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07821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选自礼记曲礼上)注释:礼:依礼而言不妄说人: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不侵侮: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修身践言: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行修:行为有修持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不辞费_不逾节_不好狎_行修言道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礼,不妄说人,不辞费。_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_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2. 阅读材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2、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曰:非然也。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惟弈/秋之为听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通国:_ 善:_ 援:_弗若:_ 之:_ 然:_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_3.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3、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文选自哪篇文言文,把文题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读音或解释,填上序号。(1)汤汤乎若流水。(_)Atn Bshn(2)伯牙破琴绝弦。(_)Axin Bxun(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4)善哉乎鼓琴。(_)A是的。 B好啊。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这个故事演化出了一个成语“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填四字词语)4解释文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

4、受。(1)解释:_(2)感受: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解释加点的词我欲之楚(_)将奚为北面(_)吾马良(_)此数者愈善(_)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3成语(_)出自本文,比喻(_)。4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5. 小古文阅读。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5、:“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注)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正确意思。何为不去也 A过去 B离开 C走远(_)孔子过泰山侧 A 经过 B过错 C 度过(_)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这三人都是谁?她为什么不搬家?(用文中原句回答)_3下列哪句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填上序号()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C.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D

6、.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仕于南方 仕:_席上啖菱 啖:_其人护其短 短:_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7.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

7、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_2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3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4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

8、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文言文阅读理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_B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成语_就是出自这个故事。9. 阅读训练。杨震暮夜却金(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

9、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选自后汉书(注释)幕夜:深夜。迁:升迁;升官。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为:做。谒见:拜见。遗:赠与,送给。知:了解,知道。何也:怎么回事。何谓:怎么能说。1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_,题目的意思是?_2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_3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_的事。4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10. 小古文阅读。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10、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管仲,隰 (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以为难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乃掘地:_ 不亦过乎:_2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B.老马之智可用也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乃放老马而随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_4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_”和“_”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途”。5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_11.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复:_。3文中哪一句话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