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05102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

2、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教学过程:1.复习之前的内容。2.检查预习情况: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

3、大的。讲授新课:一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例如,春节假期,我国北方的居民喜欢到南方旅游,感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海风;而南方的人们则愿意到北国观赏冰雕、雾凇,领略那种晶莹剔透的绝妙风景。各地不同的气候,把地球表面装点得绚丽多姿,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二测定气温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学生自己阅读书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

4、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三世界气温的分布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1.等温线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

5、两条等温线之间。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活动1)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世界之最:最炎热的大陆非洲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利用书活动1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1月气温7月气温海洋高低冬暖夏凉陆地低高冬冷夏热这两幅气温分布图,难度相对较大,现象容易发现,规律不好总结,教师要给予指导。活动针对较好的学生能完全明白,一般的学生有难度,要分层次教学。板书设计:一、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二、测定气温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三、世界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