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050707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38 大小: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doc(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生物学总结及习题 绪论一生物的分界 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病毒界。 真核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分别划归于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二分类等级(分类阶元) 界、亚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三种的概念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不是类似个体的简单集合,它是起源、形态、生理和分布相似,雌雄交配后能产生相似个体的一群动物的总称。种的范围是明确的,标准是客观的。种的标准有:(1)两个种之间有明显差异,不能有中间特点的个体;(2)生殖隔离:两个种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杂种后代,或产生的杂种后代不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3)地理隔离:相似的

2、两个种的分布区必须是不连续的。四动物的命名 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名。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不大写。学名须用斜体字或下划线。此为双名法。五动物的分门及演化简介第一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细胞第二节 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成的组成:细胞基液态组间胶态质固态织纤胶原纤维质弹性纤维维网状纤维组织的类型:(一)上皮组织 细胞间质较少,一般无血管分布。 1.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还能分泌无细胞结构的外保护层,例如角质层、介壳、外骨骼。 2.腺上皮 3.感觉上皮:上皮细胞特化而成(

3、二)结缔组织 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1. 血液和淋巴 间质是血浆。血液在血管内没有纤维。 2. 疏松结缔组织: 作用是连接和填充 3. 致密结缔组织:大量纤维组成,基质和细胞较少 4. 脂肪组织 5. 软骨组织 :细胞间质的含量较大,但其中含盐类很少 6. 骨组织 :间质中含钙盐 。结构哈氏系统(三)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间质极少。 1. 横纹肌 (骨骼肌 、随意肌):肌原纤维有明带与暗带交替排列,显示出横纹。粗肌丝存在于暗带;细肌丝,存在于明带。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由于这两种肌丝相互滑动而造成的。 2. 心肌:横纹不明显。闰盘是两细胞之间的界限 ,对兴奋传导具重要作用。 3.

4、 平滑肌:不受意志支配,肌丝排列无一定次序。(四)神经组织 1. 神经细胞(神经元) (1)细胞体 (2)细胞突 树突 轴突 A. 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呈白色,故脑和脊髓的白质呈白色 B. 无髓神经纤维 (3)突触:就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处的结构。它的作用就是把上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给下一个神经元。 2. 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其突起互相交错成网状支架,网眼内即为容纳神经细胞及其纤维的间隙,起支架的作用,未证明有传导兴奋的能力。二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一些机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

5、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第二章 原生动物亚界第一节 原生动物亚界的类征一一般形态(一)体形: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二)体壁 1. 表膜: 即细胞膜。 2. 外壳:由细胞分泌并包在细胞膜外的一层物质。二运动 有2种形式: 1. 鞭毛或纤毛:两者结构基本相似,但鞭毛一般较长,数目较少,摆动无规律,纤毛反之。 2. 变形运动:以伪足在固体上爬行。三消化或营养 有3种营养类型: 1. 全植营养:有色素鞭毛虫的营养方式。其体内具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全动营养: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片为食。在体内形成食物泡。 (1)借伪足把食物包裹到身体里面去; (2)通过胞口。 3. 渗透营养:借体表

6、渗透作用,摄取周围可溶性有机物。如寄生等。四呼吸 借体表的扩散作用,与周围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寄生原虫则行需氧、厌氧或兼性呼吸。五神经(激应性) 原虫对各种物质、光线等有趋避性,有助于寻找食物和逃避毒害。六排泄 一般的含氮代谢废物都是水溶性的,可以通过扩散作用从细胞表面排出。此外,还有伸缩泡,位于细胞质中,由一层与细胞膜相似的膜包围而成,泡内是水和溶入水中的排泄物。伸缩泡不断伸缩,从细胞质中收集水份,并将吸入的水通过体表的开孔排出体外。伸缩泡本来是调节水份的细胞器,因为淡水原虫原生质的渗透压较外界水环境的高,不断有大量的水份由体表渗入,或随食物进入,原虫必须借伸缩泡将这些多余的水份排出去,以维

7、持原生质固定的水含量,即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当然,水份被排出的同时,溶解于水中的代谢废物也随同排出。七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1. 无性生殖 (1)二裂: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也平均分裂为二。二裂又有纵裂和横裂两种。 (2)出芽:与二裂基本相同。但形成的两个个体一大一小,大的是母体,小的是芽体。 (3)复分裂:核先分裂多次,形成多核体,每核周围的细胞质也同时分割,于是同时形成多个小个体。 2. 有性生殖 (1)配合或受精:2个配子愈合为一。 同配:2配子大小相同 异配:大小不同,大的称大配子或卵,小的称小配子或精子。两者结合成的受精卵称合子。 (2)接合:详细过程见“纤毛门”。 (二)发育

8、(包囊或卵囊) 许多原虫在不良环境中,其体表会分泌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凝固后把虫体包围起来,形成包囊。包囊可包裹虫体,使其能度过干燥和寒冷的环境。原虫能广泛地分布与其这种结囊的特性密切相关。很多包囊内的原虫能进行无性生殖。 有些原虫如多数孢子虫,其受精之后的合子,也会分泌出囊壁,虫体在其中进行分裂增殖。这种囊壁很坚固,能有效保护虫体,称为卵囊。第二节 原生动物各门的特征及重要属种一肉足鞭毛门 以鞭毛、伪足或两者为运动器。除少数外,只有一个类型的细胞核。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一)鞭毛亚门 1. 亚门的特征 (1)运动:具鞭毛,一般14条。 鞭毛外围是9组二联微管,中央另有2根微管。 (2)生殖:

9、无性生殖一般为纵二裂。 2. 重要属种 (1)群体植鞭虫的演化 群体鞭毛虫细胞的分工和生殖方式的进化可以说明单细胞动物进化到多细胞动物的过程。 衣滴虫:单细胞。 盘藻:4个或16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实球虫: 16个组成的实心球体。 空球虫:16或32排列成空心球状。空球比实球更先进,球表面的个体更容易与外界进行包括营养、呼吸和排泄在内的物质交流,有利于新陈代谢。 杂球虫:64或128细胞排列为空球状,一部分细胞不行生殖活动,有了初步的细胞分化。团藻虫:空球状,细胞数极多,细胞之间有原生质桥联系。个体之间有分化,大多数为营养个体,无生殖能力;少数具繁殖能力。 这些动物体现了动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

10、规律:A. 数目有少到多;B. 实球到空球;C. 有原生质桥联系;D. 个体的分化。 (2)赤潮 大多数植鞭毛虫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可作为鱼类的饵料。但有的种类,特别是腰鞭毛虫类大量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称为赤潮。危害是引起鱼、虾和贝类的死亡。 (3)利什曼原虫: 寄生于人体肝、脾等处,由白蛉子叮咬后传入。 (4)锥虫:寄生于血液,引起“昏睡病”。由采采蝇吸血传播。(二)肉足亚门1. 亚门的特征 (1)一般形态 表膜下有外质,外质之内为内质,内质又分外部的凝胶质和内部的溶胶质。 一部分种类有壳。 (2)运动 靠伪足作变形运动。伪足是体表任何部分形成的临时性细胞突起。伪足形成时,外质向外凸出呈指

11、状,内质流入其中,即溶胶质向运动方向流动,流到临时突起的前端后,又向外展开,随即变为凝胶质。同时细胞后端的凝胶质又转变为溶胶质,不断地向前流动。这样,虫体就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 有的伪足内有轴丝,称轴伪足。 (3)生殖 无性为二分裂。一般无有性生殖。2. 重要属种 痢疾内变形虫:单宿主。寄生于人的肠道。 有孔虫:地质学意义地层鉴定。二顶复门 (一)门的特征 1. 一般形态:虫体具顶端复合器。在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作用。 2. 运动:无运动器。 3. 消化或营养:寄生生活。靠体表渗透吸收营养。 4. 生殖和发育 (1)生殖 无性生殖:包括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裂体生殖发生在有性生殖之前;而

12、孢子生殖发生在有性生殖之后。 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 (2)发育(生活史) 分3个时期: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二)重要属种 1. 疟原虫:生活史需2个宿主,人和按蚊。在人体内,寄生于红细胞,进行无性的裂体生殖,并形成大、小配子母细胞。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疟疾防制原则:a. 灭蚊;b. 治疗病人;c. 预防服药。 2. 兔肝艾美球虫三纤毛门 门的特征 1. 一般形态:具1大1小两个细胞核。 2. 运动:以纤毛为运动器。表膜之下有与纤毛运动有关的复杂的表膜下纤维系统。 3. 神经(激应性):具刺丝泡,为表膜下与表膜呈垂直排列的众多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当虫体遇到

13、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后成细丝。刺丝泡是一种防御性结构。 4. 生殖 (1)无性生殖:横二分裂。 (2)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生殖时,2个虫体粘合,大核崩解。小核分裂。交换遗传物质后两个虫体分开。每个虫体分裂成4个子虫体。四粘体门:寄生于鱼类五微孢子门:寄生第三节 原生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生物起源和进化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简单有机小分子到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然后产生了单细胞生物,再发展为多细胞生物。 最先出现的原生动物可能是无色的行渗透性营养的鞭毛虫,这种构造简单的无色鞭毛虫可向两个方面发展:有些原始鞭毛虫“俘获”了一些蓝藻,这些蓝藻没有被消化而是在细胞中共生成色素体,最后发展成为有色鞭

14、毛虫,成为植物的祖先;而那些不具色素体的原始鞭毛虫即发展为无色素体的原生动物。 肉足虫是原始鞭毛虫发展起来的,纤毛虫可能是从原始的鞭毛虫分出一支形成的。顶复门可能起源于鞭毛类。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第一节 原生动物、中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亚界的动物属于单细胞,它们之中虽有群体,但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称原生动物。 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叫做后生动物,这和原生动物的名称是相对而言的。 在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还有一类中生动物,其分类地位,有两种观点:1.是原始的或退化的扁扁形动物;2.是真正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第二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