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0685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求高雅生活情趣》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二、学生情况分析新的阶段、新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新的生活情趣,但生活情趣具有不同的层次。其中,有健康的、高雅的,也有不健康的、庸俗的。但这些对于十二三岁年龄阶段的少年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科学知识,常常不能正确区分生

2、活情趣的高雅与庸俗。有的学生还会误把庸俗、低级的情趣当成健康的、高雅的情趣。处于从小学进入中学新阶段生活过渡的特殊时期,学生特别需要关于情趣分析、情趣培养方面的知识。同时,高雅的生活情趣又不是凭空产生的,高雅的生活情趣需要培养和引导。像欣赏艺术作品等生活情趣就需要长期的熏陶与培养,有些甚至需要学习相关艺术的知识等。有的生活情趣不仅是一般的情趣,还是与高雅的情操、人生的理想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课从学生成长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进入中学生活阶段的特点,试图在引导学生培养生活情趣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丰富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提升情操,让生命更有意义。三、教学目标 (

3、一)知识目标 1知道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追寻高雅生活的重要条件。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3知道自觉陶冶高雅情趣的不同途径和方法。(二)能力目标1自觉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2运用正确的方法,积极追寻高雅的生活,过真正富有情趣的生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美好的情趣,培养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情操。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品位生活中的情趣。难点:如何提升为高雅的生活情趣。五、教法与学法设计利用故事、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力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性差异

4、,因材施教。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参与课堂教学的现场讨论活动,在积极主动愉快的气氛中去接受所学的知识六、教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以一张精美的电子贺卡为礼物送给学生引入课题,欣赏着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一种体验美丽且快乐的情境进入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地认为,懂不懂得生活情趣,是衡量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现代人应该具有艺术涵养,审美品位,具有现代的生活方式:愉快地工作,愉快地休息,愉快地娱乐;情趣就渗透在这全部的人生过程之中,渗透在人

5、生的每个处所,每个角落。试想,如果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或挥毫泼墨,或恋棋对弈,或吟诗言志,或观花赏鱼,使一天的疲劳在轻松的消遣中化为烟云,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吗?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陶冶高雅情趣?在培养和陶冶高雅情趣的过程应该注重哪些问题?这是本课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二、追寻高雅生活(板书)(一) 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板书)(多媒体显示)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行为:个案例学生判断哪些属于高雅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对高雅情趣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乐观、幽默是人们精神愉悦的一种健康心态,也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乐观、幽默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抓住生活中有趣的一面,恰当地表达自

6、己的思想和感受,并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所以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多媒体显示)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善于以幽默来对待失败而不断进取的人。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试验用作灯丝的材料,失败了1200多次,总是找不到一种能耐高温又经久耐用的好金属。这时有人对他说:“你已经失败1200多次了,还要试下去吗?” 爱迪生回驳道:“我的成就就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爱迪生就是以这种惊人的幽默力量,从失败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鼓舞。这是发明家百折不挠,硕果累累的诀窍。(学生阅读、思考、探究。)幽默是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乐观开朗的一种表现形式。

7、(多媒体显示)课件展示个案中小李的旅游日记引出好奇、从众的心理通过讨论的方式学会正确运用好奇和从众为起点来追求高雅的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二)、好奇与从众(板书)(多媒体显示)讨论:好奇心强是好事吗?怎样全面地看待它?好奇心对于我们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对美好的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是应该鼓励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历来成就大事业者无不在中学时代就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许多成就事业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产生乐趣,由乐趣而变为志趣,立志为之奋斗。高雅生活情趣的培养,离不开社

8、会生活和集体。但是,在集体活动中,要注意鉴别不同的情趣,不能盲目地“随大流”。“随大流”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是司空见惯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从众现象”。从众现象在某些场合条件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可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往往使人陷入盲从。这对个人和集体都无益。如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吸;看到别的同学染红头发,自己也染;看到别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自己也积极参与等。这些活动不是高雅情趣的表现,也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相背离。因此,要从本质上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它的积极作用而注意克服它的消极作用。我们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9、善者而改之”。盲目从众,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三)丰富的文化生活(板书)课件展示个案中喜欢摄影的小雅的资料及其一些摄影作品通过欣赏小雅的一些相片来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美丽和快乐 如果我们要想成为情趣高雅的人,就要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生活是美好的,是充满七色阳光的。人们的情趣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有人讲究修身养性,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有人喜好种花赏花,寸土之隅,可讴田园牧歌;有人喜好旅游,跋山涉水练胆识;有人喜好池旁垂钓可修性格之柔;有人闲暇之余喜好弈棋,操练着聪明的游戏、智慧的体操;有人喜好感受音乐、舞蹈的魅力;有人喜好集邮

10、,方寸之内,可览五洲等等。这些既调节了生活,又获得了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鲁迅先生说过:“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抄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休息眼,平常看一会儿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那岂不是更美好?”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四)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板书)课件展示“七子之歌之台湾”的环节思考:“每当唱起或听到七子之歌时,你的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就是在这种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中,我们陶冶自己

11、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情操的形成,会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教师:希望同学们积极的参加班级体、学校、国家组织的各种活动,这样我们的情趣就得到了提升,我们的情操也受到了陶冶。八、课堂总结 回归整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高雅生活情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和感受;懂得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不要盲目从众;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善于将好奇转变为浓厚的兴趣,学会鉴别不同情趣,避免盲目从众;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提升情趣,陶冶情趣。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老师希望你们在生活实践中有目的地选择丰富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追求美的高尚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情操。做一

12、名情趣高雅的人,将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贡献。九、作业课后通过合作方式办一份班级的生活情趣小报。十、板书设计二、追寻高雅生活情趣1、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2、善于将好奇转变为浓厚的兴趣,学会鉴别不同情趣,避免盲目从众;3、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4、提升情趣,陶冶情趣。十一、教学反思课程倡导关注感悟式学习,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堂课教学中本着“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思考,使“追寻高雅生活情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信念。同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音乐、图片、幽默故事等,使知识趣味化,达到使学生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的目的。每个环节设计都紧扣主题,突出一个“悟”字。当然本课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设计的问题指向性太明确;没能很好抓住课堂生成给予,从学生精彩发言中给予更好的引导;对于初一学生,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应该少些文字多些情境,少些背书多些感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