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06888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抢分专项练专项一选择题满分练综合模拟练2含解析20191126117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模拟练2A组1下列有关生物膜中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跨膜运输物质时均消耗ATPC线粒体内膜比外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都多D膜蛋白的产生可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答案B解析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之间,以及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之间均能特异性识别,故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A正确;通道蛋白进行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内膜上含有氧呼吸酶,所以线粒体内膜比外膜功能复杂,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比外膜都多,C正确;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经高尔

2、基体分泌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蛋白质分布到细胞膜上,D正确。2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合成。下列有关DNP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会产生ATP,该过程不受DNP影响B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因为其合成ATP最多C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DDNP抑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

3、催化合成ATP,结果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DNP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3图1和图2表示某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甲和丙表示mRNA,乙和丁表示核糖体B乙和丁的移动方向均从右向左C图1形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各不相同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甲是mRNA,乙是核糖体,丙是DNA单链,丁是RNA聚合酶,A项错误;乙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丁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B项错误;图1过程合成的多条肽链以同一条mRN

4、A为模板,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C项错误;图1和图2所示过程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D项正确。4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结论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表示双链DNA,N表示(AG)(TC)等于1CM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D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答案B解析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并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配对的碱基

5、数目彼此相等,即AT、CG,因此AGTC,若M表示双链DNA,N表示(AG)(TC)等于1,B正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如Aa和Aa的后代中aa正常,C错误;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D错误。5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单位:mg/kg)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单位:g/g)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浓度为62.5mg/kgB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C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基因的表达D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

6、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答案B解析与对照组相比,DPC的浓度为62.5mg/kg时,促进GA3合成,使株高增加,不会矮化,A错误;缩节胺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缩节胺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自身不能产生,D错误。6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C韩非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节制人口

7、增长的重要性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答案D解析庄子的话意思是: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其涉及的是物理信息,B正确;“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C正确;“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D错误。B组1下列

8、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通过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酵母菌的线粒体与内质网均为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核D玉米子粒胚乳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有淀粉和糖原答案B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核孔,A错误;酵母菌的线粒体与内质网均具有膜结构,故均含磷脂分子,B正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故不能用来观察叶绿体,C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D错误。2下列与“方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在生物之间只能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B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

9、且流动速率基本相同C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信息种类可相同也可不同D正常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与RNA间可双向传递,但场所不同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A正确;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可以穿过细胞膜双向流动,正常情况下,细胞形态基本不变,说明水流动速率基本相同,B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不同的对象传递的信息种类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正确;正常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递到RNA(转录),不能从RNA传递到DNA(逆转录),D错误。3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小室内,温度、光照强度恒定且适宜,

10、定时测定CO2含量。25min后,甲、乙装置内均达到平衡且乙装置内CO2含量较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025min期间,净光合速率平均值甲植物小于乙植物B甲、乙装置内CO2含量达到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C025min期间,甲、乙两植物的呼吸速率相同且一直保持不变D若将甲、乙两种植物放在上述同一密闭装置中,一段时间后甲植物可能先死亡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相同时间内,密闭小室乙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说明乙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甲植物,A正确;甲、乙植物的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说明甲、乙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B正确;由题意不能判断甲、乙两植物呼吸速率的大小,C错

11、误;由于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时,乙装置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说明乙植物二氧化碳的补偿点低,因此将甲、乙两种植物放在上述同一密闭装置中,一段时间后甲植物可能先死亡,D正确。4某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现有由该种细菌突变成的甲、乙两种突变型细菌,二者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如图所示为该种野生型细菌合成物质X的途径,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底物中间产物1中间产物2XA突变型甲中控制酶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B突变型乙中控制酶b的基因发生了突变C突变型甲

12、和乙均不能通过控制酶c的合成控制X的合成D两种突变体在基本培养基上只添加底物时均不能生长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推出甲中酶b功能丧失,乙中酶a功能丧失,进而推出突变型甲控制酶b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而突变型乙控制酶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A、B项错误;据题干“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可知,甲、乙都有酶c,推出突变型甲和乙均能通过控制酶c的合成控制X的合成,C项错误;突变型甲、乙由突变导致的酶缺陷不能将底物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X等物质,所以在基本培养基上只添加底物,则两种突变体均不能生长,D

13、项正确。5如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2C控制甲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D若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5答案D解析设基因A、a控制甲病,基因B、b控制乙病,由2和3不患病,而其儿子2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不会在Y染色体上,故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若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可判断乙

14、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XBY)的X染色体来自2(XBXb),因2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且这条染色体来自2,另一条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1,所以3的X染色体来自1,B错误;由1和2不患病,其儿子1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4患甲病,3正常,可知甲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若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由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独立遗传可知,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分析可知,2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3的基因型为AaBb,1为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_B_,产生该基因型的概率为1/33/42/33/4

15、3/45/8,2和3的后代中不携带致病基因(AABB)的概率为1/31/21/42/31/41/41/12,所以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12)(5/8)2/15,D正确。62018年,中国科学报发表了“降低水温,拯救野生中华鲟”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通过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野外来补充野生种群。但研究人员指出,还需采取措施维持这些大鱼的生殖活力,当务之急是尽早将繁殖季节的水温降至适宜的1820范围内。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属于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将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到野外补充野生种群会使野生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调查野生中华鲟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由于中华鲟捕获一次后更难捕捉,调查结果往往比理论值偏小D将繁殖季节的水温降至适宜范围,说明物理信息影响中华鲟种群的繁衍答案D解析“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属于易地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