放在母语教学的什么位置?这就非常值得深入思考了。首先,国家开设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国际交流还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是为了推动国家经济建设?还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推动劳务输出?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还是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学英语说是提高民族素质有点牵强,说是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也显荒诞,现在城市小学以上都在实行双语教学,农村小学四年级以上也都已开设英语课,全国80%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其中60%以上的学生将来要回村务农或者进厂务工,能进合资企业的不到10%,即使到合资企业当工人,学没学英语也不是什么关键问题,那么国家投入那么多的人、财资源开设英语课程,到底是为了什么?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