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57515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 -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 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 二00九年九月十六日 目 录 前言- 3 一、长武县概况-4 二、体系建设的必要性-5 三、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害防治体系现状-6 四、建设规划内容-6 五、建设内容-6 六、效益分析-7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 八、建设期限与进度-8 附表: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前 言 长武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距咸阳市约160公里。2009年全县总人口17.7万人,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国民经济总产值13亿元。全县池塘25座,水面面积2.5公顷;水库3

2、座,水面面积81.3公顷,渔业生产和销售51万元。按照省市规划,2010年投资130万元。规划建设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购建检验病害测报网络及应急反应体系、物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已成立的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工作职能,从源头为长武县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因此,建立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害防治体系,对长武县今后渔业发展乃至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 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划 一、 长武县概况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长武县位于陕西省中部西陇,咸阳市西北部。陇秦、陇、宁三省公路交通之要道,为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

3、关隘,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塞重镇。东与本市的彬县为邻,西、南、北、分别与甘肃省的泾川县、灵台县、宁县接壤。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8491075802北纬345909351837,南北长30.06公里,东西宽27.23公里,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长武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塬高、沟深、坡陡。泾河、黑河、南河横贯中部,将全县分割成长武塬及南、北三板块,北部长武塬,塬面较大且平坦,地形略向东南倾斜,南部又被南河切成巨家、枣元两个独立塬面,塬面较小。县内最高点位于亭口镇冢丰村,海拔高程1274米,最低点在亭口镇安华村,海拔高程847米,最大相对高差427米。2 社会

4、经济状况全县共辖11个乡镇,23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8万人。总耕地面积30.48万亩,林地20.18万亩,草地7.26万亩。全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苹果、油菜为主。近几年,在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导下,稳定粮食面积,积极引进推广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粮食单产,调整结构,注重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烟、果、菜及畜渔牧业全面发展。在连年受灾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有新的提高,2008年底,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已达到13亿元。长武县地处咸阳市西北部,312国道、福银高速横贯长武塬,长灵公路、长宁公路与312国道相连,县

5、内五条公路从312国道辐射至各乡(镇),构成县内主要交通干线,其周围80%的村庄修筑了砼通村道路。 二、 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完善我县水生动物疾病控制和检疫站建设,提升病害检测装备能力,对于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能力,减少渔业病害损失,加强防疫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和监测水平,促进县域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长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我县渔业监管现状,几乎处于空白,加强体系建设尤为迫切。体系完善后,我们将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县域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及渔业病害诊治与测报工作,为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既节约了人力、时间,又将发挥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

6、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立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害防治体系,从源头上为长武县人民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并对长武县今后渔业发展乃至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害防治体系现状我县82年组建县水产工作站,八十年代主要负责县域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和水产苗种技术工作。九十年代后由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原因,原水产站与县水利工程管理站合并,与现水管站一套编制,两块牌子,编制19人,具体负责县域内水产养殖技术工作。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长武县渔政监督管理站于2009年2月正式成立,建设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与病虫害防治体系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四、

7、建设规划内容计划2010年,新建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办公楼一栋,面积 275平方米,购置防疫检测车一辆,建设综合办公室、水质分析、鱼病诊断、档案室、电子网络室等,购置甲醛快速检测仪、药残快速检测仪、生物显微镜、生物解剖镜等38台检测仪器设备。五、建设内容 机构设置: 长武县渔政监督管理站及长武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已于2009年2月正式成立。现有人员18名;其中大学本科6人,中专5人,高中7人。因此,机构及人员配置基本可以满足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及病害防治体系开展工作的要求。 检验室设置: 购置生物显微镜、药残快速检测仪、生物解剖镜等设备,并配置专业检验人员。 病害测报网络:购置电脑,建立测报网络,及

8、时反馈信息,设置应急反应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物资保障体系。六、效益分析(1)本项目投运后,该区内的养殖、销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实行限量养殖,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养殖和销售。(2)我县的水产养殖水源主要在沟道、河流,本项目运营后,可以及时检测、化验“三废”污染和对水生养殖的影响因素,对症治理,使其达到符合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标准。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卫生安全的水产品。(3)本项目运营后,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法治理、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落到实处,在水域生产区外围不得设立化工类和废物类的堆放及排放,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

9、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处理能力,减少渔业病害损失,保障水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为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做出安全保障,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安工程40.0万元;建设用地补偿费40.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63.39万元;其他费用15.0万元(宿办房75平方米);工程建设其他费及预备费6.0万元;以上五项预算资金164.39万元。资金筹措,一是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130.00万元;二是千方百计取得县财政的支持,解决启动资金34.39万元。八、建设期限与进度本规划建设期限为一年,2010年完成办公楼征地、筹建、检测设备购置、车辆配置、人员配置及技术培训。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