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062263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三学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安”“信”“求”“治”等多义实词,“以”“哉”等虚词和句式特点等语言现象。2、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即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出劝谏主题。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今的借鉴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学会虚心接纳他人意见,或诚挚地给他人提出批评意见。二、课前自主学习(一)了解相关文史知识1、魏徴小传魏徴(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魏徴在历史上

2、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徴提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史以“诤臣”称之。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魏徴没,朕亡一境矣。”2、进入背景贞观十一年(637),唐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徴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魏徴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

3、书嘉许魏徴,并将此疏放置案头,以资警戒。3、关于“疏”疏,即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代,用途较广,论谏、陈乞、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二)预习课文,辨识字音求木之长( )浚其泉源( )懈怠( )壅蔽( )谗邪( )黜恶( )谬赏( )滥刑( )宏兹九德( )豫游之乐( )垂拱( )三、参照页下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完成下面练习1、解释重点实词必浚其源流 当神器之重 无疆之休 承天景命 克终者盖寡 虽董之以严刑 则思谦冲以自牧 宏兹九徳 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 将有作2、成语积累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善始善终: 2、辨析一词多义【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日益骄

4、固【克】能克终者盖寡 克己复礼【信】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诚】必竭诚以待下 诚能见可欲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以】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三驱以为度 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不念居安思危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如今安在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归纳以下各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类型并加以解释(1)则思江海下百川 (2)貌恭而不心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3)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4)文武争驰,君臣无事(5)居安思危 (6)必固其根本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思知止以安人(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重4

5、、区别古今异义词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 ( ) 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安”“信”“求”“治”等多义实词,“以”“哉”等虚词和句式特点等语言现象。2、理清文本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即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出劝谏主题。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今的借鉴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学会虚心接纳他人意见,或诚挚地

6、给他人提出批评意见。二、课前自主学习(一)了解相关文史知识1、魏徴小传魏徴(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魏徴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徴提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史以“诤臣”称之。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魏徴没,朕亡一境矣。”2、进入背景贞观十一年

7、(637),唐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徴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魏徴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徴,并将此疏放置案头,以资警戒。3、关于“疏”疏,即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代,用途较广,论谏、陈乞、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二)预习课文,巩固基础1、字音辨识求木之长( chng ) 浚其泉源( j ) 懈怠( xi di ) 壅蔽( yng )谗邪( chn ) 黜恶( c

8、h ) 谬赏( mu ) 滥刑( ln ) 宏兹九德( z ) 豫游之乐( y ) 垂拱( gng )2、成语积累居安思危: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载舟覆舟:载:承载;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三、参照页下注释及

9、借助工具书完成下面练习1、解释重点实词必浚其源流 疏通 当神器之重 掌握 无疆之休 美好 承天景命 大 克终者盖寡 能够 虽董之以严刑 督责则思谦冲以自牧 谦虚 宏兹九徳 扩大,发扬 役聪明之耳目 役使,劳损亏无为之大道 毁坏,减损 将有作 兴建2、辨析一词多义【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形容词,稳固 日益骄固 形容词,顽固【克】能克终者盖寡 动词, 能够 克己复礼 动词,克制【信】信者效其忠 形容词,诚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名词,信用 忌不自信 动词, 相信【诚】必竭诚以待下 名词,诚心 诚能见可欲 副词,果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副词, 确实【以】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10、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就 则思三驱以为度 介词,把则思知止以安人 表目的关系的连词,来【安】不念居安思危 形容词作名词,安定的环境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疑问副词,怎么 如今安在哉 疑问代词,哪里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动词,享用3、归纳以下各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类型并加以解释( 名词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 在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统治( 名词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在表面上,在心里( 动词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想要的东西( 动词作状语 )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争着( 形容词作名词 )居安思危 安逸的环境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奸恶的人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才能的人 , 好的意见(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使 稳固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正 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乐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重 以为忧4、区别古今异义词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基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任意妄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把作为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路人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