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068642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 a , (a 0)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 a 0这个条件不成立,则a不是二次根式;(2) 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0。2 重要公式: ( 1 ) ( a ) 2 =a (a 0), ( 2)a2= a =a (a 0) -a (a 0) b b,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ab=ab(a 0, b 0);(2) a b = a b (a 0, b 0);(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 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

2、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8 常 用 分 母 有 理 化 因 式 :a 与a,a - b 与a + b,m a +n b 与 m a -n b,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9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 整数,因式是整式,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 2, 且不含分母;(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2 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 件题。1

3、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 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 ,以前 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 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 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 式等。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可以化为 ax 2 +bx +c =0 ( a, b, c 为常数, a 0 )的整式方程 叫一元二次方程。

4、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重要条件:、方程必须是整式方程 (分母不含未知数的方程).如:x2 -2 2-3 =0 是分式方程,所以 x 2 - -3 =0 不 x x是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次。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 ax 2 +bx +c =0 ( a 0 ),系数 a, b, c 中, a 一定不能为 0, b 、 c 则可以为 0,所以以下几种情形都是 一元二次方程:、如果 b =0, c 0 ,则得 ax2+c =0 ,例如: 3x2-2 =0 ;、如果 b 0, c =0 ,则得 ax 2 +bx =0 ,例如: 3 x 2 +4

5、 x =0 ; 、如果 b =0, c =0 ,则得 ax 2 =0 ,例如: 3x 2 =0 ;、如果 b 0, c 0 ,则得 ax2+bx +c =0 ,例如: 3x2+4 x -2 =0 .其中, ax 叫做二次项, a 叫做二次项系数; bx 叫做一次项, b 叫做一次项系数; c 叫做常数项。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 例题:将方程 ( x -3)(3x +1) =x 2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 x -3)(3x +1) =x2去括号,得: 3 x2-8x -3 =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2 x2-8x -3 =0(

6、一般形式的等号右边一定等于0)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形式: ( x +a )2=b(2)、配方法 :(理论依据:根据完全平方公式: a22 ab +b2=( a b )2,将原方程配成 ( x +a ) 2 =b 的形式,再用直接开方法求解。)(3)、公式法:(求根公式: x =-b b 2 2a-4ac)(4)、分解因式法 :(理论依据: a b =0 ,则 a =0 或 b =0 ;利用提公因式、运用公式、十字相乘等分解因式方法将原方程化成两个因式相乘等形式。)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例 1、商场某种新商品每件进价是 120

7、 元,在试销期间发现,当每件商品售价为 130 元时,每天可销售 70 件,当每件商品售价高于 130 元时,每涨价 1 元,日销 售量就减少 1 件据此规律,请回答:(1)当每件商品售价定为 170 元时,每天可销售多少件商品?商场获得的日盈利 是多少?(2)在上述条件不变、商品销售正常的情况下,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多少元 时,商场日盈利可达到 1600 元?(提示:盈利售价进价)分析: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关键在于理清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解:销售件数: 70- (170-130)1=30(件)日获利: 30 (170-120 )=1500 (元)(2)解:设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

8、为 x 元由题意得: (x-120 )70-(x-130)1=1600整理得: x2 -320 x +25600 =0即: (x-160 )2=0 x =160答: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定为 160 元时,商场日盈利可达 1600 元。例 2、如图,用同样规格黑白两色的正方形瓷砖铺设长方形地面,请观察下列图 形,并解答有关问题:n=1n=2(1)铺设地面所用瓷砖的总块数为 (用含 n=3的代数式表示,n 表 示第 n 个图形)(2)上述铺设方案,铺一块这样的长方形地面共用了 506 块瓷砖,求此时 n 的值; (3)是否存在黑瓷砖与白瓷砖块数相等的情形?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分析:这是一个图形数列题,

9、解题关键在于理清数量关系。黑瓷砖由四部分组成, 比较难求 .所以先考虑白瓷砖数 ,观察白瓷砖数量变化 ,不难发现,第 n 个图形中 白瓷砖数为 n (n +1) 。同时再观察整个图形瓷砖数量变化,易得,第 n 个图形中 总瓷砖数为 ( n +2) (n +3) 块.解:(1) n2+5n +6(2)由题意得: n2 +5n +6 =506 ,即 n 2 +5n -500 =0(n-20)(n+25)=0 n =20, n =-25 1 2(不合题意,舍去)。(3) 白瓷砖: n2+n (块)黑瓷砖: 4n +6 (块)由题意得: n2+n =4n +6n 2 -3n -6 =0解得: x =3

10、 332(不合题意,舍去) 不存在黑瓷砖与白瓷砖块数相等的情形.第三章 :频数分布及其图形1、频数及频率的概念1.频数: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叫做该数据的频数。2.频率: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叫做频率。频率频数 数据总个数2、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极差.3、频数分布表的绘制步骤;(1) 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2) 确定组数和组界(3) 划记(4) 绘制频数分布表4、频数分布直方图(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组成:横轴;纵轴;条形图.(2)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5、频数分布折线图顺次连结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每个长方形上面一

11、条边的中点,就得到所求的频数分 布折线图。例 1、填空题(1)有位同学在草稿纸上随手写下了下面这一串的数字: 34012001122211113432100013440120231则其中 0 出现的频数为 ,1 出现的频数为 ,2 出现的频数为 , 3 出现的频数为 ,4 出现的频数为 。(2)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 个数据分布落在 5 组内,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 的格个数分别为 2,8,15,5,则第四小组的频数为 ;(3)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 78,若要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对其进行统 计,且分为 10 组,则组距为 ;第四章:命题与证明概念: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

12、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 定义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结构: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 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的分类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方法:(1)通过推理的方式 ,即根据已知的事实来推断未知事实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 确的命题叫做定理。(2)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后而公认为正确的:数学中通常挑选一部分人类经过长 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定理和公理都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命题 公理(公认为正确) 真命题 定理(需要推理)其它的真命题(需要推理) 假命题(举反例)1.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来表示。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即 S =ah,其中 a 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ABCD何一边,h 必须是 a 边到其对边的距离, 对应的高。平行四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