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5404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作文升格教学视频【篇一:中考作文升格训练】 中考作文升格训练 结构的升格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础等级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发展等级的要求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 “结构新颖”是指写作时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形式能不落俗套,给人新鲜之感。“构思巧妙”是指文章情节的构思能做到让人“意想不到”,比如文章运用了先扬后抑、悬念迭出、一波三折、明暗双线结构等。 文章的结构通常有两种方式: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 横式结构即并行结构包括小标题结构法、问答对话式、镜头剪接式、书信日记式、段落排比式等。横

2、式结构可以使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易于掌握,易于创新。 横式范本: 杨振宁的邓稼先小标题式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刘增山的秋魂小标题式 秋实 秋色 秋味 秋风 秋叶秋土 秋景 纵式结构即层进结构主要是起承转合式,“起”就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就是事件的过程;“转”就是事件的推进或突转;“合”就是对事件的议论,是文章的结尾。纵式结构可以使情节波澜跌宕,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结构安排有一定的难度。 纵式结构范本: 朱自清的背影、余秋雨的信客、杨绛的老王、李森祥的台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 根据材料选择恰当的结构

3、方式:若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或几个生活片段写人叙事,宜选用横式结构;若写一件事情的始末、一个人的发展经历,宜选用纵式结构。 以校刊九年级作文为例,分析横式结构: 小标题结构法p51赵钰我身边的幸福 那车,那人,那灯火阑珊处 那雨,那夜,那把花雨伞 那书,那笔,那谆谆的教诲 任蕾的铭刻心底的微笑p56 春回大地苦夏清风秋日温馨冬云消散 镜头剪接式p51荆永慧的我身边的温暖p42赵学敏的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p38黄炎的青春的天空 问答对话式p44杨聪的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电台访谈)p45荆思远的日积月累(网络发帖) 书信日记式p47蔺紫薇那一刻,我长大了 段落排比式p41蔺紫薇的悄悄的提醒p47霍雅倩的

4、善良的魅力二段“最美女孩”三段“最美妈妈”p61杨荣的铭刻心底的那份爱第二段“爸爸的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第三段“爸爸的爱无法用笔来描述”第四段“爸爸的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p13王凤莲老师的窗口的瞭望“外婆母亲我” 横式结构易于掌握,但大量仿写也容易落入窠臼,出现千篇一类。文如看山不喜平。文章结构怎样就能做到不落俗套,给人新鲜之感,怎样就能做到让人“意想不到”,合理运用纵式结构就可以制造文章的曲折感,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起承转合式细分有先承后转式、先转后承式、起承转转式、起转承转式几种。 本节课围绕先转后承式进行分析。“先转后承式”是指文章开篇后,不是平铺直叙讲述一件事,而是在情节上来了一个转

5、折,给出一个猜不透的情景,于是在开头成功地吊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延伸下去,把这个情景产生的缘由交代清楚。整篇文章的矛盾冲突前移了,这在情节设置上会产生平静中迸出波澜,抽紧文章的肋骨,使文章耐读耐品。 p65李智的一个无法改正的错误本文是一篇以“错误”为话题的考场作文,构思巧妙,开头运用先声夺人的方法,直接把矛盾冲突揭示出来,然后插叙交代原委,文章起伏跌宕,情节曲折有致,结尾反省深刻,精辟的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p66杜燕慧的真挚的眼泪本文是半命题作文“_的眼泪”的考场佳作。作者巧用“一张纸条”设置悬念,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从虚惊一场到真相大白,从误会到热泪盈眶,完

6、成了小说的创作过程,并无“编”痕。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细腻,真实地反映了教育存在的问题,令人深思。 创新训练“校园生活类作文” 根据题目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说一说你的构思。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2010内蒙古赤峰作文题) “黑板上的记忆”(2010上海作文题) “温暖就是那么简单”(2011浙江湖州) “在我们这个年龄”(2011安徽) “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2011四川) 结语:写一篇精美的作文,正如建造房子,单有了建筑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工巧匠别出心裁的设计,才能建造出风格独特,流光溢彩的建筑物来。另外,材料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

7、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中考制胜秘诀: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布局,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对中考作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升格训练 第一招 具体文章感人的第一步 跳 高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鹤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了1.47米,比去年的乙组跳高纪录高出一厘米。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李鹤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打破了校运动会的纪录。 这一片断总共才一百来字,真正写李鹤同学破跳高纪录的情景,只有大半句话,才二三十字,很不具体。 怎样把“跳高”这一片断写具体呢? 【方法一】分解事物法 解说所谓“分解事

8、物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按一部分一部分一一具体写来。就“跳高”这个片断来说,跳高破纪录的情景,可从动作上分解为四个方面,这就是助跑、起跳、翻越、落地,而后按先后次序一一进行描写。 示范哨声响了,李鹤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她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越式”。(翻越)“成功了!”破了校纪录,四周一片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

9、似乎也在跳跃。(落地) 【方法二】回忆联想法 解说所谓“回忆联想法”,就是采取补叙或插叙的办法,回忆与当时事物有关的情景。比如:将这次校运会破跳高纪录与往届校运会破跳高纪录的情形进行比较,有何不同?同一运动员,这次的跳高表现与以往又有哪些不同?还可进行多方面的联想:起跑前李鹤同学的神情怎样?有没有信心?起跑时她是怎样迈开双脚的?速度怎样?到了横杆前,她又是怎样向横杆跨越的?翻越过横杆后,落地时,她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示范横杆已升到了1.47米了,哨声马上又要吹响了。这时,一缕阳光照到李鹤同学的脸上,她显得更加精神抖擞。(写起跳前的神情)她想到了平日体育课上跟同学们一起练过,老师也不止一次地鼓励

10、过她,平时也跳也过最好的成绩。看来,这次她对打破校运会的纪录是充满必胜信心的。(写李鹤有获胜的信心)随着哨声响起,李鹤同学在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又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她猛地向前奔去,大步从起跑点跑到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只见她猛地握紧拳头向前跑去,六米、五米、四米、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她身轻如燕,两脚一抬,好一个“背越式”,破了学校纪录。(具体写李鹤跳高时的神情动作)动作是那样的轻盈,姿态是那样的优美。“成功了!”在同学们的一片喝彩声中,她向体育老师奔去,感谢老师以往的精心指导:她又向班级跑去,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写成功后李鹤

11、的神情) 【方法三】增添细节法 解说所谓“增添细节法”,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细节,把李鹤同学破校运会纪录时的一些细微末节表现一一写来,比如她的一个眼神、她的一个细小的动作、她获得成功后同学们的表现,等等。如果在文中能适当地加上这些细节,文章会更细腻更感人。 示范李鹤同学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她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又压压右腿,做完了这些准备活动后,朝我们笑了笑,又朝要好的同学递了一眼神。(细节一)似乎要告诉全班同学,一定不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哨声响起,她从起跑线上用大步量了一下到跳高架前的距离,每一步丈量都是那样的仔细认真,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接着,她又跑回起跑线上,向手心用力吐了一口唾沫,

12、(细节二)两手揉搓,握紧拳头,开始向横杆冲去。全场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这一瞬间的精彩表演。李鹤同学发出的嚓嚓声渐渐消失了,她离横杆越来越近了。起跳!她咬紧牙关。(细节三)只见她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她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了横杆,再一挺胸、翘腰、收腹、双脚合并,好一个“背越式”“成功了!破了校纪录,四周的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都在跳跃同学们跑进场地,拥抱着她,还有一个同学用拳头打了她几下,(细节四)然后将她抬得高高的。 第二招 描写文章中开得最艳丽的花 【重要认识】 现代作文教学提倡自由的、放得开、有活力、个性化的写作,就离不开能显示个人写作扎

13、实基本功的描写能力。描写体现在细微之处,但正是这细微之处,却是最具表现力的文章精华,最能活跃文章、体现本质。打个比方:如果说文章是树、事情是枝叶,那么描写则是那开放得最艳丽迷人、色彩斑斓的花。 描写如化妆,有淡妆有浓妆,依表达需要而定。该勾勒的,一笔带过,寥寥几笔便描绘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关键细节重笔细描,精雕细刻,笔触细腻,通过细微逼真的刻画把描写对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感觉、能想象、能体会出所描写的情景,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做到具体、生动、鲜明,增强了艺术形象的可感性。 【方法一】五觉法 解说“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

14、、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 题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法治、可感、可闻、可心,细腻而有层次,五觉并用。 示范沙沙,沙沙,起风了,

15、微风徐来,像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辩别,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翠翠的气息,使我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再闻闻,这味儿还有点儿甜呢。啊,风渐渐地大了,顺着呼呼的响声寻去,远山脚下,一层白色的海涛涌过来。 【方法二】分解法 解说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真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又重转化。 示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之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中,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