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080121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 学 设 计浙江省2008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目 录(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金华浦江县浦阳四小 黄湘瑛(2)圆明园在哭泣-丽水青田县实验小学 邹照静(3)快乐其实很简单-宁波镇海区精英小学 胡 维(4)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衢州师范第二附小 龚虹君(5)科技造福人类科技,生命的福音-嘉兴平湖师范附小 王静娟(6)让我们来寻根为什么是母亲河-湖州市东风小学 汤育红(7)李奶奶身上的伤痕-台州临海市临师附小 洪丹丹(8)天有不测风云-湖州市环球小学 孟平萍(9)天有不测风云-绍兴上虞市实验小学 汤金华(10)日新月异的交通-杭州市学

2、军小学 苏 峰(11)我们为祖先而骄傲-千年不衰的汉字 -舟山普陀区沈家门五小 王志贤(12)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曾大江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金华市浦江县浦阳第四小学 黄湘瑛教材分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他们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让小学生从小就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保护好共同生活的空间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通过搜集和调查,让学生了解资源污染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森林的重要性,懂得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初步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课时:第

3、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2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能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献计献策。3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资源的生活小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观念。难点:培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资源的生活小事。教学过程预设:活动一:感受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1引出地球2了解地球:你都了解了地球妈妈的哪些呀?3感受美丽:(1)学生说(2)看课件:美丽的地球、美丽的家园(3)说感受4小结活动二: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的浪费

4、现象1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让我们的地球妈妈感到欣慰,她也有暗暗伤心、难过的时候(出示哭泣的地球)2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落泪了呢?3学生说(环境污染,资源骤减等情况),教师着重引导让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4师小结:活动三、了解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一回小调查员,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由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带来的种种危害,下面把你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好了同学们,咱们先交流到这儿,好吗?谁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2、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明白水资源的有限,人类

5、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有限的资源。3、小结:活动四:设计节能宣传语 环保好办法1节能措施,环保好办法2设计宣传语,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总结:教学设计说明:1巧用媒体,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起点,萌发创新欲望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能激发孩子无尽的想象力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因此,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优美的如诗如画的课件让学生折服于地球的美,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又为这么美的地球正遭受着破坏埋下伏笔。2注重调查,拉近生活距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我们

6、要努力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在生活中学习道德。而品德课前的调查,能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素材,同时也拉近了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因而,课前,我先让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走进社会中去做实实在在的调查,去体验地球资源的有限。3注重活动体验,形成道德习惯“活动,体验”是品德与社会课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课中,我尽量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地球资源的有限,现在还正遭受着破坏。由此,引发了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动。“资源真的紧缺吗?浪费资源真的那么可怕吗?”也许孩子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我们孩子的生活很幸福。于是,让学生通过搜集一些数据,图片,实例,旨在让孩子感受到在生活中,确实

7、有人,有城市已经因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而产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圆明园在哭泣丽水市青田县实验小学 邹照静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小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

8、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第三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第二部分是“屈辱史”。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平等条约充分展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旨在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第三部分可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等方式了解两位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共2课时完成。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初

9、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不平等条约的资料。教师:相关课件,记号笔若干支,清朝疆域图若干张。教学过程预设:(一)定格图片,引发思考1、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2、出示图片、文字,学生质疑:圆明园因何哭泣(二)多维对话,惊叹辉煌1、学生看书,了解圆明园原有的面貌。2、感受圆明园的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3、学生交流心中的感叹。4、出示图片、文字,追问:圆明园因何哭泣?(三)走进历史

10、,直面毁灭1、播放录像火烧圆明园,思考: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2、阅读关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资料,交流感受。3、谴责英法联军:此时,你想对这英法联军说些什么?4、出示图片、文字,追问:圆明园因何哭泣?(四)研究资料,体验屈辱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不平等条约的资料。2、出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感受不平等之处:(1)赔款金额多:加一加,算一算,并与当时清朝政府的财政总收入进行对比。(2)割地面积大:四人小组合作,在清朝疆域图上画出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的领土。3、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平等条约?4、出示图片、文字,追问:圆明园因何哭泣?(五)聆听哭泣,深悟文理1、总结反问,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

11、、齐读诗歌,升华情感。教学设计说明:一、突出品德教育的主线 品德与社会虽然是一门综合课程,但品德教育仍然是它的重头戏,是学科的基本属性。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偏离品德教育这条主线,把它上成地理课、历史课、社会常识课。本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调,并围绕这个基调展开教学,让学生对圆明园被抢劫、焚烧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解,初知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的原因,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并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二、有机融合历史知识教学本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融入了历史知识的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搜索与整理资料,再加以巧妙梳理,对“圆明园被洗劫、焚毁”的时间、过程、结果及发生原因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与分析

12、,将历史知识与品德教育融合起来,体现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快乐其实很简单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 胡维教材分析:快乐其实很简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个主题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从心灵上净化学生,让学生用心去体会美好品质、美好心灵,学会宽恕他人、体谅他人、尊重他人、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学会与人分享快乐,体会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本课是“快乐其实很简单”,在这个主题下,安排了两个内容“快乐就是帮人一把”,“快乐就是分享”,本课学习的内容:“快乐就是帮人一把”通过游戏、活动和快乐体验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快乐的含义,感

13、受快乐的心情,并领悟快乐的本质。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体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快乐,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2、通过调查了解体会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懂得快乐其实很简单的道理。3、明白快乐常伴的人心胸开阔的人,知道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就是帮人一把。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人格,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基础。教学难点:1、通过调查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快乐;2、通过活动懂得能在帮助他人中体会快乐。教学过程预设:课前组织游戏:1、请你跟我做一做。 2、谁是队长。 3、采访学生的感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引:老师从大家的脸上,轻快

14、的旋律声中里感受到了快乐(板书 快乐)原来一个游戏就能让大家感受快乐,那么你还在什么时候体验到过快乐?所以说快乐其实很简单。(补充板书)二、了解和感受简单的快乐1、你可知道你身边的人他们都觉得快乐是什么?学生交流2、引入小诗,学生跟读。3、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快乐。 4、总结:是啊,快乐原来就是小小愿望的满足,是如此简单,让我们大声的告诉所有人快乐其实(学生)很简单。三、了解和体验助人是快乐之本A、了解社会上的助人为乐1、看录象,你发现了哪些快乐的笑呢? 2、你看到了哪些笑容?他们为什么会拥有这么美丽的笑容呢?3、给广告设计广告语,学生创作交流理解最快乐的笑。B、了解身边的助人为乐1、一组校园故事的照片。讨论:这个寻找的过程真的很快乐,他们会在作文里写下什么样的感受呢?2、听听故事的主人公对最快乐的笑的理解吧!3、小结:快乐就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人一把! C、感受自身的助人为乐1、照片展现典型故事出现照片:展现捕捉到的最快乐的笑。采访同学:一起来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2、回忆自己最快乐的笑(制作快乐影集)采访不同的学生,了解助人的故事。教师用相机拍下这美丽的瞬间。交流拍下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