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06501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流水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摘要:流水施工是一种诞生较早,在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行之有效的科学组织施工的计划方法。他建立在分工协作和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其实质就是连续作业,组织均衡施工。他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有效方法。流水施工是指所有施工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顺次投入施工,个施工过程陆续开工,陆续竣工,使同一过程的施工班组保持连续、均衡的施工,不同施工过程尽可能平行搭接施工的施工组织方式。组织流水施工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连续、均衡、有节奏的进行施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施工进度,节省施工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关键词:流水施工; 流水参数;横道图;进度计划一、流水施工原理(一

2、)组织施工三种基本方式 在组织同类项目或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施工区段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式,如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等组织方式。1、依次施工 完成一个施工对象之后,再去完成另一个施工对象,直到将所有的施工对象全部完成的组织方式。2、平行施工 将所有的施工对象同时开始,然后同时结束的组织方式。3、流水施工将施工对象划分成若干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段(流水线法没有明确的分段标志),各施工过程分别由专业班组去完成,各专业班组携带一定的工具依次在各个不同的施工段上去完成相同施工任务的组织方式。(二)组织施工三种方式的特点 依次施工 平行施工 流水施工1.工作面有空闲,工期长2.实行专业

3、班组,有窝工现象3.日资源用量少,品种单一,但不均匀4.消除窝工则不能实行专业班组施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不利.1.充分利用工作面,工期短2.实行专业班组如不进行工程协调,则有窝工现象3.日资源用量大,品种单一,且不均匀4.对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是不利的.1.合理利用工作面,工期适中2.实行专业班组减少窝工现象3.日资源耗用量适中,且比较均匀4.实行专业班组,则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三)组织流水施工的要点、划分施工过程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要求、工艺要求、工程量大小及劳动组织等因素来划分。、划分施工段 在组织流水施工时,通常把施工对象划分为劳动量相等或大致相

4、等的若干个段,这些段称为施工段。、实行专业班组 、保证主导施工过程连续均衡施工 、每个施工段应有足够的工作面 (四)流水施工的基本表达形式流水施工的表达形式有:横道图、斜道图和网络图、斜道图。横道图:回填基础垫层挖土13121110987654321施工过程横道图又叫甘特图 (Gantt chart),就是在时间坐标中用横的线段表示各施工过程的开始,结束及延续时间,同时也反映各施工过程相互关系的指示图表。斜道图: 斜道图,就是在时间坐标中用斜的线段表示各施工过程的开始,结束及延续时间,同时也反映各施工过程相互关系的指示图表。网络图:网络图是指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络图

5、形。示例:拟修建四幢相同的建筑物,其编号分别为A、B、C、D。它们的基础工程均由挖土方、做垫层、砌基础和回填土等四个施工过程组成,且基础工程量都相等。每个施工过程在每个建筑物中的施工天数均为5天,其中:挖土方时,施工班组由8人组成;做垫层时,施工班组由6人组成;砌基础时,施工班组由14人组成;回填土时,施工班组由5人组成。试组织施工并画出劳动力动态曲线。二、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在组织拟建工程项目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工艺流程、空间布置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开展状态的参数,称为流水参数。它主要包括工艺参数、空间参数和时间参数等三类。(一)工艺参数a.工艺参数的概念:工艺参数一般指的是在组织拟建工

6、程流水施工时,其整个建造过程可分解的几个施工步骤。即:施工过程数,用“n”表示。b.施工过程划分依据:1.施工进度计划的性质和作用2.工程结构的复杂难易程度:难的施工过程粗、少,反之细、多3.劳动组织及劳动量的大小:劳动力少的施工过程可分少点,反之多点。4.劳动内容和范围 :一般针对施工过程来划分。(二)空间参数空间参数的概念:空间参数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中所划分的施工区段,简称流水段,记为:M。流水段包括工作面、施工段(m)和施工层(c)1、工作面:从事某专业工种的工人在从事建筑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活动空间,这个活动空间称为工作面(在施工对象上能够安排劳动力或施工机械的地段)。2

7、. 施工段(m):为了有效地组织流水施工,通常把拟建工程项目在平面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这些施工段落称为施工段。3施工层(c):在组织流水施工时,为了满足专业工作队对操作高度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将拟建工程项目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操作层,这些操作层称为施工层。施工层的划分,要根据按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如建筑物的高度、楼层等来确定。划分施工段的目的和基本要求:l)专业工作队在各个施工段上的劳动量要大致相等,相差幅度不宜超过10%-15%;2)保证拟建工程项目结构整体的完整性。施工段的分界线应尽可能与结构的自然界限相一致。3)施工段的数目要合理。应满足合理流水施工组织的要求,即:

8、(三)时间参数时间参数的概念 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时间排序上的参数,称为时间参数。时间参数有:流水节拍(t)和流水步距(K)1、流水节拍 从事某个专业的施工班组在某一施工段上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流水节拍应为0.5天的整数倍数 )流水节拍的确定方法(1)三时估算法:a:最乐观的工作延续时间估算(考虑最有利的因素)b:最悲观的工作延续时间估算(考虑最不利的因素)c:最可能的延续时间估算(常规情况下)(2)施工定额法:P 劳动量Q 工程量(按几何形体计算)St 时间定额Sp 产量定额D 延续时间,如果是一段上的延续时间 即节拍 tB 每天工人班数(按八小时工作制计算, 最

9、大为1班,最小为3班)R 每班工人数(它受到最小工作面和最小劳动组合的限止) 最小工作面:当一个工人或一个班组发挥其最大效益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具有的工作面 最小劳动组合:为了完成某一施工任务且在合理协调的情况下所应具有的工人数2、流水步距相邻两个施工班组投入施工的时间间隔(不包括技术及组织间歇时间)称为流水步距。流水步距用 K 来表示。技术间歇时间:在组织流水施工时,除要考虑相邻专业工作队之间的流水步距外,有时根据建筑材料或现浇构件等的工艺性质,还要考虑合理的工艺等待时间,这个等待时间称为技术间歇时间。组织间歇时间:在组织流水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的原因,造成的间歇时间称为组织间歇时间。如墙体

10、砌筑前的墙体位置弹线,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转移,回填土前地下管道检查验收等等。确定流水步距的原则1)流水步距要满足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施工顺序上的相互制约关系;2)流水步距要保证各专业工作队连续作业;3)流水步距要保证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开始作业的时间上最大限度地、合理地搭接;4)流水步距的确定要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安全生产。流水步距与工期的关系:三、 流水施工的基本方式流水施工根据各施工过程时间参数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有节奏流水和无节奏流水两种基本方式。 (一)有节奏流水特征:同一施工过程在每一施工段上的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间的节拍不一定相等,但均为最小节拍的整数倍数,此时的最小节拍即为流水

11、步距;各施工过程允许有多个施工班组参加施工,但均为连续施工。施工段数应满足的条件:m 施工段数mmin 最小施工段数bi 各施工过程所需班组数之和Zi 各施工过程间技术、组织间歇之和 Z2 层间技术、组织间歇的最大值 K 流水步距示例:例题五:一幢三层砖混结构主体工程可分砌墙、浇圈梁、搁板三个施工过程,它们的节拍分别为6天、2天、4天。圈梁需2天养护,层间间隔分别为2天、4天,组织有节奏流水至少应分几段,分10段时工期为多少?并绘制横道图。(二)无节奏流水无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方式。1特征:每个施工过程只有一个施工班组去完成,且是连续施工的

12、。节拍特征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流水节拍不一定相等距步求解“逐段累加,错位相减,取大差”工期特征:示例:某分部工程划分为3个施工段,4个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的持续时间如下表所示。试组织流水施工。352D234C212B132A mnKA,B=3天,KB,C=2天,KC,D=5,天T=20天绘制横道图:总之,流水施工是最先进、最科学的一种施工组织方式,它集合了依次施工、平行施工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应尽量采用流水施工方式组织施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使工程尽早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周国恩.工程施工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邵全.建筑施工组织.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3】蔡雪峰.建筑施工组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严微.施工组织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