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7469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的试题及答案专科.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学 号座 位 号考 籍 号姓 名工作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写家庭住址 微生物学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题 号一二三四五合 分合分人合分人复查人应得分100实得分评卷复查人评卷总复查人注意:本份试卷共10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第一部分 型选择题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C.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D.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C.对溶菌酶敏感 D.有蛋白糖脂外膜

2、3.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最本质的差异在于: ( )A.细胞壁结构不同 B.染色性不同C.毒性不同 D.药物敏感性不同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5.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但通常对人体细胞无影响,这是因为: ( )A.人体细胞表面无青霉素受体B.人体细胞中含有青霉素酶,能分解青霉素C.人体细胞无细胞壁和肽聚糖D.人体细胞膜能阻止青霉素进入细胞内6.有关“细菌L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与许多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有关B.分离培养时需用低渗、低琼脂、含血

3、清的培养基C.可返祖恢复原有的形态D.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7.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 )A.荚膜 B.质粒 C.鞭毛 D.芽胞8.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C.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D.将细菌接种在半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9.能粘附于宿主粘膜上皮细胞,并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是: ( )A.荚膜 B.性菌毛 C.鞭毛 D.普通菌毛10.在细菌的结构中,与消毒灭菌有密切关系的是: ( )A.荚膜 B.鞭毛 C.芽胞 D.菌毛11.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谢不活跃 B.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C.

4、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可产生 D.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1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 )A.100倍 B.400倍 C.9001000倍 D.10000倍13.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红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紫色14.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C.了解细菌致病性 D.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5.常用抗酸染色法鉴定的细菌是: ( )A.布鲁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嗜酸乳杆菌16.细菌的繁殖方式

5、是: ( )A.复制 B.二分裂法 C.孢子生成 D.形成芽胞17.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细菌: ( )A.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B.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代谢类型多样化 D.具有多种酶系统18.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是选用细菌生长的: (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9.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求20.有关“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主

6、要是革兰阴性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的内毒素成分C.微量热原质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121.3)破坏21.灭菌是指:( )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D.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22.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 )A.100,1520min B.121.3,1520minC.100,10min D.121.3,10min23.不可与红汞同用的消毒剂是:( )A.高锰酸钾 B.乙醇 C.过氧化氢 D.碘酒24.有关“物品(或空气)消毒灭菌法”的组合,错误的是:( )A.抗毒素滤

7、过除菌法 B.牛奶巴氏消毒法C.体温计95%乙醇 D.手术室空气紫外线照射25.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原理主要是: ( )A.破坏酶系统 B.干扰DNA复制C.干扰蛋白质合成 D.干扰肽聚糖合成26.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耐药性: ( )A.由抗生素诱导产生 B.较易转移C.多为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 D.不稳定27.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B.使用广谱抗生素C.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D.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28.为防止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中不包括:( )A.原则上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B.做好消毒与隔离

8、,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C.对需要长期用药的细菌感染,应联合用药D.大量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29.有关“质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为闭合环状双链DNA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C.不能通过转导方式在细菌之间转移 D.可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转移30.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而导致性状变异,称为: ( )A.接合 B.转导 C.转化 D.转座31.导致菌群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 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株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32.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多属于:( )A.食物中毒 B.过敏

9、性反应 C.细菌性痢疾 D.菌群失调症33.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人们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B.感染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C.主要由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D.病原体常具有耐药性34.下列人体部位中,一般无正常菌群寄居的是: ( )A.皮肤 B.胃肠道 C.腹腔 D.泌尿生殖道35.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通常与哪一项无关:( )A.细菌的毒力 B.细菌的侵入部位 C.细菌的侵入数量 D.细菌耐药性36.有关“细菌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内毒素仅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内毒素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毒性效应D.外毒素均不

10、耐热,608030min被破坏37.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是:( )A.脂蛋白 B.脂质A C.核心多糖 D.特异性多糖38.可经多种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 )A.淋球菌 B.霍乱弧菌 C.结核杆菌 D.脑膜炎球菌39.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 (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40.破伤风梭菌可引起: (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41.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B.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新感染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 D.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

11、42.目前可用类毒素进行预防的疾病是:( )A.白喉与破伤风 B.百日咳与白喉C.破伤风与百日咳 D.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43.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用于人工主动免疫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防超敏反应44.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目的是:( )A.抑制破伤风梭菌的生长B.中和与神经组织结合的外毒素C.中和游离于神经组织外的外毒素D.阻止破伤风梭菌进入神经细胞45.使用时要注意防止发生型超敏反应的制剂是: ( )A.干扰素 B.类毒素 C.抗毒素 D.丙种球蛋白46.注射或接种哪一项而获得免疫的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 )A

12、.破伤风抗毒素(TAT) B.脊髓灰质炎疫苗(OPV)C.卡介苗(BCG) D.白喉类毒素47.病毒的测量单位是:( )A.厘米(cm) B.毫米(mm) C.微米(m) D.纳米(nm)48.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 )A.可通过细菌滤器 B.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C.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D.对抗生素不敏感49.病毒体是:(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仅含核酸和衣壳的病毒颗粒D.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50.病毒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A.核酸 B.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脂蛋白和糖蛋白51.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方式是:( )A.RNARNADNA杂交体ds DNA整合于细胞DNA转录mRNAB.RNARNADNA杂交体ds DNA转录mRNAC.RNA转录m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