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05853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中医护理学基础B 5-6(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您本学期选择了学习“中医护理学基础B”。说明:本次作业是针对课件中5-6内容的,总分为109分,您的得分为109分A型题:1. 施灸的顺序是: B.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2. 瘢痕灸属于哪种灸法: D.直接灸 3. 关于穴位注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选穴宜多,且一穴可连续使用 4. 割治膻中可用于治疗: A.慢性支气管炎 5. 下列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E.相恶 6. 用三棱针或圆利针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反应点进行挑治或深刺的方法,称为: C.截根法 7. 中药保留灌肠时,药量一次不应超过: C.200ml 8. 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应保持: E.4590 9. 为病人进行熏洗治疗时,药液的温度一

2、般为: C.5070 10. 针刺时,病人得气的感觉不包括下列哪项: D.痛11. 在下列拔水罐的操作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C.用镊子夹住罐口 12. 针刺入腧穴后,捻转提插涩滞、困难,严重时不能捻转提插,也不能出针,局部疼痛难忍,可能是发生: D.滞针 13. 针刺时病人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咳嗽,重则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则表示病人可能出现: B.气胸 14. 下列哪项不能用熏洗法: D.月经期痛经 15. 毫针刺法中,双手进针法不包括下列哪项: D.捻转进针法 16. 下列哪种器具不适宜煎药: D.铜制容器 17. 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 E.风邪 18. 气功练习

3、的三要素包括: D.调身、调息、调神 19. 将中药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红、灼、起泡,利用较强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 D.发泡法 20. 断针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E.留针时间太长 21. 下列哪项不属于拔罐法的作用: D.补益气血22. 湿邪致病出现小便浑浊,大便溏泻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D.湿性趋下 23. 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 C.脾阳 24. 古代与气功有关的名称是: E.吐纳 25. 针刺时,一般留针时间为: B.1020分钟 26. 若肩背部疼痛且范围较大,选用何种方法进行治疗: C.走罐 27.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用热熨法: D.肩背部 28. 拔火罐最为

4、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A.闪火法 29. 适宜拔罐的部位是: E.腰背部 30. 针刺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出冷汗,则可能为: E.晕针 31. 对针刺后产生的血肿,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E.48小时后再做热敷或轻轻揉按,促使瘀血消散吸收 32. 下列哪项不属于拔罐法的应用范围: E.皮肤溃疡33. 耳针俗称“埋豆”,临床多用: D.王不留行 34. 把意念、思维、想法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或体外的某一事物,称: E.意守 35. 分布在头侧的经脉是: C.少阳经 36. 病人针下得气的感觉不包括: D.痛 37. 印堂穴、丝竹空应采取: C.提捏进针法

5、38. 横刺又称平刺,是指针身与皮肤呈: A.15 39. 将纸片点燃,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的方法是: B.投火法 40. 产生滞针的主要原因是: C.捻转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41. 针刺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于针柄上点燃,使温热借针体传到组织深处的是何种灸法: D.温针灸 42. 曲池、大椎点刺放血可用于: C.高热不退 43. 下列哪类病人适合用鼻饲法给药: D.口噤者44. 灸疮自愈时间一般在灸后: D.56周 45. 侵犯人体可引起关节疼痛重着症状的邪气是: C.湿邪 46. 祛风除湿药服用时宜选用下列何种液体送服: B.米酒 47. 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

6、穴部位的皮内,留置一定的时间,给局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的治疗方法,是: B.皮内针法 48. 用中药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红、灼、起泡,利用较强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 C.发泡法 49. 关于针刺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局部皮肤有瘢痕、溃疡,针刺时应慎重 50. 中药保留灌肠时,药液温度应保持在: D.3941 51. 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在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其为: A.热熨法 52. 下列哪种病人可以用蒸法: C.痛风 53. 命门火衰的阳萎、早泄,宜选用: C.隔附子饼灸 54. 关于中

7、药离子导入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治疗后,衬垫应及时用洗涤剂洗净、晾干后备用55. 饮在皮肤的为: C.溢饮 56. 下列关于煎药的操作中,哪项是正确的: C.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浸泡2030分钟 57. 关于刮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颈背部从上向下,胸部从外向内刮拭 58. 除外腐蚀性药物中毒,清除胃内残留毒物最有效的方法是: C.洗胃 59.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处是: D.目内眦 60. 针刺治疗时,胸腹部、面部腧穴应让病人取: A.仰卧位 61.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形如胚胎,那么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 D.耳垂 62. 将药物装在纱布袋内,经过蒸或煮后,使药性透出,

8、待温度适宜时在局部热敷的方法,是: B.腾洗法 63. 分布在面额部的经脉是: B.阳明经B型题:A.顽固性疼痛B.慢性鼻炎C.神经衰弱D.近视E.针刺麻醉 64. 皮肤针法可用于治疗: D 65. 电针法可用于: EA.直刺B.斜刺C.横刺D.深刺E.浅刺 66. 针身与皮肤呈15角刺入的,称: C 67. 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 DA.空腹B.饭前C.饭后D.睡前E.清晨 68. 健胃药的服用时间宜选在: B 69. 消导药的服用时间宜选在: C 70. 滋补药的服用时间宜选在: A 71. 安神药的服用时间宜选在: D 72. 涌吐药的服用时间宜选在: E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C.碳酸氢

9、钠D.生理盐水E.肥皂水 73. 毒蕈、马钱子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C 74. 罂粟壳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BA.10B.15C.30D.45E.90 75. 毫针刺法中,斜刺是指针身与皮肤呈: D 76. 毫针刺法中,横刺是指针身与皮肤呈: BA.指切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套管进针法 77. 针刺时,环跳穴可采用: B 78. 针刺时,老年人的腹部可采用: ABCDEA.醋B.浓茶C.鳖肉D.葱E.鲤鱼 79. 服用补药后忌食: B 80. 服用发汗药后忌食: A 81. 服用地黄后忌食: D 82. 服用薄荷后忌食: CA.热药热服B.热药冷服C.

10、寒药热服D.寒药冷服E.不拘时间频服 83. 真热假寒证的患者服药时宜: C 84. 真寒假热证的患者服药时宜: B 85. 热证的患者服药时宜: D 86. 寒证的患者服药时宜: AA.药熨法B.坎离砂熨法C.葱熨法D.盐熨法E.醋熨法 87. 慢性虚寒性胃痛、腹泻,可用: D 88. 缓解烫伤或烧伤后瘢痕挛缩用: EA.放血法B.截根法C.割治法D.刮痧法E.埋针法 89. 用三棱针或圆利针在病人体表的一定穴位或反应点进行挑治或深刺的方法,称为: B 90. 在病人体表的一定穴位或其他部位,经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接以器械刺激或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的方法,称为: CA.仰卧位B.俯卧位C.

11、侧卧位D.仰靠坐位E.自由卧位91. 针刺时,背部穴位应让病人取: B 92. 针刺时,侧身穴位应让病人取: CA.510分钟B.1015分钟C.1520分钟D.2030分钟E.60分钟93. 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D 94. 以根、茎、果实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EA.青黛B.鹿角胶C.人参D.龙骨E.薄荷 95. 下列哪味药应另煎: C 96. 下列哪味药应先煎: D 97. 下列哪味药应包煎: A 98. 下列哪味药应烊化: B 99. 下列哪味药应后下: EA.顽固性疼痛B.慢性鼻炎C.神经衰弱D.近视E.针刺麻醉100. 皮肤针法可用于治疗: D 101. 电针法可用于: EA.1020分钟B.3040分钟C.60分钟D.35天E.7天 102. 针刺时,一般病证可留针: A 103. 埋针时,一般可留针: DA.5分钟B.10分钟C.1015分钟D.1520分钟E.2030分钟104. 煎煮清热解表药时,头煎需煎煮: C 105. 煎煮清热解表药时,二煎需煎煮: BA.直刺B.斜刺C.横刺D.浅刺E.深刺 106. 针刺时,实证、久病的病人宜: E 107. 针刺时,体弱形瘦者宜: DA.药熨法B.坎离砂熨法C.葱熨法D.盐熨法E.醋熨法 108. 慢性虚寒性胃痛、腹泻,可用: D 109. 缓解烫伤或烧伤后瘢痕挛缩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