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074757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家之言: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家之言: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家之言: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家之言: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家之言: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家之言: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建构主义、科学民主、质量效益陶华坤作者简介:陶华坤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任年中学校长、在教育学院担任中学校长培训客座教授,现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著作八部:校魂校长谈治校校长发展学电视文学剧本校魂“规范+特色”办学模式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运行机制新教育“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学校教育力等。关键词:建构主义 科学民主 质量效益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结合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学

2、习,就未来教育发展,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三个”关键词:关键词之一: “新建构主义”值得研究。 我们急需一个大教育范畴下的革命性革新,而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原有模式下的修修补补因为,仅凭教育行政自身的革新能量,很有限。社会建构论强调知识的建构性,不是主体的外在之物,而是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这有利于人们对知识的主体性的关注,注意社会的外在因素对科学知识产生的影响,强化了情境认知的功能,便于对知识的深入认识。1. 树立大教育观 构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体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过程的、动态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在建构主义者眼里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事实”。所谓社会事

3、实,基本上是人们经由特定过程建构出来的,并且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2. “新建构主义”学校发展模式 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交流与协商的“学习共同体”,重学习者的社会参与,强调真实的学习活动和情境化内容,创建“实践共同体”和“实习场”,以使学习者在学校所学知识、能力具有远迁移力和强大的生存力。3. 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促进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形成: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实施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关键词之二: 科学与民

4、主大力倡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 遵循教育规律办学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2. 用科学发展观规划和指导教育 在形势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的生死存亡。不尊重教职员工的个性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的管理一定是一种机械化的管理,是一种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和毫无生气的管理。人如其器,各有所长。人的整合,是管理中最难整合的内容。学

5、校管理的本质是帮助每一位教职工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和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得到最大发展。 3.实施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创建和谐校园。教师是社会的改良者,他们永远将最好的东西告诉给学生。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未来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个性、激励创造,追求幸福,实现和谐。而和谐精神是人类未来教育的最高理念,这就是身心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6、关键词之三:“质量效益型”教育蔚然兴起。追求价值和效益是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根本的属性和工作目标,因此,提出教育模式的第二次飞跃质量效益型教育。1. 教育应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评价学校要看它的“教育力”。学校教育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它既有显性的表现,又有隐性的内涵;既有静态的对峙,又有动态的起伏变化。因此对学校教育力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以静态的观点来考察,而应从立体的、变化的角度来实施评价。 2.办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需要,是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时代命题。教育

7、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而言是正相关的,即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具体说来,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 3.教育的“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第二次飞跃:从“素质教育”到“质量效益型”教育。“质量效益型”教育应是我国今后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教育的实际工作必须以提高教育效益为中心,必须把提高教育效益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总之,理论的消化、吸收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作用,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反复修正的过程,更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现状和教育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其进行合理扬弃,并非对原理论的简单“代替”,更非随意“建构”。作者单位及地址:杭州市余杭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邮政编码:311100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