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06644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从容说课】首先,通过我国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分布图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结合各地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间的矛盾,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检验、督促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结合“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表,让学生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何要从长江流域调水?结合“南水北调线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从工程难度、水量大小、调入区效益等方面对比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南水北调为何首先起动东线工程。在分

2、析南水北调的影响时,既要分析对于调入的有利影响,也应分析对于调出区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应从资源、环境、生态等多方面剖析。分析不仅要关注调入、调出区,还应关注沿途区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掌握南水北调工程三条方案的路线及优缺点。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表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锻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了解我

3、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督促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教学重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条方案的路线及优缺点。2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学案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展示:我国的四大跨世纪工程)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隐含着“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之意”。表现在两个方面:(课件展示:如下)师: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们所知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师: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总体

4、上是南多北少。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2,属缺水区。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比重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造成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板书)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新授)师:大家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填写学案。(课件展示:学案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 位,( 、 、 、 、 、中国)人均占有量少,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水资源空间分布:具有 ,表现为 多, 少, 多, 少。水资源

5、时间分布不均:表现为 季多, 季少。 变化大。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水资源概况生:读书,填表(略)(板书)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师:讲评(略)师: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l1012立方米,约占全球河川年径流量的58。但从地域上看,我国水资源分布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师:读知识窗,了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生:读书,分析(略)师:大家填写学案。(课件展示:学案2)(板书)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城市缺水:缺水城市 多个,严重缺水城市 个小于300米3省市 个北方6个( )人均综合

6、用水量省市缺水小于300米3省市 个北方4个( ) 万元GNP用水量小于1000米3省市 个全部在北方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板书)3、我国北方(华北)缺水的原因师:讲评(略)师:华北缺水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学案3)3、我国北方(华北)缺水的原因 北方水资源 , 面积大,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华北地区 稠密, 发达,需水量大 水资源 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师: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长江水将通过扬州江都抽水站和即将兴建的宝应抽水站等,通过1156千米的输水主干线送往天津地区。我国为什么要从长江调水呢? 分析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填写学案。生:填写(略)(课件展示:

7、学案4)4、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流域广水量大流量稳定流经地区多 干流长 千米 流域面积 万米2 水资源占全国 % 人均、地均占全国水量高于全国平均值 稳定 分配较均衡 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上游靠近 , 中下游邻近 。(板书)4、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师: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水利部门即对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北调进行了专门研究,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论证,确定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自学教材,详读插图,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并填写学案。(课件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课件

8、展示:学案5)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路线:从长江 引水到 上游水源区:长江上游 及其支流 江、 河供水区:黄河上中游的 和 地区评价:优点:可 供水。缺点: 有限,工程量 。西线方案路线:从长江 水库引水至 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水源区:长江中游 水库,汉江上游 水库供水区: 平原大部分地区 优点:可 供水评价: 缺点:缺引水干渠,工程量 中线方案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沿 运河到华北地区水源区: 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 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优点:水量 ,可利用 运河,工程量 。评价: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需 北送。东线方案(板书)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师

9、:讲评(略)(板书)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师: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南水北调工程在带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填写学案。(课件展示:学案6)1、积极意义社会效益 改善供水区 ,吸引国内外 。 缓解 、 、 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效益: 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缓解 大幅度下降趋势和 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 。扼制土地 化现象长江流域是_,水质_:原因_加重,淤

10、塞_。2、环境问题(东线方案为例)对沿线_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土壤容易发生_。对长江影响:(水资源)对沿水地区:(供水区)沿线地区经济发达,_排放,降低水质师:人教版教材是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们也要对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有所了解。大家阅读知识窗,填写学案。(板书)四、西气东输工程生:阅读(略)(课件展示:学案7)1、中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西起_盆地东南,经_、_、_、_、_、_、_、到达上海。2、实施背景(1)我国能源结构以_为主,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比重偏低(2)长期以煤炭为能源,使我国环境污染严重(3)天然气是一种_、使用方便、_高、_低的能源(4)我国天然气储量_(5)我国

11、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主要分布地区:_、_、_、_、总体格局西_东_,北_南_主要油田改变以_为主的能源利用机构,提高_的利用比例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_的发展促进以_为源的化学工业发展带动城镇_建设,提高就业率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意义:对东部地 将_优势转变成_优势带来_,改善_,增加_。改善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区有利对中西部地区不利:工程建设对沿线_影响影响(课件展示:西气东输图)师:(总结)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各地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间的矛盾突出,所以资源跨区域调配非常必要。对输出地区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输入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达到输入和输出地区的“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