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067490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一批环保的先驱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环境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宇宙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如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为氧气,分解出尚存营养成份的排泄物为营养物再利用,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当然,最终宇宙飞船仍会因资源耗尽而毁灭。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

2、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保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鲍尔丁提出,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将会使地球走向毁灭。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等现有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的增长极限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中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物产生后的治理和减少其危害。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的不断加重、南北贫

3、富差距拉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粮食供应短缺等问题交叉和接踵而至并对人类社会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人们开始注意到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对生活在其中的另一世界的态度,并逐步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尤其是比尔麦克基本提出全球变暖的“反馈循环圈”这观点以来,人们不仅开始意识到资源并非取之不尽,而且认识到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尤其是对一些全球环境问题所表现出的“反馈循环圈”问题的认识.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是否应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着手,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等问题,大多数国家仍然缺乏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具体有效的政策举措。总的说来,20世纪70到80年代环境保护

4、运动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到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球峰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已成为广泛接受的选择,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管理控制从真正意义上取代末端治理而成为防止环境破坏和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现代途径,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零敲碎打的废物回收利用和减量化的做法才开始整合成为一套系统的、以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90年代思想飞跃的重要前提是系统地认识到了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

5、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罗伯特艾尔斯在分析传统线性经济,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何以对增长上瘾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经济学中环境与自然资源在生产函数中被严重忽视的问题,由于劳

6、动成本的下降,以及自然资源在开发、加工和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性被忽视,使初级产品的价格呈下降趋势,由此发出的失真信号又鼓励了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因而提出了生态重构思想,指出“这需要做出重大努力(政府必须扮演领导者角色)来封闭物质循环.资源廉价而劳动力稀缺的牧童经济是一种过去的事物,我们必须快速转向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飞船经济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90年代发达国家为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

7、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自从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末端治理方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瓶颈,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因此,只有以更系统、全面、生态化的视角来考虑环境与发展问题,以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转换和流动的基本规律来认识资源的利用和废物的产生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经济生态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因为这“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未来都能

8、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由来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一批环保的先驱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环境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他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宇宙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如分解呼出的二氧化碳为氧气,分解出尚存营养成份的排泄物为营养物再利用,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当然,最终宇宙飞船仍会因资源耗

9、尽而毁灭。同理,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保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鲍尔丁提出,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将会使地球走向毁灭。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等现有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的增长极限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中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物产生后的治理和减

10、少其危害。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口膨胀、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的不断加重、南北贫富差距拉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粮食供应短缺等问题交叉和接踵而至并对人类社会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人们开始注意到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对生活在其中的另一世界的态度,并逐步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尤其是比尔麦克基本提出全球变暖的“反馈循环圈”这观点以来,人们不仅开始意识到资源并非取之不尽,而且认识到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尤其是对一些全球环境问题所表现出的“反馈循环圈”问题的认识.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是否应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着手,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等问题,大多数国家

11、仍然缺乏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具体有效的政策举措。总的说来,20世纪70到8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 到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球峰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已成为广泛接受的选择,源头预防和全过程管理控制从真正意义上取代末端治理而成为防止环境破坏和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现代途径,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零敲碎打的废物回收利用和减量化的做法才开始整合成为一套系统的、以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90年代思想飞跃的重要前提是系统地认识到了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1)传统末

12、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罗伯特艾尔斯在分析传统线性经济,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何以对增长

13、上瘾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经济学中环境与自然资源在生产函数中被严重忽视的问题,由于劳动成本的下降,以及自然资源在开发、加工和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性被忽视,使初级产品的价格呈下降趋势,由此发出的失真信号又鼓励了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因而提出了生态重构思想,指出“这需要做出重大努力(政府必须扮演领导者角色)来封闭物质循环.资源廉价而劳动力稀缺的牧童经济是一种过去的事物,我们必须快速转向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飞船经济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90年代发达国家为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

14、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自从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末端治理方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瓶颈,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因此,只有以更系统、全面、生态化的视角来考虑环境与发展问题,以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转换和流动的基本规律来认识资源的利用和废物的产生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经济生态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

15、路,因为这“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20世纪90年代之后 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近期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 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