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064591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美术教案第一课 神奇的口袋学习领域:造型游戏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进入小学首次上美术课,主要是认识一些美术工具和材料,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用美术用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述自己的各种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过程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用具和材料能制作不同的绘画作品。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能用工具和材料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游戏相结合、观察比较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

2、、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材料。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教师收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包括儿童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1、 师生相互认识,教师自我介绍。“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来陪大家一起度过我们快乐的美术课,大家高兴吗?”2、 激趣导入:“今天,老师收到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教师提前把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放在一只或几只口袋里,并出示口袋)“这里面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猜一

3、猜好不好?”“好!” (采取猜谜的游戏导入,以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口袋。”教师板书课题。二、 讲授新课1、 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来摸一摸,然后再猜一猜口袋里到底是什么!”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活动。)“通过刚才的猜谜游戏,我们猜出了一部分工具的名称,还有一部分我们不认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介绍各种工具的名字及用途,例如:笔:有大的,有小的,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教师出示用毛笔绘制的国画作品,并且引导学生欣赏。也可现场绘制一幅简单的国画小作品。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毛笔及颜料,使他们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4、教师可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当场操作进行示范。也可以出示美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及它们的不同性能和特点。2、 学生尝试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刚才看了老师画,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动手画一画?”“想!”“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节课,同学们也可以从你面前的口袋中选择你所喜欢的工具和材料来试一试,画一画。但是,在大家动手画之前要先想一想:我要画什么。然后,再动手来画一画。”“现在就让我们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学生发言交流自己想画什么、什么样子。)“现在,快快拿起我们喜欢的工具,开始我们的创作吧!”(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

5、产生兴趣。三、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四、小结:讲评作业。学生自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A、学生将画好的画贴到黑板上,同学们找出最喜欢的作品,并且把手里的小星星送给他。说一说为什么喜欢他。B、教师表扬大胆创作的作品,并且指出优点。C、布置下节课的准备用品: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儿、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教学目标。不足之处 :在于没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小组合作。反思方向:应该注意小组的合作精神,不能担心课堂的纪律而忽视学生的团结合作。 第二课 大家都来做

6、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

7、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 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8、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自主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不足之处: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课有些呆板。反思方向:应当讲究讲课艺术,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课 彩线连彩点教学目标:1、 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2、 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3、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教学工具:1、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笔、色彩笔等工具。2、 教师准备同样的丰富材料,并准备各种欣赏的范例图片。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学生欣赏

9、,感受。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想。二、欣赏作品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学生欣赏归纳,大胆归纳,表达自己的感受。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学生感受同龄人运用点和线的组合。三、造型和表现1、请学生思考: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想法。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

10、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学生参与老师的讲解。并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归纳。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欣赏。四、练习和评价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理。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绘画兴趣高涨。不足之处: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缺

11、乏启发式教育方法。反思方向: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力。第四课 淅沥的小雨教学目标: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有关雨的录象带。录音机、磁带雨中 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 听歌曲雨中。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 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三、雨中的自然现象树干摇摆(风向)。乌云聚集。电闪雷鸣。(闪电形状)雨滴下落。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

12、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 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够运用本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发挥

13、想像。 不足之处:未能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反思方向:应该充分备课,把握主要知识点。第五课 美丽的烟花学生分析:烟花是孩子经常见到的,与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一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喜欢把自己的已知经验告诉别人。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让孩子把他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动手表达出来。设计思路:重点让孩子感受生活美,艺术美。巧妙的创设情境,力求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意志等。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向孩子自然的进行情感教育,并以孩子的主体活动为中心,让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以达到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标 : 显性目标:引起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美丽

14、的烟花,学习美丽的烟花的表现方法。隐性目标:1、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想象力。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学准备:(见课本)教学流程:一、课前组织: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把教室分成了六个区分别是:三个绘画区(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三个手工区(彩纸剪贴区、彩纸撕贴区、彩泥或毛线粘贴区)。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区域,六个人一小组坐下来,把自己的工具放好,坐端正!分组,选出组长,告诉他们小组合作一幅作业,组员必须团结起来,才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小组之间要比赛,作品完成较好的小组才能得到老师的奖品。二、情境导入师:在国庆节的夜晚,伴随着“砰、砰”的声音,大家不时地看到在天空中闪闪发亮、五彩缤纷的景象,是什么呢?生:是烟花。师:对,是烟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烟花。(揭示课题)三、新授1、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师: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在国庆节的夜晚放烟花,还在什么时候放烟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