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06778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州六月荔枝丹3895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州六月荔枝丹【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3、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4、体会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2、探究局部说明顺序,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同学们,这是我国南方非常有名的一种水果,它叫(学生齐答:荔枝)。今天,我们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

2、荔枝的。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二、题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

3、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三、文体知识“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四、初读课文,概括要点 1、阅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一、引出说明对象 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二、荔枝的生态荔枝果 果实:壳膜瓤肉特性

4、果核荔枝花 三、荔枝的生产: 产地树谱移植产销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根据层次,试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总结,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

5、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五、布置作业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来加以说明。2筛选课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第二课时一、 回顾上节内容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1、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作用是什么?课文从荔枝的外壳说起,照应了“壳如红缯”句;写果实,从壳膜写起,照应了“膜如紫绡”句;写果肉,照应了“莹白如冰雪”。所以,引荔枝图序既引出说明对象,又总领全文。2、为什么要写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点?能否从课文中删去?贮运固然不属于果实本身,但与果肉关系密切,理应介绍。3、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

6、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三、探究说明方法这篇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明确: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举例子。这些例子有来自史籍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有来自现实的,如“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有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举例子,可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增强说服力。打比方。如说明荔枝的形状时,“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稀奇的品种时说“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作者把一个一个的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

7、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在这些生动的比喻中,荔枝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列数字。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数与结实数时,都运用了数字。通过数字可获得对荔枝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引用。文章引用故事、史料、诗文来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征引资料共二十余条,指名的作者近二十人,年代从唐、宋、明、清而至于今。资料详实,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四、揣摩语言,体会本文的科学性、文学性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条分缕

8、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请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1、 科学“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作者用推测语气,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来必然产生这个事实。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强。语言的准确还表现在确数、约数的运算上,如“一年开花两次”、“大约重60克”、“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达四五十克”等等。 语言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周密上,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

9、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 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2、文学性 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上。从标题开始,相继引用了陈辉、郭明章、邓萧、徐勃、杜牧、苏轼等诗人的诗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此外,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总结: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四、课堂小结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学小品。把握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探究说明技巧,感受语言魅五、作业布置:思考和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