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056421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1-03-30 10:21:35| 分类: 妈妈的教案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P50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教材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这一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含正、反比例的问题,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准备。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两个

2、例题,一个是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另一个是例6,是一道用反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总应用题”,这两题都可以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只教学例5)。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在前几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只是用归一法来解答,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

3、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设计理念: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课前,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上,我力图通过两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环节是:回忆旧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四个数据列出不同的比例,教学

4、例5的时候让学生列出多个比例,以此让学生体验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有着一定的“模型”只要找到相对应的两个量进行比就可以了。第二个环节是:通过例5的学习后,让学生来反思学习过程,从而提出疑问: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接着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决问题;2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

5、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课件出示:学校的国旗旗杆)1师:熟悉吗?现在我想知道这根旗杆的高度有多少米,你会怎么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师: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3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6、2)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3)x=3y,x和y。(成正比例)时间(分)47路程(米)240350(4) 师:这个题中的时间和路程成比例吗?(不成比例)为什么?(因为比值不相等)师:那如果让你改一改350这个数,使得这里的两个量成比例,你怎么改?时间(分)47路程(米)240420(5)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列出几个比例呢?(板书:4:240=6:360,240:4=360:6,4:6=240:360,6:4=360:240,并让学生结合比例说一说每个比的实际意义,为下面列出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

7、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2. 探究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比例吗? (2)探究用比

8、例解题的方法(课前两同桌发放一张学习记录卡)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 分析判断。因为(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 )的( )相等。用比例解答。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3. 展示成果(1)指定小组到讲台利用投影仪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内容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12.8x用水量(吨)810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设李奶奶家上

9、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书解法1)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812.810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12.8 :8 :10 或 =812810812810 812.810 8= 12.810 = 16 =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2) 和 分别表示什么?(水的单价)(3)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板书: 可以吗?怎么想的?(可以,因为 和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

10、的。)板书: 可以吗?怎么想的?(可以,因为 表示张大妈家的用水量是李奶奶家的 ,水的单价是一定的,那么张大妈家的水费就是李奶奶家的 。)板书: 可以吗?怎么想的?(可以,因为 表示张大妈家的用水量是李奶奶家的 ,水的单价是一定的,那么张大妈家的水费就是李奶奶家的 。)(4)师: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比例进行解比例。(指名4个学生上台板演)4. 检验结果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5即时练习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

11、,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6. 提炼方法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三、质疑互动,比较建构1.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问题和疑惑吗?(学生可能会质疑:(1)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

12、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2)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该用什么方法解答?)2. 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3. 建议学生:“用比例解”、“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形成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建议学生今后用比例解这样的问题,并在检验环节中用算术方法解题来进行验证,可以“一举多得”。四、应用知识,巩固提高1. 工程队要修一段长4800米的公路,前4天共修路96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段路共需要多少天?(判断下面哪个比例是正确的。)(解:设修完这段路共需要x天。) 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3农场要收割275公顷小麦,前3天收割了165公顷,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割完? 五、全课总结1.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2. 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现在你们知道怎样计算出我们学校国旗旗杆的实际高度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