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接缝横隔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06989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接缝横隔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湿接缝横隔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湿接缝横隔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湿接缝横隔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湿接缝横隔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接缝横隔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接缝横隔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名称_发送部门_ 接受单位 交底内容 是否有附表技术交底内容:技术交底书大广高速公路(粤境段)S03标工程部桥梁工班是否编号:工程部位日期日期洋飞坑大桥现浇段、湿接缝及横隔板施工 技术交底墩顶现浇段、横隔板及湿接缝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条件 1、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环境,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2、作业用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工艺2.1墩顶现浇段及湿接缝施工T梁安装就位后,要及时进行墩顶现浇段施工。现浇墩顶连续段的施工顺序为:底模及现浇段梁底钢板安装-按设计要求 连接纵向钢筋和绑扎构造钢筋一一安装墩顶连续段负弯矩预应力束波纹管一立 侧模一进行T梁的横隔

2、板连接,浇注湿接缝砼和横隔板砼一浇注墩顶连续段。 Ji-.%底模采用竹胶板,以便加工成相应的形状和尺寸的模板。安装模板时,要 确保模板底部与支座顶面相平,然后用对向木楔打紧固定,以便拆除。永久支 座与底模间的缝隙用海绵条夹紧,以防止漏浆。安装支座钢板四周模板时,应 注意坡度,保证墩顶现浇连续段预埋钢板中心外露 1.5cm。钢筋、钢束施工:现浇段负弯矩预应力束管道与预制 T梁的对应束管道顺接,并确保连接可 靠,不漏浆;现浇段处纵向连接钢筋的焊接宜左右、上下对称进行,以免焊接 温度引起T梁端部变位。两梁端部伸出的预留纵向钢筋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彼此 焊接。一般采用搭接电弧焊连接,要求焊缝饱满,接头焊接

3、处不得有横向裂纹,电焊条类型使用正确。钢筋下料前要先设计好接头位置,焊接接头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单面焊10d、双面焊5d,按规范要求焊接。焊条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具有出厂合格证的E5003或E5016型焊条。两个搭接钢筋的轴线宜位于同一直线上。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域 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 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小于50%(a)搭接焊双面焊缝(b)搭接焊单面焊缝焊缝高度应为焊接钢筋直接的0.25倍,且不小于4mm焊缝的宽度应为被钢筋骨架主筋焊接接头P当外观质量各小项不合格数:虽接钢筋直径的0.7倍

4、,且不小于10mm如图所示:100%进行检查。检查结果, 时,则该批焊接接头外观质量合格。当某一小项不合格数超过抽检数的I 10%寸,应对该批焊接接头该小项逐 个进行复检,并剔出不合格接头;对外观检查不合格接头采取修整或焊补措施 后,可提交二次验收。钢筋安装质量标准项目允许偏差(mr)受力两排以上排距 5钢筋同排 I梁、板、拱肋 10间距基础、锚碇、墩台、柱 20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10钢筋骨架尺寸长 10宽、咼或直径 5绑扎钢筋网尺长、宽 10寸网眼尺寸 20弯起钢筋位置 20柱、梁、拱肋 5保护层厚度基础、锚碇、墩台 10板 3支立模板:现场技术员对T梁钢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5、,请质检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施工。连续段外侧模采用钢模板,做成同边梁外侧模板相同的形状、尺寸,靠支 撑在盖梁上的斜撑固定;横隔梁侧模、底模采用竹胶板后面加10*10方木组成定形,对拉杆固定。浇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至现场,倒退溜放入模,人工控制 入模位置和入模速度。混凝土分层浇注,分层振捣,每层30cm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尽量采用小的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不得触及波纹管,所有 振捣时间的控制均以砼面不再下沉且砼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原则。3.3墩顶负弯矩张拉1、施工工艺流程清孔一穿束一安装锚垫板、夹片、限位板一安装千斤顶、工具锚

6、垫板、夹 片一负弯矩钢绞线张拉一孔道压浆。(1) 钢束制作预应力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S15.2mm标准抗拉强度 fpk=1860MPa=I I I :钢绞线进场时必须提供生产厂家的合格证书,并按照规范对每批钢绞线的 II I X 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率、硬度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 同时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进行修正。钢绞线到工地并经检验合格后,在钢绞线系上标签存放在棚内,堆放台应I离地面2030cm以防受潮生锈。钢绞线开盘:将钢绞线盘竖放入一型钢制成的开盘架内,钢绞线头自盘中 心部取出,钢绞线下料只准用砂轮锯切割,严禁采用氧炔焰或电弧焊切割

7、。(2) 钢绞线下料与编束钢束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两端张拉下料长度=钢束通过的管道长度+2X便于操作的预留长度(工作长 度 60cm)。钢绞线下料完成后,应严格进行钢束编号,并用胶带将钢束头缠裹,并严 格编号,以防混乱,同时预防钢绞线松散。钢绞线编束时首先将端部理直、平 顺,将其一端整理平顺后,穿入锚环孔内,自一端开始向另一端疏理使其平顺 松紧一致。编好的钢束要挂牌存放以免出错,钢束不要互相挤压在一起,以防 钢绞线损伤或压扁。(3) 穿束负弯矩孔道狭小,穿束困难。穿束工作在墩顶纵接头混凝土浇筑前进行, 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

8、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因为负弯矩张拉槽位于T梁翼板下方,在浇注纵向现浇湿接缝时在负弯矩张拉口处预留一段长度为1.85米的空隙不进行混凝土浇筑,在穿束时将翼板钢 筋掰开,用安全吊篮悬挂在翼板钢筋之上,施工操作人员站在安全吊篮上,施 工操作人员要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安全带的安全扣要扣在翼板钢筋上。3.4、混凝土浇筑材料采用C50现浇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到现场后开始浇筑连续接头、中横梁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距束同长$ I I I I Ii i i度范围内的湿接缝。混凝土由吊车悬吊专用料斗入模。浇筑采用分层斜坡式浇 I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快插慢

9、拔。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 动器作用半径的 1.5倍,与侧模保持 50100mm的距离,要插入下层混凝土 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 筋及其它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 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混凝土浇筑 时要留好试块,并做好记录。对于湿接缝浇筑要注意尽量避免振动棒碰撞底板。3.5、养护及时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得小于7天。切实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和施工缝的处理,确保砼在达到强度前不受外加荷载的影响。3.6、张拉负弯矩钢束并压浆在现浇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10、 90%后,张拉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并压 注水泥浆。3.7、浇筑剩余部分湿接缝混凝土浇筑剩余部分的湿接缝混凝土,完成半幅内各梁体之间的连接。3.8、拆除一联内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在一联内湿接头、湿接缝各工序完成以后,拆除用做临时支座的砂筒,使 各永久支座充分受力,完成由简支向连续的体系转换。三、施工注意事项先简支后连续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梁体结构连续,另一种是梁体结 构不连续仅桥面连续,施工时应关注的重点是:先简支后连续的程序,临时支 墩的设置,永久支座的安装,湿接头处梁端的凿毛处理,负弯矩区预应力管道 的连接与密封,湿接头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压 浆及封锚,体

11、系转换(请结合附图施工)。I I I I1、主梁安装后焊接横隔板钢筋及连接纵向湿接缝钢筋,浇筑纵向湿接缝、r、f1 I湿接头及湿接头范围内的横隔板混凝土2、焊接或安装现浇连续段接头钢筋,布设负弯矩钢束,浇筑现浇连续段混I凝土。3、待现浇连续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90%t方可张拉。3 j.P1.1V-4、结构连续施工顺序:横隔板湿接头,翼缘板纵向湿接缝,连续端湿接头, 负弯矩张拉压浆、封锚,桥面体系转换完成。四、安全、文明和环保施工措施1、坚持文明施工,促进现场管理和施工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落实,使职 工养成良好的作风和职业道德,杜绝野蛮施工现象。做到施工平面布置合理, 施工组织有条不紊,施工操作

12、标准、规范,施工环境、施工作业安全可靠,现 场材料管理标准有序。2、危险处设置醒目标志、围栏;施工戴安全帽,不穿凉鞋、拖鞋施工;现 场有安全员,并佩带袖标;现场有安全警示牌,工地要有看护人员。3、机械设备停放场地平整坚实、不积水;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无跑冒滴漏 现象;机械设备有专人管理、操作。4、高空作业人员要经过体检,须具备高空作业的身体素质,且具备救援坠 落人员的技能。5、将项目部的环境管理方针、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环境知识,通过 各种形式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增强员工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参建职工的:h r I _ 自觉行为。附:第一联、第三联施工程序示意图第二联施工程序示意图1 I I II ( I I I湿接缝钢筋构造图,_2; I 、 j- 2;:心 11 I横隔板钢筋构造图墩顶现浇段钢筋构造图说明:此交底适用于 30mT梁桥(洋飞坑大桥、新围大桥)编制:复核:签收:本交底书一式二份,工程部及签收部门各执一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