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04708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贵州省遵义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结合全市实际,积极创新实践,探索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新载体,市委的这一重要举措得到群众真心的欢迎和党员的普遍赞同,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从此翻开了遵义乃至贵州基层党建新的一页,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国诸多知名党建专家、各类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第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创建背景(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警示据2005年社会蓝皮书披露,全国范围内从1993年到2008年群体性事件数量由每年0.87万件增加到9万件,参与人数也由每年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这些

2、群体性事件无不引起各界关注,更是引起了遵义市委的深刻反思。因发生事件的云南孟连、甘肃陇南和我市同属西部地区,而瓮安县更是与我市的遵义县、湄潭县、余庆县毗邻。为此,市委深刻剖析“瓮安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充分吸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深刻教训,认真反省我们“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情况,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旋律,是当前和今后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头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基层党组织面临新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在工作开展中出现了“三难”:一是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越

3、来越多,在家留守的多为妇女、儿童及老弱多病的老年人,导致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是难上加难。2008年,遵义外出农民工130万,留守儿童24万,空巢老人10万,农村基层党组织很难选择优秀合格的农村青壮年发展成为党员;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由于统筹引领发展的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协调管理的事情,而在群众亟需的致富发展上缺少门路和有效措施,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难;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能有效的团结引领群众,在凝聚群众、吸引群众上难。加之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意识弱、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能力不强,不能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有效服务。而且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利益部门化的倾向越

4、发严重,一些基层站所不断上挂,基层党组织的权利不断被上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有限政府,无限责任;一些上级党组织只问工作结果,不问工作过程,更不关心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也发生了利益纷争,使得群众对当地基层党组织不信任。总之,在许多地方的基层组织中,出现了党群、干群、上下级关系不和谐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三)自身实践的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结合世情、党情和国情面临的新情况,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进行全面部署,将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提出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

5、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等等基层党建新任务,对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我市也同样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探索,自2000年以来,全市先后总结了“示范带”、“四民社区”、“四进社区”等等工作载体,并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无论是我市还是全国其他地方提出的各种载体和总结的经验,都显得单一、零碎和孤立,形不成统一模式,造成各自为阵,出现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市委明确要提炼一个牵头抓总的基层

6、党建工作总载体,统一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工作步调。为此,2008年,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遵义市委决定在余庆县开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党员综合服务站+组便民服务点=服务型基层组织”的试点。2008年底,市委在试点经验较为成熟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反复酝酿后,提炼了一个既能统揽基层党建全局,又能管长远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服务型党组织”,并于2009年初制发了中共遵义市委关于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迅速在全市推广。第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基本内涵创建主题是围绕“三个服务”:重点是突出搞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我们认为,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夯实党

7、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三个服务”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既秉承了为人民服务的一贯宗旨和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又符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创建重点是构建“五大体系”:就是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城乡党建一体化、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服务科学发展“五大体系”。我们认为,在创建工作中,构建党内服务体系是切入点,服务群众(党外)体系是立足点,服务科学发展体系的落脚点,五大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创建目标是实现“五个提升”:就是实现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

8、水平、工作水平和满意程度“五个提升”。我们认为,“五个提升”紧扣创建工作主要任务,各有侧重,提升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个具体目标,提升满意程度既是工作成效,又是创建工作落脚点。总体讲:服务型党组织在服务内容上,涵盖了党务政务、社会事务、生产经营、公共服务、行政审批、法律咨询、社情民意等多类事务;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了融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因此,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以服务基层广大党员和群众为根本目的,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网络、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来践行党的宗旨,从而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促

9、进科学发展。第三: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主要做法市委围绕全市工作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拟用三年时间(2009年“扎实推进”,2010年“深化拓展”、2011年“巩固提高”)来推进这项品牌建设,明确提出每年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实现途径等,形成了推进品牌建设的详细规划,统一设计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品牌形象标识。1.搭建服务平台。我市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三项服务”,构筑县(区、市)党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村民组(片区)党员便民服务点四级服务网络,搭建了点线结合、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立体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

10、、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截止2010年底,全市14个县(区、市)均建立了党务服务中心,所有乡镇(街道)建起了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全部村(社区)都搭建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6990个村民(居民)组建立了党员群众服务点。2.强化队伍建设。全市上下层层开展动员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组建、分类培训的原则,系统解读了创建工作的目标意义、内容内涵、总体部署和推进创建的工作理念、方法措施等,组织一批“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党员干部成立便民服务队伍,及时抓好服务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四级服务网络有序运行。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对各县(区、市)委组织部长、分管副部长、组织科长、所有乡

11、镇(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副书记以及村支部书记等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县(区、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专题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超过18万人次,使党员队伍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作风明显转变,培养了一支创建工作骨干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3.整合各类资源。全市按照“转变职能、精简审批、加强基层、便民利民”的要求,认真梳理各部门的审批和服务事项,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尽可能下放给乡镇(街道)基层站所,并统一到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在整合党务资源方面:采取组建远教室、图书室、红

12、色网吧、流动党员服务中心、非公党建指导站、爱心救助站、党代表联络室、文体活动场所等阵地,积极开展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内帮扶资金、设置党务(党员)咨询服务热线等形式提供服务。在整合政务资源方面:各县区市均建立了“一站式”县乡两级党务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内容涵盖了党务、民政、农林、国土、财政、计生、卫生、社会保障、综治、司法、经贸、文体、农技等各类审批、服务和代办事项。依托乡镇司法部门、法律工作者队伍及党员队伍,层层下设综治服务室,开展综治维稳、信访接待和法律宣传咨询等服务。层层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居)民小组长等担任工作人员和代办员,发动党员志愿者、

13、无职党员、“五老”人员、农村能人、青年团员等到服务站(点)帮助工作。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我市各级基层党组织以创建工作为契机,紧扣发展主题,营造干事创业大环境,积极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农民”、“涉农部门党组织+村党组织+协会+农民”等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对接市场问题;广泛开展“双信工程”(“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全力支持农村能人创业,积极发动党员牵头建立生产互助服务组、红白理事会、公益事业理事会、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三关工程”服务队等党员群众互帮互助组织,较好地促进和实现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突出区域特色。全市规划并扎实

14、推进了5个特色党建区域。以服务发展为切入点的西部片区特色党建已扎实推进。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突破口的东部片区特色党建全面实施,如,湄潭县坚持和完善村民集中诉求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一事一议”中的作用;凤冈县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监事会(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民主管理)、群众会(民主选举)、村议事会(民主议事),变替民做主为人民群众自己做主。以扶贫攻坚、服务民生为立足点的北部片区特色党建有序进行,如务川县以“三中心一协会”为平台,加大服务民生的力度,推行精细化管理。以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的中部片区特色党建已奠定基础,如遵义县、桐梓县强化党建信息化

15、建设,网上服务平台均实现了网上“学习、办公、管理、监督、服务”, 形成了“党建工作一键通、党员管理一网通、学习培训一站通、服务信息一信通、群众办事一点通”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推动社区网格化和信息化服务,促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为结合点的城区特色党建已全面展开,如汇川区整合各类资源,将全区细化为若干个网格,通过社区网格化来实施精细化管理。5.建立长效机制。创建工作的长期性和生命力必须靠制度保障。因此,我市围绕“五大体系”创建内容,建立健全了党务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以及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党内争先创优和党建创新工作扶持激励、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党内关怀等系列机制和制度,增强了广大

16、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如遵义县、赤水市、红花岗区等扎实推行了党员患病受伤时必访、党员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遭灾时必访、党员生产发展有困难时必访的“四必访”工作机制,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湄潭县黄家坝镇合同村完善了“有人提议众人商,过半参加方可议;发动群众是关键,三分之二是底线”的一事一议制度,有效促进了全村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第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初步成效1.创新了工作模式。一是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新的抓手;二是有效整合了资源,产生了“1+12”的效应;三是便于基层操作,使抽象的党建工作具体化、有形化。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主任王长江考察后认为:“遵义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想方设法把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