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05164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第五单元导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寄语:走进大自然,感受山水的雄奇秀美!学习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 3、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学习过程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风烟_净 缥( )碧 急_甚箭 经_世务负

2、势竞( )上 泠泠()作响 _谷忘_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天 在_犹昏 互相轩( )邈( ) 横_上_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天山共色 ( ) 从流飘荡( ) 猛浪若奔 ( ) 互相轩邈 ( ) 负势竞上( ) 经纶世务( )(2)、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_ ,是 _代_家,字_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 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3、?答: 3、 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答: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联系(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2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之美,概括为“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和“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之美。4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

4、怀,走进一种境界。1、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2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论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有什么不同?五、拓展延伸(爱拼才会赢)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六、达标测试:1、考考你的记忆力!(你很棒的!) 经_世务 _谷忘_ 横_上_ 急_

5、甚箭 在_犹昏 风烟_净2根据课文填空。(1)水皆缥碧,_。_,直视无碍。(2)负势竞上,_,_,千百成峰。3、我是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加油啊!) 写“山”的:写“水”的: 5、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6、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风烟俱净:_ _望峰息心:_(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_(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

7、发出的这些感慨?22、五柳先生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桓宽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老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汇2、品析词句,理解人物性格志趣,陶冶自身情操3、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轻松预习】:、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

8、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学习与检测中“课文拾贝”3、熟读课文,了解大意。在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在空白处翻译句子。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9、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课堂导学】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疏通文意。二、再读填空(读文)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的五柳先生

10、。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借黔娄之妻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三、寻读探究(读人)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划出文中含有这个字眼的语句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并在文中相关位置进行评注。比如: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

11、利的五柳先生。小结: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四、心灵回音(读己)五柳先生,您使我懂得了(提示:可以是对本堂课的反思与评判,也可以是对五柳先生的解读和评价,还可以是自己受到的激励和启示)(四)、展示才华欣赏了这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段文字,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五)拓展延伸:完成学检“课外畅游”,小组推选组员给全体同学讲解。三、作业布置背诵语文及课下注释23、马说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3背诵课文,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轻松预习】一、文学常识积累1、走近作者2、“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借讲寓言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