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傀儡的表演藝術1水傀儡的表演藝術一、前言:縣長的施政理念非常重視人文藝術文化,而高雄縣得天獨厚擁有三大偶戲 ,為偶戲的故鄉 高雄縣今年十月份偶戲節辦理 「水精靈,偶世界」 ,邀請國內外三大偶戲演出其中比較特殊的一項為邀請越南中央水傀儡戲團的表演筆者今年(二 00 四)二月赴越南旅遊 ,在河內觀賞了升龍水上木偶戲 如附照片 (一)),值此本縣辦理偶戲節,縣民欣賞過越南中央水傀儡戲團演出後,筆者因博士論文專攻傀儡戲,因此擬撰文介紹水傀儡的表演藝術與大家分享有關傀儡戲的藝術,宋代文獻已提供了很清楚的材料宋代傀儡戲已相當發達,除了宮廷伎樂有傀儡戲外,民間的傀儡戲更為熱烈,宋代《東京夢華錄》 、《都城紀勝》、《武林舊事》、《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等書已詳細記載北宋至南宋時代汴京、杭州傀儡戲的活動情形戲劇,以其敷演故事而言,雖為藝術的呈現,但基本上,係以人來模仿 「人」而傀儡戲 ,則係用工具 (木偶)來模仿「人」但同樣皆可成為戲劇藝術,只是風格及趣味不同而已中國史料上曾出現過的傀儡戲計有七種 (一)水傀儡:刻木造偶,置於水池之中,木偶之活動,乃運用機關以水激發之,能運動如生,2表演雜技 ( 二 ) 盤鈴傀儡:搬弄傀儡時,所用樂器因胡樂盤鈴而得名。
( 三) 懸絲(又稱提綫)傀儡:以線絲繫著傀儡偶各部位,以利操弄 ( 四 ) 杖頭傀儡:用木枝、竹枝或鐵枝,做為偶頭支柱,一根頂住腰部,另二根用於兩手,其原理與皮影戲偶相同,抓住竿枝操弄偶人有大小杖頭之分傀偶大者曰大杖頭,小者為小杖頭 ( 五 ) 藥發 ( 又稱藥法 ) 傀儡:與水傀儡原理相近,雖亦能活動,但都只憑安設的機關而動作 ,不能做經常表演 六 ) 肉傀儡:或云乃以大人擎小孩,使效木人活動之狀 ( 七) 幔帳傀儡:又稱褙搭戲或肩擔戲,由一人挑擔,擔子上下蒙者幔帳,前開一個四方大洞,藝人坐在幔帳裡手持木偶表演,邊唱曲調邊操偶,腳下安裝鑼鼓,由雙腳踏著敲響可謂一人全包二、歷代水傀儡戲的介紹:茲介紹見於史料之中國歷代水傀儡戲的演出藝術一)曹魏時的水傀儡戲:《三國志》裴松之注《魏書 ?杜夔傳》引傅玄敘扶風馬鈞事,稱魏明帝時云:其後有上百戲者,能設而不能動馬鈞受詔作木人,以大木雕構,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發焉設為女樂舞象,至令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絙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鬥雞,變巧百端3此為魏文帝時的傀儡戲,其法乃以大木雕構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激發,所憑者水力及機關,純屬雜技,並無敷演故事,與後世之傀儡戲旨趣異。
唐杜佑《通典》亦曾引此段,而稱之為「水轉百戲」此可視為宋代之水傀儡之先導 二) 北齊時的水傀儡戲:清文瀾閣本元葛祿《迺賢河朔訪古記》卷中載:後趙石虎華林苑在臨漳縣至高齊武成間增飾之,改曰仙都苑苑中有四海北海之密作堂,週迴二十四架,以大船浮之,以水為激輪堂為三層下層刻木人七:彈箏、琵琶、箜篌、胡鼓、銅鈸、拍板、弄盤等,衣以錦繡,進退俯仰,莫不中節中層刻木僧七人:一僧執香奩立東南角;一僧執香爐立東北角;五僧左轉行道,至香奩所以手拈香至香爐所,其僧授香爐於行道僧僧以香置爐中,遂至佛前作禮禮畢,整衣而行周而復始,與人無異上層作佛堂,旁列菩薩衛士帳上作飛仙右轉,又刻紫雲左轉往來交錯,終日不絕皆黃門侍郎博陵崔士順所製奇巧機妙,自古罕有此為北齊之水傀儡雜技,即水轉百戲,從此段文所記載,顯比魏明帝馬鈞所造水傀儡更複雜,更富技巧,然仍是「以水為激輪,往來交錯,終日不絕」純屬機關施行,雖奇巧機妙,仍未敷演故事,不是成熟的劇種 三) 隋代的水傀儡戲:4隋的水傀儡戲,見載於《太平廣記》及《隋書 ?柳巧言傳》 《太平廣記》卷二二六水飾圖經條:隋煬帝以三月上巳會群臣於曲水,以觀水飾扮神龜負八卦出河援伏羲、呂望釣磻溪、劉備乘馬過檀溪、周處斬蛟、秋胡妻赴水、巨靈開山等,總七十二勢,皆刻木為之。
或乘山或乘平洲、或乘盤石、或乘宮殿木人長二尺許,衣以綺羅、裝以金碧,乃作雜禽魚鳥,皆能運動如生,隨曲水而行又間以妓船,船長一丈,闊六尺木人奏音聲、擊磬、撞鐘、彈箏、鼓瑟,皆得成曲及為百戲跳劍、舞輪、昇竿、擲繩、皆如生無異雕裝奇妙,周旋曲池同以水機使之杜寶為隋學士,入唐官著作郎著有《大業拾遺》 ,《太平廣記》此段即引自《大業拾遺》 此段「水飾圖經」既為圖經,則當係先繪為圖畫,再以偶人仿為之黃袞所造水飾、有妓樂、有百戲,與前述魏馬鈞及北齊雀士順所造皆同 ,而更有扮演故事之劇,已較前二者所造尤為複雜惟木人之活動,仍停留在「以水機使之」,與後世之藉手來操偶之代言體偶戲不同,只是比較進步的水傀儡雜技而已 四) 唐代的水傀儡戲:唐代將水傀儡稱為「水轉百戲」見於杜佑《通典》 ,已見於前述曹魏時水傀儡戲 五) 宋代的水傀儡戲:5宋之水傀儡已進步許多,其運動木人已全憑操偶手法,且已有代言體出現魏隋之水傀儡仍屬百戲伎藝階段,宋之水傀儡已能搬演雜劇茲引《東京夢華錄》卷七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宴條載:駕先幸池之臨水殿錫燕群臣殿前出水棚排立儀衛近殿水中橫列四綵舟‥‥又列兩船皆樂部又有一小船,上結小綵樓,下有三小門如傀儡棚。
正對水中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樂作綵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後有小童舉棹划船,遼遶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枚小船入棚繼有木偶築毬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謂之水傀儡又有兩畫船,上立鞦韆,船尾百戲人上竿‥‥水戲呈畢,百戲樂船並各鳴鑼鼓,動樂舞旗與水傀儡船分兩壁退去從此條文可看出,此項在臨水殿之大活動中,北宋水傀儡戲已與百戲分開演從水戲畢,百戲樂船表演完畢,與水傀儡船分兩壁退去可証從此項水傀儡戲的表演,可看出下列諸點:一、操偶技巧精湛:「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 ( 應是小木偶 )垂釣後有小童 ( 亦為小木偶童 ) 舉棹划船,遼遶數回,‥‥釣出活小魚一枚‥‥繼有木偶築毬舞旋之類二、各種腳色扮演:──上參軍色、垂釣偶、小童划船偶、弄毬舞之偶三、為有代言及有樂場:上參軍色 「進致語」「樂作」‥‥遼遶數回,「作語」6「樂作」‥‥ 釣出活小魚一枚又「作樂」 ‥‥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所謂「致語」為優人代偶致語,已見代言體形式後場音樂亦有數次出現,並有唱和情形從以上條件來看,已具戲劇雛形又南宋之水傀儡戲,已更成熟,見於《夢梁錄》卷二十百戲伎藝條「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賽寶哥、王吉、金時好等,弄得『百憐百悼』 。
兼之水百戲,往來出入之勢,規模舞走,魚龍變化奪真,功勢如神」水偶戲能演得「百憐百悼」應有融入劇情,敷演故事了 六) 元代的水傀儡戲:元代蘇天爵《滋溪文蒿》卷二十三〈故嘉議大夫江西湖東道肅政廉訪使董公行狀〉稱工曹專營造近侍請於禁中海子為傀儡之戲 ,擬築水殿以備乘輿游觀公言聖明在上,豈宜作此宰臣是其言,遂罷其影董公即董訥,為元仁宗時工部主事工部郎中據此知元時應確有水傀儡戲 七) 明代的水傀儡戲:明代水傀儡戲見載於《退食筆記》及《酌中志》 《退食筆記》卷下玉熙宮條:嘉靖四十年十一月,神宗時選近侍二百餘名于玉熙宮學習宮,‥‥水嬉之製用輕木雕成海外諸國及先賢文武男女之相,約高二尺,彩畫如生,7有臂無足,而底平下安卯栒用竹板承之,設方木池貯水令滿取魚蝦萍藻實其中,隔以紗障,運機之人皆在障內遊移轉動,一人鳴金宣白題目,代為問答惟暑天白晝作,以銷長夏,明愍帝皇駕幸玉熙宮鳳紙僉名喚樂工苑內水嬉金傀儡,殿頭過錦玉玲瓏,一自中原盛豺虎暖閣,才人罷歌舞插柳停揮素平箏燒燈罷擊花奴鼓按明世宗嘉靖四十年 (1561 年 ) ,此段應為明世宗時水傀儡于玉熙宮設為宮戲,明愍帝皇駕玉熙宮時曾喚樂工苑內演水嬉金傀儡此段記載中以「隔以紗障,運機之人皆在障內遊移轉動」 ,已可見於幕後操弄傀儡。
「一人鳴金宣白題目,代為問答」 ,既有報目,又有代言,可見已有敷演故事,而不是純屬伎藝另明代劉若愚之《酌中志》卷十六云:水傀儡戲,其製用輕木雕成海內四夷蠻王及仙聖將軍士卒之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餘,止有臀以上,無腿足,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人之下平底,安一榫卯,用三尺長竹板承之用長丈餘闊一丈深二尺餘方木池一箇,錫鑲不漏,添水七分滿下用凳支起又用沙圍屏隔之經手動機之人,皆在圍屏之內自屏下游移動轉水內用活魚、蝦、蟹、螺、蛙、鰍、鱔、萍藻之類浮水上聖駕陞座向南,則鐘鼓司官在圍屏之南,將節次人物各以竹片托浮水上,游鬧頑耍另有一人執鑼在旁宣白題目,替傀儡登答讚導喝采或英國公三敗黎王故事或孔明七擒七縱 ,或三寶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之類唯暑天白晝作之其人物器具,御用監8也水池魚蝦,內官監也圍屏帳幔,司設監也大鑼大鼓,兵仗局也乍觀之似可,如頻作之,亦覺繁費無味將上述二段記載加以比對,幾乎大同小異,只是後者所述較詳而已,也許是宮廷所設宮戲沿襲下去,自當大同小異 八) 清代的水傀儡戲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