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071944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点课业--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凉山州西昌铁路中学州级课题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1998年立项 2002年5月结题)目 录 A课题工作报告 B课题研究报告 C. 效果检测报告 A课题工作报告西昌铁中承担的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科研课题系一九九八年四月由凉山州教科所审批为州、市、校三级共管的州级课题。一、课题研究过程回顾1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注重教育科研。从1996年开始学校把教育科研作为兴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1997年我校从全校申报的23个课题中选出了三个课题向州教科所申报,1998年4月由州教科所批准正式将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立项为州级课题,1999年6月开题。课题立项后,学校加强了课题组力量,由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长

2、并增加初中老师2名,高中教师3名,组成8人课题组。课题下设二个一级子课题: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初中阶段 研究、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高中阶段的研究在一级子课题下又分教学方法的衔接、知识的衔接、学法的衔接、能力的衔接,分成若干个子课题,由课题组的教师每期完成一至二个二级子课题,同时99年7月成立了校教研室,同时还成立了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管理机构:由州教科所、市教研中心、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共同组成,负责课题的管理和研究情况的进展。研究机构:由州教科所、市教研中心负责研究指导,由学校课题组负责具体的研究工作。2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本课题属于一个传统性课题,传统的衔接由于受“

3、应试教育”的影响,更注意知识点和教法的衔接,而实际上这种衔接只能解决衔接中的某些问题,只有将能力和学法的衔接综合起来,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第一,通过对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成因分析,探索出初、高中数学从知识、教法、能力、学法、衔接的方法;第二,探索出衔接教学的课堂结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第三,探索出初、高中能力培养的层次要求,有目的地加强能力培养。随着研究深入开展,课题组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即引进现代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来大面积提高我校高中数学成绩,来推动学校质量稳步提高。3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的研究围绕以

4、铁中初99级4个班为实验班,而市同级其余班作为对比班,并逐步推广到高03级。4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习理论阶段。第二阶段:成果总结、深入研究阶段。而其中按衔接的特点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而最关键的是初中阶段,即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研究教材,加强知识的衔接;研究教法、培 养能力,加强教法能力的衔接;研究学法,加强学法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和能力培养。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和推广阶段。二、研究力量的安排1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课题的研究人员组成:主研人员:罗秀平(课题总负责人,具体负

5、责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科学性和研究深度。)何明渊(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措施的设计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奉从平(具体负责高中阶段衔接教学的研究)王凤芝(具体负责初中阶段衔接教学的研究)参研人员:肖佐林、陈明忠、李开勇2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课题顾问与指导人员。专业理论指导人员:黄骥华(凉山州教科所副所长,特级教师,对课题作学术性指导。)何良仆(凉山州教科所理论室主任,高级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每一阶段作学术性指导。)谌业锋(凉山州教科所教研员,高级教师,对课题作学术性指导。)朱孝威(西昌市教育局原局长,高级教师,对课题作学术性指导。)蒙佐德(西昌市教科中心研究员,高级教师,对课题

6、作学术性指导。)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铁中得到了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育局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各兄弟学校的大力帮助,得到了实验班的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三、课题组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理论学习情况: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课题组对全体参研人员主要组织了以下理论学习:第一、每半月进行一次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理论学习。主要内容:学习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课题专题学习以及课题在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第二、课题组成员参加的不定期的专题讨论会。主要内容是根据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寻找依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全体参研人员利用课余时间的自学。主要内容是数学通

7、讯中晨旭和系列文章谈高考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学大纲、主体性教学论、发展性教学论、创新教学论、中学数学教学和教学 原则、掌握知识的心理过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初中生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学等文章或书籍。第四、学校教研室每两月一次的教科信息转载有关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方面的资料供课题组学习。组织讨论情况:(5次)第一次:1998年11月20日在学校二楼会议,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参研人员(共6人),专题讨论课题实施细则以及开题有关事宜。第二次:1999年10月10日在学校二楼会议,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参研人员(共6人),专题题讨论课题开题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如何

8、落实在课题研究中。第三次:2000年2月12日在学校二楼会议室,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参研人员(共8人),专题讨论优化课堂结构,运用现代课堂教学,在衔接教学中的运用。第四次:2000年10月20日在学校二楼会议室,由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参研人员就子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专题讨论。第五次:2001年3月20日在学校二楼会议室,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参研人员专题讨论,课题深入开展及结题工作。考察学习、咨询情况:第一次:1998年6月,课题组何明渊在州党校参加了由州教科所组织的“州级课题辅导会” 。第二次:1999年6月14日,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了开题会,课题组会上接受了专家的指导和培训。第三次:1999年12月,在

9、学校会议室聘请了市教科中心高级教研员蒙佐德老师作现代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第四次:1999年11月26日至29日,课题组何明渊参加了在西昌一中举行的“创新教育专题报 告会”,并就课题开展初期工作向何良仆主任汇报。第五次:1999年12月20日在学校二楼会议室,州教科所何良仆主任、市教研中心朱局长、廖光华副主任、蒙佐德老师就学校课题开展情况作了具体指导。第六次:2000年9月23日,课题组何明渊老师在州大礼堂参加了市教科中心举行的“尝试教 学实验”的报告会。第七次:2000年12月28日,课题组何明渊老师上交学期报表到州教科所和市教科中心,就课题进展情况向何主任作了汇报。第八次:2001年5月21日

10、,课题组何明渊老师在西昌一中参加了省级课题结题会并就课题总结等有关问题咨询了黄骥华副所长和何良仆主任。三年来,课题组教师一边开展课题研究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断地总结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质量,其书写的课题直接相关的论文15篇,在市级获一等奖1篇,州级刊物上发表1篇,获三等奖一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篇。 2001年5月23日返回目录B. 课题研究报告由西昌铁中承担的州级课题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属于州、市、校三级共管的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探索出了一条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的方法,并培养起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了我校高中数学大幅提升,并培养起了衔接的教师

11、队伍。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分析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开展的必要性:1教材本身的原因。人教社93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和96年高中数学必修本是近年来为了适应初中义务教育的需要而编写的一套初、高中配套教材,使用后学生普遍感到上高中数学难学,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数学成绩也随之大幅下降。原因是:初中为了适应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内容删减较多,而高中内容删减相对较少,并把初中较难的部分内容移到了高中,并且高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又增加了一些现代实用性较强的知识。2铁中数学学科的实际情况。西昌铁中在近五年内质量大幅度提 高,连续五年获西昌市高考特

12、等奖,连续二年获州高考一等奖,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但由于我校地处市郊,加上铁路企业职工流动性大,管理学生难度大,初中毕业后分流严重 ,高中生源相对较差,以实验班情况为例:全年级71人,录取分数线320分以上的仅45人,数学进校20人上优分线(68分),年级平均分56分,由于数学学习是层次性要求较高的科目, 由于基础不扎实,能力较差,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并通过数学成绩提高相关科目的成绩,把一所文化沉淀只有20年的学校,进一步办好办大办上 档次,多培养一些素质好的名牌大学的学生,这是给学校的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课题开展的可行性:1西昌铁中领导班子重视教

13、育科研,把“常规立校、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可 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学校启动了“人才工程”,通过传、帮、带培养骨干教师。分局重 视铁中的发展,投入大,把办好铁中作为分局职工谋福利,以及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大事来抓。2铁中有专职的教研室,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研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有系列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3铁中与省、州、市教育科研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可以经常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4铁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良好开展研究的社会基础。5近年来,一大批学历达标,思想素质好,热爱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经过几年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的教学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教学日趋成熟,并具备

14、了几年衔接教学的经验,具备了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教师队伍。二、课题研究针对上述分析,我校选择了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作为科研课题。我们知道,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通过( 联想)(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的过程,这客观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完成上述思维的形成,但良好习惯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起来的,由于铁路企业的特殊性,学校肩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因此在铁路中学衔接问题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艰巨性。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的原因和具体分析:1教材内容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

15、高中较小,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且较多的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的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还常需作定性研究。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材降低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实际难度难以下降,且又增加了应用性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台阶。部分教学内容已由原来的初中讲授移到高中讲授(如常用对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法),而高中一些教师对调整后的大纲要求认识不够,而对编在附录内的内容认为初中讲了,而未讲这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教材,给学生后继过程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教学方法方面: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因此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而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 度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类型较少,且较单一。教师一般均有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