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06128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一练课内阅读题同步作业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A.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当魏校长提出“诸生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时,同学们踊跃回答:“明理、做官、挣钱、吃饭。”现在,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读书时常常有如下的说法,请你对照上文填空。1.“知书”方能“达理”,不好好读书,连日常的礼节都不懂。这是为_而读书。2.俗话说:“

2、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读书贫穷将伴随你一生。这是为_而读书。3.好好读书,将来当局长、县长。这是为_而读书。4.小朋友,如果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我为_而读书。三、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 )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_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_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_界地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 ),好奇心( )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 )。1.给加点字注音,按原文填空.2.填一填,看谁组的词语好.始

3、终:( )始( )终 ( )始( )终3.短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4.结尾的句子在短文中是_句。四、课内语段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里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1.课文中“欺凌”的意思是( )A.欺负:凌辱。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B.欺负:凌辱。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肇事者却得意扬扬。2.请你按朗读符号的提示反复品味,判断语气。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魏校长受到感染,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2)魏校长吃惊,要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3.联系课文理解句子。“有志者”的意思是_,“效”的意思是_,“周生”指_,“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