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08118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新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告与请示的写作 报告与请示是机关应用文中的两个常用文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规定: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报告和请示属两个不同的文种,使用目的、写作要求都不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混淆两者的区别,在报告中有请示,在请示中有报告,甚至在公文标题中也写“请示报告字样。虽经国务院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但是这种不标准的现象至今未绝。 报告和请示所以容易混淆,是由于它们有一些共同点和相似点:它们都是上行文,都是为了向上级机关联系工作,反映情况,陈述意见,都有一定的商洽性、陈述性。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请示着重请求上级解决、批准某个问题

2、或某项工作,其内容要求上级批复或复函;而报告那么着重于汇报工作,说明情况,提出建议,不要求上级机关批复。请示的问题是未然事项,必须事先行文,不能先斩后奏。请示事项未获批准,不能生效;而报告那么在工作之前、工作之中、工作之后都可行文,无需批准。报告 (一)报告的类别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陈述性文件。按其内容一般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例行报告和回复报告等。综合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全面工作或几个方面的工作情况;专题报告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例行报告是定时汇报工作;回复报告是答复上级机关查询的问题。按其性质又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

3、报告两类。呈报性报告使上级了解情况,便于指导工作;呈转性报告那么是在呈报上级机关后,要求批转给有关部门参照执行的。 报告,在制发上不受时间的限制,可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运用。有的工作为了使上级机关在事前了解其方案、设想与意见,承办单位可在事前做出报告。有的工作当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或告一段落后再写报告,对前一段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主要经验教训及对下一步工作的打算等做出汇报。有的报告那么在工作任务完成以后制发,陈述内容主要是总结性的,使上级机关对工作有概括性了解。 (二)报告的写作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1.报告是陈述性公文,表达方式以表达为主。表达详略关系到报告写作的质量。在概括表达时,应

4、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写出其全貌、过程。详述时,应细致清楚,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突出报告的中心。事实的表达要明确而不繁琐。 2.报告大多是已然事态,因此要十分注意实事求是。有的报告不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按社会上的时髦观点去剪裁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所谓经验、体会,常常不是从本单位工作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而是套用外来的思想观点,截取本单位的个别例证,编在一起。看起来观点似乎不错,例证也是事实,但不真实。报告失真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偏概全,扬善隐患,任意拔高。对工作中的失误或问题,或归于客观,或轻描谈写,能掩那么掩,一带而过,这就使报告失去了其可靠价值。 3.报告虽以表达为主,但也离不开发表议论,阐

5、述观点。报告中的议论要从事实出发,有的放矢,起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凭借一点大发议论,更不能离开报告涉及的情况,无的放矢地引申发挥,空发议论。有的报告整篇都是干巴巴的说教,没有给人启迪的思想观点,没有能吸引人的典型材料,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有的那么缺乏针对性,通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还有的穿鞋戴帽,套话连篇。这样的报告,效果极差。克服的方法是坚持三不写,即没有充足材料的不写,没有理出明确观点的不写,没有典型意义的不写。 4.报告不得数事并报,严格要求一文一事。 5.报告不能附带请示事项,如有请示应另以“请示行文。 6.报告应有明确的主送单位,有关部门可抄报、抄送,但不能与主送单

6、位等量。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指示、审核或批准某一事项时使用的文种。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必须是下级向上级行文。有的虽然不是直属上下级机关,但是属于业务主管机关。必须是在自己主管范围内无法肯定或处理的事。既不能请示与自己职权无关的事,也要防止应自己处理并有条件有可能处理的事,也去请示。前者超越职权范围,后者那么是矛盾上交,不负责任。必须要求上级明确表态、批复。 什么情况下用“请示呢。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涉及方针、政策界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请求上级给予明确具体的解释;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请求上级给予指示;某项工作遇到新情况,需要上级支持;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而无章可循

7、;本单位意见分歧,需上级做出裁决;超出本机关职权处理范围的一切事项,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重大奖惩、财政支出、资产购置等;因本单位情况特殊,难以执行上级的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其它按上级规定应当请示的问题。下面谈谈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1.要和报告区别开来。请示是请求性文件,虽然其中也可以反映情况,陈述意见,但其目的不单纯是让上级了解情况,而是说明请求的理由,请求上级答复。目前,在机关行文中,常常把两者混淆,特别是结尾用语不加区别,有的报告后面也写“以上意见当否。请指示。实际上常常得不到回音,原因就是报告不具有请示的功能,无需批示、批复。有的请示后面不写“请指示、“请批复、“请批准等

8、征询期复用语,而写“请审阅、“请审查等没有明显期复口气的结束语,这就和报告相混淆了。 2.标题必须标准化。标题首先要标明“请示这个文种,同时,要用请示的“事由去限制,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请示。例如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设立卷烟销售公司的请示,目标集中,使人一目了然。实际运用中,请示标题毛病很多,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是“请示报告式。例厂关于固定资产折旧出售的请示报告。以“请示报告代替“请示,是概念使用上的一种混乱;应把“报告去掉。 第二类是“申请(请款)报告式。例局关于更新锅炉设备的请款报告。食堂关于购置冷藏柜的申请报告。市财政局关于申请追加播送事业费预算指标的报告。这三例都把“请示写成了“报告,尽

9、管以“申请、“请款为“报告增加了内涵,但落脚点还是在“报告上,没能很好地表达“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内涵。应分别把“请款、“申请去掉,把“报告改为“请示。第三类是“申请请示式。例教育体育局关于申请追加教育经费的请示。那么对概念做了无意义的限制,用“申请限制“请示,重复多余,应把“申请去掉。 以上三类错误,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写的请示,这类错误较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把“请示写成“意见、“建议,更是“题不对文。 3.主送单位要明确。请示一般只能写一个主送单位,并要注意党政分开,业务归口的原那么。根据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请示的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要向直接领导机关请示,不要齐

10、头报送,以免造成误会。或双方都不批,贻误工作;或双方都批而意见不一,难以执行。有些明知直接上级机关无权决定,而须由更高一层领导机关解决的问题,也应逐级上报,不能越级请示。 4.要内容单一,一文一事。请示公文切忌冗长,包罗万象。在一份请示内要求同时解决或批准多项工作问题,往往使上级机关不好处理,势必贻误工作,造成损失。 5.请示的问题,必须是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理由必须充足,解决方法必须切实可行。有的请示,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需要马上回复的。例如一份注明日期是1987年2月的请示,要求主管业务部门在做1988年方案时增加预算,理由是1987年预算过紧,预计1988年还要增加机构等等。1988年该机关是

11、否增加机构,还要看1987年形势的开展,2月份只能预测,不能最后肯定下来,而当时也不是做来年预算的时机。因此,对这份请示,上级机关只好把它作为备忘录压下来。还有的请示,虽然是工作中急于解决的问题,理由也比较充足,但解决方法不明确、不具体,落实时容易产生偏差,发生混乱。因此被上级机关打回来,责成请示单位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后,再行请示。 6.请示的内容如涉及其它单位,必须事先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然后才能行文。不要一面写请示,一面将未经正式批复同意的请示公文下发。 7.不要滥用请示。凡属本单位职权范围以内的又有章可循的问题,应积极负责地自行处理。有些问题,根据现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或国家的财力物力,都属于难以解决的事情,不要把矛盾上交。因为这种请示,不可能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 报告和请示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两个文种,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的规定,严格加以区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