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小凤课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8131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小凤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核医学(小凤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核医学(小凤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核医学(小凤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核医学(小凤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医学(小凤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小凤课件).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要特别注意,多看两眼,加有时间就看吧,下线的为往年考试题目的答案总论课件复习题1、核医学概念与分类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 2、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半衰期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半衰期,T1/2(half-life)表示原子数从N0衰变到N0的一半所要的时间。3、放射性衰变类型、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衰变是放出粒子的放射性衰变。

2、粒子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实际是氦核42He。因而衰变时,母核放出粒子后,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衰变发生在中子过剩的原子核。衰变时放出一个-粒子(电子)和反中微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因而子核比母核中子数减少1,原子序数增加1,原子质量数不变。 +衰变(正电子衰变)发生在中子较少的原子核。衰变时放出一个粒子(正电子)和反中微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因而子核比母核质子数减少1,原子质量数不变。 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excited state)回复到基态(ground state)时,以发射光子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衰变。这种激发态的原子核常是在衰变、衰变或核反应

3、之后形成的。射线的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 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和激发:凡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变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形成自由电子,只能由低能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使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这种现象称为激发。散射:入射粒子(包括电磁辐射)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 韧致辐射:高速带电粒子通过核电磁场使受到突然阻滞,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称为bremsstrahlung。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是指光子把能量完全转移给一个轨道电子,使之发射出成为光电子。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轨道成为高速运行的电子,而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电子对生成:光子穿过物质时,当光子能量大于1.022 MeV,在光子与介质原子核电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这种作用被称之为电子对生成。 4、辐射防护目的与原则目的:1. 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2.将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基本原则:1 实践的正当化(Justifiction)2 放射防护最优化(

5、Optimization)3 个人剂量的限制(Dose Limitation5、常用显像仪器,SPECT、PET/CT闪烁计数器 液体闪烁计数器 放射性活度计 脏器功能测定仪 脏器显像仪 SPECT:在闪烁照相机基础上增加了探头旋转装置、图象重建软件。有单探头、双探头、三探头。 PET:是专为探测体内正电子发射体湮灭辐射时同时产生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光子而设计的显像仪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光子探测器环形排列,在躯体四周同时进行探测,其他部件基本同SPECT。 6、核素显像原理与特点原理:P58 利用脏器或组织具有选择性摄取某些显像剂的功能,或利用显像剂在某些脏器、组织中的充填,将显像剂带入到被观察

6、的靶器官或靶组织中,由于放射性核素在衰变中能不断地发射出射线,利用显像仪器能够从体外准确获得显像剂在脏器或组织的分布及量变规律,从而了解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状态,用于诊断疾病。核素显像特点:功能影像特征:血流、功能、代谢、排泄 病理生理、分子水平代谢和化学信息安全无创伤缺点:采集信息量有限分辨率较差7、放射性药物的基本概念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标记物称为放射性药物。其他: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称为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7、radionuclide);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T1/2)。 生物半排期Tb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有效半衰期Teff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放射性活度的旧制单位是居里(curie),1居里表示每秒3.71010次核衰变。新的国际制单

8、位是贝可(Bq)。1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 照射量:表示照射到某一定物质上的射线有多少。是以直接度量X射线或r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来表示射线空间分布的物理量。国际制单位:库仑/千克(C/kg)专用单位:R(伦琴)吸收剂量:电离辐射授予单位物质的评价能量与该单位物质的质量之比。反映被照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国际制单位:戈瑞(Cy)专用单位:拉德(rad)1 Cy100 rad当量剂量:按照辐射权重因子加权的吸收剂量,反映各种射线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电离辐射量。与吸收剂量、射线种类有关 国际制单位:希沃特(Sv)专用单位:雷姆(rem) 1 Sv=100 rem放射性制剂

9、是指其分子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试剂和放射性药物的总称。不需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标记物称为放射性试剂。放射性核纯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数。化学纯度是指以某一形式存在的物质的质量占该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放射化学纯度(radiochemical purity, Rp):指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占样品总活度的百分数。不同影像的比较ECT主要反映脏器或组织的功能、血流与代谢,也反映其形态,但分辨率较CT,MRI差。CT,MRI主要反映解剖学形态变化,分辨率较好,有时也反映其功能变化,但不如ECT。ECT显像时不同脏器显像需不同药物,同一脏器不同目的显像,也要用

10、不同药物。CT,MRI检查时,任何脏器较单纯,均只有普通平扫和增强。心血管系统心肌灌注显像显像原理 :判断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和心肌细胞成活状态。正常心肌细胞选择性摄取某些单价阳离子化合物,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后可使心肌显影示踪剂的摄取与心肌局部血流量呈正相关,与心肌细胞功能状况相关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或坏死心肌不显影(缺损)或影像变淡(稀疏)显像剂(貌似只要求了解)1. 201Tl(铊)钾的类似物,通过Na+-K+-ATP酶泵进入心肌细 胞,摄取量与心肌血流量成正比。 再分布:正常心肌 510分钟达摄取高峰,后通过弥散清除,3小时后摄取和清除达到平衡,清除速度与血流量也呈正比 缺血心肌 摄取慢、清

11、除慢物理特性:光子能量偏低(6983kev),半衰期74h,注射剂量约3mCi2. 99mTc-甲氧基异丁基腈(99mTc-MIBl)亲脂性,通过被动弥散进入心肌细胞线粒体,与膜蛋白结合;摄取量与心肌血流量成正比。 特 点: 99mTc物理特性好(140kev,6h),图像质量佳,稳定滞留5h,注射剂量20mCi3. 正电子显像剂 15O-水(15O-H2O),13N-氨水(13N-NH3) ,82铷(82Rb) 特 点: 分辨率高,可定量测定心肌血流量心脏负荷试验原理:提高正常冠脉供血区与异常(狭窄)冠脉供血区的差别 冠状动脉具有很强的储备能力,负荷状态下,血流量可增加35倍;有病变的冠脉血

12、流量不能相应增加 提高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早期诊断冠脉病变和心肌缺血1、运动负荷试验:活动平板或踏车试验2、药物负荷试验:潘生丁、腺苷;多巴酚丁胺正常影像:断层影像:横轴:左心室壁呈环形,中心无放射性区为心室腔,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右侧为侧壁,左侧为间隔。放射性分布均匀而一般情况下侧壁放射性略高。水平长轴:呈倒立马蹄形,右侧为侧壁,左侧为间隔,心尖部放射性略低,因该部心肌较薄所致。垂直长轴:呈横向马蹄形,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靶心图:缺血区域表现为变黑区。靶心图与冠状动脉供血区相匹配,因而能明确责任血管之所在。异常影像:可逆性缺损:负荷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

13、静息影像显示该部位放射性填充,见于心肌缺血。不可逆性缺损:负荷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减低,静息影像仍表现为放射性缺损。见于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血时也可表现为不可逆性缺损。混合型缺损:静息影像显示原放射性缺损区呈部分填充,心室壁不可逆和可逆性缺血同时存在,提示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侧支循环形成。花斑型异常:室壁内出现斑片状放射性稀疏,见于心肌病、心肌炎等。反向再分布:负荷影像正常而静息影像显示放射性稀疏区。反向再分布的意义不明,可能与X综合征有一定关系。适应症1、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2、急性胸痛的评估;3、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度分级;4、评价心肌细胞活力;5、冠状动脉病变疗效判断;6、心肌炎与心肌病的

14、辅助诊断。临床应用1、冠心病早期诊断 无创性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1)无创性 (2)准确性 典型表现:可逆性缺损,灵敏度和特异性90% (3)可了解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和责任血管2、急性胸痛的评估(1)、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通常于急性胸痛发作几小时内表现局部灌注缺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2)、急性胸痛的评估 急诊ECG准确率低,10急性胸痛者出院后48h内发展成急性心梗,而心肌显像是发现心肌缺血和梗死的有效手段,80患者证实AMI或不稳定AP,因此,是筛选急性胸痛患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可作为急诊的首选检测方法。3、冠心病危险度评估确定高危人群: 在两支以上冠脉区的多

15、发性可逆性缺损或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缺损; 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有较大范围的可逆性缺损; 左主干冠脉区的可逆性缺损; 运动后左心室暂时性扩大; 肺摄取201Tl增多; 门控显像:LVEF40%。4、冠心病疗效监测99mTc-MIBI显像观察心肌灌注缺损的大小变化,及时判断溶栓效果;而胸痛缓解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缺乏特异性和客观定量。 溶栓后灌注缺损有改善保守治疗;无改善更具侵入性的治疗方法。5、PTCA术后再狭窄的判断发生率:3050% (6m) 金标准: 冠脉造影 MPI: 可逆性性缺损,提示再狭窄,阳性 预测率几达100%,阴性预测率94%。6、评价心肌细胞活力 MPI能反映心肌细胞的完整性和活力,而心肌活力存在是预测介入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心肌FDG代谢显像是最有效方法)。 术前评估心肌存活量越多,术后效果越好。 预期疗效,可逆性缺损混合性缺损固定性缺损。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